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的众多案例中,女孩搬家途中跳车身亡也是讨论度比较高的一个。
这个案例也是根据真实改编,不过放到电视上看得更直观更清晰,从女孩和货车司机的沟通就可以大致推断出结果。
(注意:以下是剧评,针对的是改编后的故事。改编的本意在于警醒,所以才评。)
坦白讲,生活里遇到女孩这种言语强势且执拗的人,我会躲开。就是很本能地不愿与人发生争执。
尤其是在不能完全保证安全的场合下,无论对方是男是女,我感到有起冲突的苗头就会立刻打住。
这是因为我所知道的很多悲剧都是由冲动、过失、错手造成的。
也因为长期在职场做沟通性质的工作,自身已经打磨出了较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对气氛的感知也比较敏锐,会形成相应的预判:接下来可能发生什么。
剧中的女孩选择独自在晚上搬家,这件事本身就是不安全的。她坐在副驾驶持续干扰司机时,我已经汗毛竖起,开始警惕。
按照这种状态发展下去,要么两人一起出车祸,要么她情急跳车,要么司机忍无可忍临时起歹意。
她自身的态度,给一件本就不安全的事又增加了几分高风险。而这里的最终结果就是:
司机为了弥补前面浪费的时间以及出于想摆脱她的心理抄了小路并且不予理睬,她情绪失控跳车,正好磕到一块石头上。
死得很冤。
司机没走推荐路线,这是已知项。剧改得比较好的地方是在此基础上给司机这个角色加了些迷惑性特征,保留故事悬念。
比如,事故发生时他的脸红红的,是不是存在酒驾的可能?他对女孩确有不满,是不是真的做了什么冲动之举?
又比如,他恰好不久前在网上搜索过“如何让人不知不觉死去”……是不是对乘客有什么想法打算伺机而动?
而透过这些迷惑性特征展开他的故事,则可以让人在参与想象、推理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人间百态。
实不相瞒,开庭那场戏,司机痛哭流涕喊出“爹”时我也跟着眼泪喷涌而出了,这个角色选得太好太好。
你似乎一瞬间得到了所有答案。
为什么他的脸那么红?
可能是身材高壮及常干搬运活,自带的特征;也可能是情绪亢奋,面对女孩趾高气扬的教训憋的,生气或大哭都会使人红脸。
还可能是他自己扇的,他对父亲有太多的愧疚,对自己有太多的痛恨,恨自己对父亲的病束手无策。
既不能让父亲好起来,又做不到让父亲安详死去,顺从父亲的意愿了结他的生命,也会让他觉得自己不是人。
司机的父亲得了前列腺癌,医生告诉他治愈的几率极低。他带父亲回家,每天眼睁睁地看着老父亲痛不欲生他却什么都做不了。
他无法感受那种如蚂蚁噬骨的痛,也无法代替父亲承受,直到父亲寻死未果苦苦哀求他的那一次,他才上网去搜那个问题:如何让人不知不觉死去。
他一定挣扎了很久很久。
可最终也只是把那瓶药剂放在车上,没有拿回家。在法庭上,他说,他怕他再也见不到家人、怕他没爹了。
就像破案一样,成功塑造一个角色,也在于对细节的把控。
以前写文章时我提到过我是个细节控,这个角色的形象设计、演员演技已经如同浑然天成,而我感觉台词用的那句“爹”也是一个点睛之笔。
我当时就在想,我们这个时代还有多少人是叫自己父亲为“爹”的?
一般是叫“爸”或者“爸爸”……什么样的人会叫“爹”?对应的,便推想出了他的生活背景、教育水平、社会层级等。
而这些特征和他妻子口中的丈夫形象也是对得上的——没有文化、一人养家、靠谱勤奋、十分孝顺,总的来说,是个朴实的、踏实的、努力活着的人。
这部剧里生活在底层社会的人很多,但这不等于他们弱势或者善良,也有一些无赖、市侩、仇富、阴暗的角色。
货车司机是感人的。
女孩死得冤。
司机最终也承担了他的那部分法律责任。
作为观众,用这桩悲剧给自己提个醒吧。
出门在外,与人为善,不要起冲突。该退一步的时候退一步,因为你无法确定对方是什么性格,不清楚对方的行为底线在哪里。
可悲剧的后果却是谁都无法逆转的。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