双非有发展吗(留给双非逆袭的窗口期)(1)

2020,是中国高校的一个转折之年。

中国高等教育的顶层设计之双一流建设,目标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在一些高校的新闻稿中,已有提及“已经步入世界一流行列”。

对于双非来说,2020年同样是个重要的时间点,“双一流”第一轮收官,第二轮名单呼之欲出。

双非这个概念,经历过一次变化。在双一流出现之前,“双非”一般指非985、非211高校,在双一流出现之后,“双非”一般是指非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事实上,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一些双非高校获得地方的大力支持,迅速崛起。有的双非高校本身已经不逊色双一流,甚至更胜一筹。他们摩拳擦掌期待着下一轮“上车”。

双非的快速崛起,一方面是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得益于地方的快速发展,经济特区深圳所在高校便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但随着各地“十四五”规划建议出台,国家对于各个地区的布局和定位进一步明确,形势又有了新的不同。

对于双非高校来说,时间紧迫,错过了这一轮,可能要再等5年,也可能从此就成为“离双一流最近的时候”。

优质双非,遍地开花

2016年,从贵州黔南的山村里,江西吉安的市井之间,内蒙古呼伦的草原上,首都北京的繁华城市中,1000名来自各地的学生,在祖国发达的交通网络的帮助下,来到了中国最南方的城市深圳,作为新生进入大学学习,南方科技大学记录了这一时刻,2016届学生的入学之路。

双非有发展吗(留给双非逆袭的窗口期)(2)

他们是当下时代的缩影,无论你来自哪里,出身乡村或城市,在高考之后会选择一所大学学习,在这里是升学或就业的起点。

南科大成立不足十年,深圳这所城市,容纳了更多的年轻高校,它们的崛起速度令人瞩目。

自然而然,华南地区的广东,成为了双非强省之一。从30所双非强校来看,可以一窥国内双非的实力分布。广东包括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大学、汕头大学等。

提到广东,广东的友好省份福建也不逞多让,包括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和华侨大学等。

江南自古富庶,江浙地区本身是高考大省,高教大省,人才大省。江苏地区高校继承了江南的特色,江苏大学位于镇江市,长江流域的金三角顶点,江苏大学的一个校区在北固山下,另一校区在北宋沈括故居梦溪园边。另外一所江苏的知名高校扬州大学,位于春风十里扬州路的扬州市。

此外,江苏还包括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地方强校。

浙江以浙商闻名,马云的母校杭州师范大学位于浙江杭州市,还有浙江工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

双非有发展吗(留给双非逆袭的窗口期)(3)

杭州师范大学 来源:学校官网

同为包邮区,不能少了上海。相比北京的强校环伺,上海还是给双非留下了一席之地。除了上海科技大学和南科大有着一样的高起点,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也给了择沪学子一个更多的选择。

相比于深圳的年轻气盛,江浙一带的经济优渥之地,北方的地方高校,苦苦等了许久,尤其是河北省。渤海之滨秦皇岛的燕山大学,一度被认为河北高校的无冕之王,燕山大学源于哈工大重型机械系及相关专业,后独立办学几经迁校,最终成了河北省内的重要大学。和燕山大学一样,河北的另一所高校河北大学也有百年历史。

百年高校,必然少不了华北地区山西省的山西大学,起源于国内三所大学堂之一山西大学堂,另外两个是京师大学堂和北洋大学堂。

两湖一带,湖南有湘潭大学,湖北有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孔孟故乡的山东,有青岛大学。

双非有发展吗(留给双非逆袭的窗口期)(4)

湖北大学 来源:学校官网

双非高校的局面,成为了两强一新一旧的局面,两强是指广东强、江浙沪强,一新一旧是指,新兴大学崛起迅速,百年高校在努力追赶的局面。

与时间赛跑

“双非”高校的崛起之路,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竞争。在这场争分夺秒的竞赛中,一所高校可以在数年内扭转地位,也有可能因错失机遇而淘汰掉。

如果问中国崛起最快的大学是哪个,有人会把目光望向深圳,望向上海,望向北京。

深圳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站在了历史潮头,过去几十年,深圳从小渔村变成了一所国际大都市。

