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皇帝为什么要削藩?为什么要平定三藩?吴三桂是怎么样的人?

三藩的开支,国家入不敷出

康熙为什么要割地(清朝康熙皇帝为何要削藩)(1)

1660年,顺治17年,国家税银收入八百七十五万两,而吴三桂所辖的云南一省,就要支出白银九百多万两,竭全国之财力,尚不足一藩之需求。

到了康熙初年,财政困难局面仍旧未见好转,国家钱粮大半耗于三藩,除此之外,吴三桂垄断盐井金铜矿山之利,请开鼓铸,几乎把藩属地云、贵,搞成了一个独立王国。

不仅如此,被孝庄称作对大清有功的吴三桂,对康熙这个少年皇帝,也不放在眼里。

康熙为什么要割地(清朝康熙皇帝为何要削藩)(2)

在金庸的小说《鹿鼎记》,和野史里有这样一段情节,平西王吴三桂在自己的客厅里,专门挂了一幅画,画面上有只猛虎,正冲着天上的一只小鸟,吹胡子瞪眼,意思就是凭什么呀?你一只没有什么本事的小鸟,居然高高在上。这幅画正好表达了吴三桂对小小年纪的康熙心有不服的想法。

吴三桂表面上尊重康熙皇帝,但常常是不屑,他对钦差大臣说:“好久不见主子,应该又长大了吧!”在吴三桂眼里,康熙皇帝就是一个孩子。对于康熙皇帝的召见,吴三桂也称病不来。

所以,三藩之患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大清的国本,是任何一个想有作为的皇帝都无法容忍的,而此时,年少有为的康熙皇帝就更是如此。

康熙为什么要割地(清朝康熙皇帝为何要削藩)(3)

康熙皇帝8岁登基,14岁亲政,16岁的时候,竞然用20多个布库少年,就敢抓捕满洲巴图鲁,朝廷权臣鳌拜,最后还成功了,重新夺回了朝廷大权,开始真正的亲政。此时,少年得志的康熙皇帝,更是无法容忍中央集权下存在着三个军权、政权、财权独立的小王国。

同时,康熙皇帝的年龄未满20岁,急需在军事政治上建功立业,让朝廷里那些老臣刮目相看。

虽说康熙心里早就有撤藩的想法,但是没想到,这个想法一开始,就遭到了一个人的强烈反对,这个人就是孝庄太后。

康熙为什么要割地(清朝康熙皇帝为何要削藩)(4)

顺治皇帝临终时,原属意于次子福全,而孝庄看中了康熙,通过皇帝信赖的传教士,汤若望说项,顺治才改立康熙,所以说,康熙是孝庄一手扶立的,鳌拜集团铲除后,孝庄放手让康熙理政,让他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削藩问题上,孝庄劝说康熙,再忍耐几年,孝庄觉得,此时三藩年事已高,应该等待时机,三藩之主死亡后,三藩自然消失,不应激化为战争。孝庄还说,圣君一半是勇气,一半是耐力。

因为孝庄太了解吴三桂的性格了,吴三桂的带兵能力,曾被皇太极这样说:吾家若得此人,何忧天下。

吴三桂的事迹

康熙为什么要割地(清朝康熙皇帝为何要削藩)(5)

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为明将,而吴三桂在十六七岁时,就应试武功,并中得武举,小小年纪就展露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十八岁的时候,他只带着20多个家丁,在万名后金八旗军队中救出父亲,一战成名。

27岁,吴三桂就成为宁远总兵,李自成进入北京后,抓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一家,威胁吴三桂投降大顺。

康熙为什么要割地(清朝康熙皇帝为何要削藩)(6)

吴三桂一开始答应了,结果没想到,得知自己的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的手下刘宗敏掳走,吴三桂一听,竟然不顾自己父亲一家的生死,引清军入关,吴三桂为此被历史上定义成反复无常的小人。

而皇太极到多尔衮,再到顺治皇帝,清廷对吴三桂多是以笼络为主,不仅封吴三桂为亲王,顺治皇帝还把皇太极的第十四女和硕公主,下嫁给吴三桂之子吴应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