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头马上》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品,古人虽然没有电视剧,但是也喜爱这些爱恨情仇的故事,这部杂剧是当时的四大爱情剧之一。

但是白朴怎么也没想到,这首词成为了乾隆和如懿的定情曲。

这部剧总共分为四折,讲的是一户千金小姐和裴家少爷在游园时初见,心生爱慕,两人相约在后花园中,但是被嬷嬷发现,私定终身的故事。

故事的进展之外,让现代人都觉得惊讶,故事的狗血剧情,也让很多人觉得虐心。

这首词作为乾隆和如懿的定期曲,是乾隆让她心安的信物。

从曲目的每一折都能看到他们自身的感情,但是唯一不同的是最后的结局,如懿还是没能看懂。

如懿传中历史错误(墙头马上分四折)(1)

年少时的如懿和乾隆

1. 隔墙赠诗心生爱慕

如懿本是皇后的侄女,而乾隆只是甄嬛的养子,名义上他们是表兄妹,年轻时候的他们在宫里可以放肆。

当时的乾隆还是不得宠的皇子,两个皇宫中的局外人,在一次嫔妃的戏局中相遇,视线相对的时候即刻倾心。

当时台上唱的就是《墙头马上》这出戏文,如懿带着他悄悄来到城墙上,没有繁重的规矩需要遵守。

此时的如懿就是一个调皮可爱的小姑娘,对什么事都充满了好奇,和其他的大家闺秀截然不同。

如懿传中历史错误(墙头马上分四折)(2)

年少时的如懿

两个人都不是后宫中争议的主角,总是能够玩到一起,在城墙上两个人拉着手,像一对青涩的恋人一样暗生情愫。

如懿在意识到之后,看到了姑姑晚年的悲惨结局,开始担心自己将来会不会也是这样,但是在城墙上,还是阿哥的乾隆拉着如懿的手,用一首《墙头马上》安了她的心,就这样相信乾隆许下的坚定的爱情,如懿成为了他的侧福晋。

很多人觉得奇怪,为什么是侧福晋而不是福晋。

如懿传中历史错误(墙头马上分四折)(3)

如懿成为侧福晋

先帝在世的时候就曾经说过,不希望如懿成为乾隆的妻子,但是介于乾隆自己的意见,只好给了个侧福晋的位置,另外甄嬛和皇后的恩怨一直存在,所以外界的阻碍一直让她屈居于侧福晋的位置。

当时的两人还是青涩懵懂的阶段,如懿相信只要乾隆对他专心,自己是不是主位都不要紧。

之后她被甄嬛设计,前去给姑母守灵三年不能够外出,为了让她放心,皇帝派人送去了一本《墙头马上》的曲谱,表达了自己的心意。

2. 后花园私会决定私奔

守孝归来之后,她因为化解乾隆和太后间的危机有功,得到了甄嬛的手下留情,不仅许她回到皇帝身边,还给她取了个名字如懿,谐音如意,是深受皇帝疼爱的娴妃。

此时的乾隆对她还是专情,虽然如懿很担心他也会变得软弱无情,但是皇帝郑重的告诉她自己只有他的钟情,没有她的软弱寡情。

但是之后的事情让如懿大失所望,太后以如懿的安危威胁他,不想要她受伤就少给她一些宠爱,乾隆听信之后很少去探望她,但是她还是整日被卷入后宫的纷争之中,乾隆就赏给她各种东西。

如懿传中历史错误(墙头马上分四折)(4)

成为娴妃的如懿

如懿虽然是古代宫廷中的女人,但是她向往的却是一生只爱一个人的夫妻制度。

为此她敢和皇帝顶撞,可见皇帝对他的任性。皇帝准她在自己面前没有规矩,一起看戏,一起吃糕点,就像从前大家还是阿哥和郡主的时候。

也是因为得到了很多特殊待遇,如懿多次被卷入风波之中,最后为了给后宫一个交代只好将她打入冷宫。

在入驻冷宫之前皇帝对她亲诉了自己的为难,如懿也不愿意他这么劳心费神,只是留给他一句话:"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如懿传中历史错误(墙头马上分四折)(5)