深圳大学搭上了深圳这列历史的高速列车,领导宣言:卖掉裤子也要办深圳大学,当年建设,当年招生,当年开学,这就是深圳速度。深圳大学有人,清华、北大、人大和全国各地的一大批学者纷纷负笈南下,成为这所年轻大学的创校元老。深圳大学有钱,2020年深圳大学的预算是60.8亿,超过相当一部分“双一流”。

有人有钱只是前提,更重要的是顺势而为。深圳当地有华为、腾讯、大疆等高科技企业,虹吸各地的人才,当深圳以不可阻挡的速度向世界级城市迈进的时候,必然有与之匹配的企业和高校诞生,这种机遇是空前绝后的。

回看上海,望向潮头的另一端。长河入海,在深圳崛起的另一面,浦东新区从荒芜地区一跃成为国际的金融中心。浦东新区成立之初GDP是60亿,2019年则超过了1.2万亿,翻了200多倍。

上海科技大学在浦东新区,位于张江高科技园中区,由上海市和中科院共同建设,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如此高的起点,让上海科技大学在数年内就达到了国内高校的前列水平。

双非有发展吗(留给双非逆袭的窗口期)(5)

上海科技大学 来源:学校官网

有上海和深圳在前,如果说两者能代表中国的速度,那么中国的广度在哪里?

请把目光转向开头的那一幕,贵州黔南的山村里,南科大纪录片中的大学生,从贵州的偏远山区来到了南方的深圳市。

四川自贡,湖南常德,贵州黔南,浙江温州,江西龙南等。这些乡镇与城市里,代表了中国广阔土地的另一面。

一线城市北上广的背后,尽管没有那么瞩目,它们也在崛起的道路上。

河北省一直是高考难度大省,著名的衡水中学就诞生在这样的环境里。河北唯一的双一流河北工业大学位于天津市。相比之下,省内的燕山大学和河北大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燕山大学和河北大学的历史来看,百年高校能否再续辉煌,是荣誉的战斗也是使命。

北方城市的高校,正在迎来一道考验题,2020年前三季度GDP十强城市公布,南京入选,天津跌出前10,北方只有一所城市北京入选,而诸多分析均认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会一直呈现南强北弱的局面。

南方城市虽然占据了经济优势,但是竞争也尤为激烈。比如江苏是经济强省,也是内部竞争大省,江苏高教实力强大,仅此于北京上海,双非高校想要脱颖而出,难度自然不低。

志在必得

地方对于高校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双非高校这边,2020年,河北省表示:力争通过3-5年建设,确保燕山大学达到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水平,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12月,云南省表示:支持昆明理工大学等高校一流学科建设。

12月,浙江省温州市:大力支持温州医科大学争创‘双一流’、温州大学创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建设‘省部共建’高校。

12月,烟台市:支持烟台大学、鲁东大学等驻烟高校开展国家“双一流”和省“双高”建设。

11月,华南农业大学提出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目标,到2025年,全力争取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10月,中北大学党委书记沈兴全指出,当前,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支持学校率先发展和冲击“双一流”,广大师生、校友对学校寄予厚望,学校各项事业也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势头。

9月,贵州师范大学:到2025年,力争1个以上学科达到国家一流学科建设标准,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阵营。

9月,山西省支持山西大学:推进“1331工程”提质增效,加快“双一流”大学建设,为转型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7月,江苏省:江苏大学基础较好、农机特色鲜明、行业顶级专家领衔农机学科建设,形成了较好的学科生态。学校要抓好国家新一轮“双一流”调整的重大机遇,进一步整合资源,打造高峰学科。

4月,燕山大学:充分发挥全校师生员工、校友等全员力量……促进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为学校百年校庆献礼,为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助力。

双非有发展吗(留给双非逆袭的窗口期)(6)

双一流建设的另外两个重要时间点,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到21世纪中叶,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对于双非高校来说,短则有10年的时间窗口,长则到世纪中叶,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竞争。

在过去几十年,因为站在时代的潮头上,一些高校得以迅速的崛起。今天,对于一些双非高校来说,自身更要快速的前进,抓住机遇成为了输赢的关键。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留给双非逆袭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