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检验检测指南9--汽油车尾气排放检测不合格分析,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汽车尾气排放物含量检测具体数值?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汽车尾气排放物含量检测具体数值(机动车检验检测指南9--汽油车尾气排放检测不合格分析)

汽车尾气排放物含量检测具体数值

机动车检验检测指南9

--汽油车尾气排放检测不合格分析

一、汽油车尾气检测(稳态工况/双怠速),各项数据超标分析

1、“CO” 排放值高:造成的原因有燃料燃烧不完全,混合气过浓,空滤芯脏堵,供油油压偏高,喷油嘴雾化不良、有积碳或有滴漏现象,点火时间过早,曲轴箱通风不畅,三元催化器或氧传感故障,水温传感器或空气流量计故障,发动机高温使排气中的CO2分解等。

2、“HC” 排放值高:造成的原因有燃料燃烧不完全,燃油和机油的裂解产物,燃油过浓或过稀,气缸缺火,缸压不足,点火正时不准,喷油嘴滴漏或堵塞,燃油压力过高或过低,三元催化器或氧传感故障,发动机温度低,缸套活塞磨损使下排气大,燃油压力调节器损坏等。

3、“NO” 排放值高:造成的原因有发动机的高温、高压、富氧共同产生,气缸内积碳,三元催化器或氧传感故障,火花塞故障,点火时间过早,EGR阀工作不良,混合气爆燃而造成发动机的高温等。

4、“CO2” 排放值:CO2是可燃混合气燃烧的产物,其排放值的高低可反映出混合气的燃烧效率。混合气燃烧越完全,则CO2的读数就越高。当混合气充分燃烧时,尾气中CO2的含量将达到峰值(13%~16%);当发动机混合气出现过浓或过稀时,则CO2的含量都将降低。

5、“O2” 排放值:O2的含量是反映混合气空燃比的最好指标,也是最有效的诊断数据之一。当燃烧正常时,只有少量未燃烧的O2排出气缸,尾气中O2的含量应为1%~2%;当O2的读数小于1%,说明混合气过浓;当O2的读数大于2%,表示混合气太稀。

二、三元催化器和氧传感器故障判定

1、三元催化器中毒:一般CO排放值为0.05以下,而NO排放值为1000以上;或者CO排放值为1.0以上,而NO排放值为100以下,可判定三元催化器中毒。

2、三元催化器失效:一般CO排放值为0.5左右(0.1~0.9),而NO排放值为2000左右或以上,可判定三元催化器失效。

3、氧传感器故障:如果调节混合气浓度(过稀或超浓)失效,一般为前氧传感器故障;若尾气排放超标,且三元催化器故障灯点亮,一般为后氧传感器故障。

三、汽油车尾气排放不合格的原因

1、CO、HC、NO均轻微超标:应检查火花塞间隙是否偏大,喷油嘴是否雾化不良,节气门有积碳,汽缸磨损严重,燃烧室存在大量积碳和胶质,三元催化器的工作温度是否达到400℃~800℃,或者三元催化器和氧传感器失效等。

2、CO、HC轻微超标,NO严重超标:发动机混合气偏稀,进气系统和发动机燃烧室内积存了大量的积碳,三元催化器和氧传感器失效等。

3、CO、HC不合格,NO合格:进气系统供氧不足,汽缸磨损,缸内积碳,喷油嘴雾化不良,点火时间过迟等。

4、CO、HC不合格,NO合格(在大负荷时有黑烟):汽缸严重磨损,缸压严重不足,缺缸断火等。

5、CO超标,HC、NO合格:发动机混合气过浓,燃料燃烧不彻底,进气系统不畅,喷油嘴磨损、积碳或滴漏,汽缸严重磨损等。

6、HC严重超标,NO轻微超标,CO合格:汽缸严重积碳,排气系统堵塞不畅,火花塞老化失效,曲轴箱漏气等。

四、汽油车尾气排放检测前的检查保养

1、检查保养汽车的空滤、火花塞、进气温度传感器、进气管压力传感器、水温传感器、点火正时。

2、清洗节气门、更换优质机油、添加高效气缸清洁剂和减磨修复剂。

3、若以上步骤无效,可先清洗排气管,再清洗或更换三元催化器、氧传感器等。

4、如采用自修复保护剂不能有效提高缸压,则需更换活塞环、缸套、缸垫、汽缸盖等部件。

五、其他影响尾气排放不合格的因素

主要有:检测人员、设备仪器、被检车辆、检测方法、环境设施等因素

1、人员因素:登录人员信息录入错误【例如:车辆整备质量和出厂日期录入错误,燃料类别错误,检测方法(ASM/双怠速)不能正确选择等】;设备操作人员操作错误【例如:设备未充分预热,取样探头插入排气管深度不够等】;引车员操作不规范【例如:对车辆是否处于“热机”状态(发动机水温不低于80℃)未予判定,检测中使用的档位不对】。

2、仪器设备因素:底盘测功机的影响【例如:检测控制系统没有执行底盘测功机的预热和自检的要求,寄生功率(PLHP)没有得到准确测量等】;排气分析仪的影响【例如:分析仪泵气量不统一,气体残留物排放不彻底,取样系统易吸入排气管中的水份等】。

3、被检车辆因素:发动机自身的技术状况是影响检测结果的最主要因素【例如:发动机良好的技术状况、空气滤芯的清洁、三元催化装置的有效、优质的燃油品质是尾气排放检测合格的基本保证】。

4、检测方法因素:加载恒功率的控制在实际检测中的困难,过量空气系数判定的困难及取值的不统一。

5、环境设施因素:尾气排放测试的[CO]、[HC]和[NO]浓度值,应乘以稀释修正系数(DF)进行修正计算,测取的[NO]浓度应还乘以湿度修正系数(KH)进行修正计算。根据湿度修正系数计算公式可知,在大气压力(PB)变低的情况下,绝对湿度(H)变大,从而导致湿度校正系数(KH)变大,这种情况在夏季尤为明显,有时湿度校正系数达到1.7~2.0,意味着实测值要放大1.7~2.0倍作为检测结果。所以应确保环境条件满足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在环境条件不符合检测要求时尽量不开展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