年少时的如懿

3. 不得已休妻伤心欲绝

后来皇帝抵不过心里的思念,接如懿出了冷宫,恢复了她的娴妃地位。

但是如懿出来之后第一个地方就是去的城墙,初见的时候他们在这里互诉心肠,后来又在这里定情,如懿诉说着过去,虽然皇帝就站在她身后,但是身居冷宫这么久,如懿的心怕是早就防备起来了。

出冷宫后的如懿再也没有之前活泼雀跃,让人感觉得到的变沉稳了,皇帝对如懿说了这几年自己的心事,她去求太后想要成为皇帝的知心人。

时过境迁太后也被他们的爱情打动,他们一同前去江南做了一日夫妻,谱写了真正的墙头马上的故事。

但是结局终究还是让如懿失望了,她接连失去了三个孩子,在第三个孩子被害死之后,皇帝不但不考虑她的丧子之痛,反而相信了别人的风言风语,认为她是不详之身,对她的态度也没有从前那样好了。

后来乾隆打破了自己承诺的专情,他爱上了香妃,过去的山盟海誓都被他推翻,最让她伤心的恐怕还是乾隆要她去劝说香妃,要她不要寻短见,安心的做皇帝的嫔妃。

如懿传中历史错误(墙头马上分四折)(6)

香妃

太后恐怕香妃是外来血统,于是要如懿给她送了一碗不孕的汤药,被皇帝知道之后两个人恩情从此断绝。

让人讽刺的是皇帝特意来叫她去看《墙头马上》,因为听到了外界在传她和侍卫私相授受,于是故意折辱他们两人,这场戏最后逼死了如懿视为救命恩人的凌云彻,两个人的感情也一去不复返。

之后在江南,皇帝整日沉迷莺歌燕舞,惹得皇帝不满,如懿倔强的性子也不再忍耐,她断发休夫,被皇帝打入冷宫成为废后。

两人下江南完成墙头马上

四.不肯相认破镜难重圆

之后如懿多次受到陷害,但是通过自己的才智给自己洗刷了冤屈,也让皇帝知道了令妃的恶毒,皇帝对如懿百般忏悔,想要相见,但是如懿已经病入膏肓。

在回忆过往的时候,如懿想着这首《墙头马上》觉得皇帝给她了一生美好的记忆,从城墙相见到大婚那天,他亲自掀开自己的盖头,最后的弥留之际,如懿毁掉了皇宫里跟她有关的所有东西,假装自己没有存在过一样。

并且央求皇帝让自己成为一只孤鸟,一个人在宫外翱翔,于是乾隆在史册上删掉了关于她的一切,甚至没有举办一场正式的葬礼。

这第四折,似乎和墙头马上的剧情有点不符,如懿最后也没有原谅皇帝,带着自己的倔强赌气而去。

在墙头马上中,李千金回去洛阳,裴行俭带着她的儿女来到洛阳要挟,才让两人破镜破镜重圆。

但是如懿还是选择了从对方的记忆中消失,皇帝的绝情,三番五次的伤害,伤绝了如懿的心。

如懿传中历史错误(墙头马上分四折)(7)

两人大婚

结语:

在如懿死后,乾隆还是保留着她送的手帕,盒子里还珍藏着她当年剪断的头发以及他自己的白头发。

如懿传中历史错误(墙头马上分四折)(8)

如懿被打入冷宫

这大概就寓意着结发夫妻吧,虽然生时没能给如懿一夫一妻的美好婚姻,但是死后乾隆的心一直都被如懿系着,对于他来说大概也是希望有一段跟书中一样破镜重圆的结局。

从这首定情的词来看这两个人的爱情故事,虽然不及轰轰烈烈,但是前期的专情到后期的失望,如懿可能都不知道,其中大部分都含有醋意存在。

可能她没能看懂最后一折的结局,早早的离开了这个束缚了她一辈子的皇宫。笔者认为,大概从冷宫出来到城墙上回忆的那一次,就是如懿在对过去自己爱的少年乾隆告别吧。

关于如懿和乾隆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如果你有什么建议或意见,都欢迎给我私信留言,一起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