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泳春,1965年出生,中国农科院教授,果树专家。1990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1995年从事果树营养学研究,一直深入到农业第一线,理论联系实际,在全国南北果区建立了1200多个优质高效示范园。发表论文20余篇,著书有《曹泳春务果论》和《果树营养循环学》。

蛴螬是金龟甲的幼虫,别名白土蚕、核桃虫。成虫通称为金龟甲或金龟子。危害多种植物和蔬菜。按其食性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其中植食性蛴螬食性广泛,危害多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和花卉苗木,喜食刚播种的种子、根、块茎以及幼苗,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危害很大。

一、 蛴螬的形态特征

蛴螬一到两年1代,幼虫和成虫在土中越冬,成虫即金龟子,白天藏在土中,晚上8~9时进行取食等活动。蛴螬有假死和负趋光性,并对未腐熟的粪肥有趋性。幼虫蛴螬始终在地下活动,与土壤温湿度关系密切。当10厘米土温达5℃时开始上升土表,13~18℃时活动最盛,23℃以上则往深土中移动,至秋季土温下降到其活动适宜范围时,再移向土壤上层。

蛴螬的危害及防治(蛴螬---果蔬大敌)(1)

地老虎,昆虫名,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土蚕、切根虫等,是我国各类农作物苗期的重要地下害虫我国记载的地老虎有170余种,已知为害农作物的大约有20种左右。其中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大地老虎、 白边地老虎和警纹地老虎等危害比较严重。

地老虎的一生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蛾子)4个阶段。以小地老虎为例,全国各地发生世代各异,发生代数由北向南逐渐增加,东北1-2代、广西南宁5-6代。该虫无滞育现象,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全年繁殖为害,无越冬现象;在长江流域以老熟幼虫和蛹在土壤中越冬,成虫在杂草丛、草堆、石块下等场所越冬;在我国北纬33°以北不能越冬。

1、幼虫:多数为6龄,少数为7-8龄;有假死性,受精后缩成环形。1-2龄幼虫对光不敏感,昼夜活动取食;4-6龄表现出明显的负趋光性,晚上出来活动取食。

蛴螬的危害及防治(蛴螬---果蔬大敌)(2)

2、 成虫:是一种远距离迁飞性害虫,迁飞能力强,一次迁飞距离可达1000km以上;昼伏夜出,白天潜伏于土缝中、杂草从中、屋檐下或者其他隐蔽处,夜间出来活动,进行取食、交尾和产卵,以晚间19-22时活动最盛;具有趋光性和趋化性。

二、生长环境

蛴螬的危害及防治(蛴螬---果蔬大敌)(3)

地老虎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条件。因此 , 凡是沿河、沿湖、水库边、灌溉地、地势低洼地及地下水位高、耕作粗放、杂草丛生的田块虫口密度大。春季田间凡有蜜源植物的地区发生亦重。凡是土质疏松、团粒结构好、保水性强的壤土、粘壤土、沙壤土更适宜于发生, 尤其是上年被水淹过的地方发生量大, 为害更严重。

三、防治方法

蛴螬和地老虎以物理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蛴螬的危害及防治(蛴螬---果蔬大敌)(4)

①撒施毒土。用50 %辛硫磷乳油(4.50 kg/hm2)拌细砂土(749 .63 kg/hm2),在作物根旁开沟撒施药土, 并随即覆土,以防小地老虎为害植株。

②毒饵诱杀幼虫。将鲜嫩青草或菜叶(青菜除外)切碎,用 50%辛硫磷0.1 kg 兑水 2.0 ~ 2 .5 kg 喷洒在切好的100kg 草料上, 拌匀后于傍晚分成小堆放置田间, 诱集小地老虎幼虫取食毒杀。

蛴螬的危害及防治(蛴螬---果蔬大敌)(5)

③药剂灌根。可用80%敌敌畏或50 %辛硫磷(3.0 ~ 4.5kg/hm2)兑水 6 000 ~ 7 500 kg 灌根。

④诱杀防治。根据小地老虎具有趋光和趋化性的特点,在成虫盛发期,利用黑光灯或糖醋液(糖6 份、醋 3份 、白酒1份、水 10份、90%敌百虫晶体1 份混合调匀)进行诱杀 。也可用毒饵诱杀成虫, 药量为饵料的0 .5%~ 1.0%, 先将饵料(麦麸、豆饼 、秕谷 、棉籽饼或玉米碎粒等)5 kg 炒香, 用90%敌百虫30 倍液拌匀, 加水拌潮为度。毒饵用量约为 30 kg/hm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