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灯火钱在古代,成亲的时辰是在傍晚,古人认为,黄昏时,阴阳交替,是男女成婚正好符合的吉时,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唐朝婚姻标准是什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唐朝婚姻标准是什么(唐朝婚姻趣话)

唐朝婚姻标准是什么

一、灯火钱

在古代,成亲的时辰是在傍晚,古人认为,黄昏时,阴阳交替,是男女成婚正好符合的吉时。

傍晚结婚就必须点灯笼了,从新娘家里出来,到夫家,一路上灯火不断,迎亲队伍中的灯笼又是必不可少的装饰品。因此,灯火钱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太平公主成婚的时候,出了宫门,一路之上亮如白昼,一直到驸马家的公主府。第二天,路上的很多大树都被烤死了,就猜点了多少灯火吧!

到了明代才有白天成婚的,据历史学者推断,应该是普通百姓首先改变了风俗。怎么呢,穷人家什么都缺,那来哪么多灯火钱?能省就省了呗!

二、婚礼中的诗文

在唐朝的婚礼中,诗文是少不了的,主要是伴郎、伴娘、接亲人、送亲人之间,见面之后,互相凑趣的言辞,一套一套的,合辙押韵。在敦煌文化中有一卷专门描述唐代婚礼的,可有趣了,什么“朝廷进士,官拜刺史,闻得贵府,有女贤淑”,到最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哪有那么多进士、刺史?冠冕堂皇的,怎么好听怎么吹呗!

唐朝婚礼中的新娘不蒙盖头,与新郎见面,用团扇遮面,新郎要做却扇诗,做得好才能见到新娘。

有一次唐中宗和韦皇后大宴群臣,韦皇后知道窦怀贞最近丧妻,就笑吟吟地说:“窦卿,本宫为你做个大媒如何?”

窦怀贞连忙拜谢。

韦皇后就命一群宫女簇拥着一位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子出来,那女子用团扇遮面,立在那里。韦皇后就要窦怀贞作却扇诗。

窦怀贞满心欢喜,立刻写了一首却扇诗。女子把团扇取下来,却是一位五六十岁的老妇人。原来,这人是韦皇后的乳母。

皇帝皇后哈哈大笑。

窦怀贞愣了一下,立刻跪下谢恩。他巴不得能和皇后攀上关系呢!

后来,李隆基发动政变,杀了韦皇后一党,这窦怀贞为了保命,杀妻请罪,结果被削职为民。

三、下婿

下婿就是在成亲的礼仪上为难新郎,给他来个下马威。

接新娘的时候,不仅要写上轿诗,上了花轿,子侄们拦着轿不上走,新郎得交喜钱,就像现在要红包。在唐朝时,这种喜钱数额非常大,甚至超过了彩礼钱。

为此,皇帝专门下旨,不许过多勒索这种喜钱。

长期形成的风俗,哪里是行政命令能改变的?根本不管用。

新郎到女家接新娘的时候,还得挨顿打,姑嫂们拿着棍棒或鸡毛掸子,你一下我一下地打新郎,这叫先给他个下马威,意思是警告他:别欺负我们家姑娘奥!

人有一样的吗?大多数人都是轻轻打两下,就为取个乐。有的真打,甚至有把新郎打残了的。

这让我想起了《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唐朝典籍有记载,有个新郎(叫什么名字我没记住),被新娘的嫂子打狠了。这个新郎后来做了高官,每次来丈人家,那个打人的嫂子终身不敢见妹夫,怕他报复。

拜堂的时候男女不同,新郎跪着行礼,新娘站着行礼。

反正是在婚礼上尽量抬高女子的地位,但是,三天之后,女子就是夫家十几年的奴隶了,整日劳累不说,还没有话语权。

直到熬成了婆婆。

四、闹新房

从汉代的书籍里就有闹新房的记载,本来闹新房是为了大家乐呵一下,可是人的素质不同,就有人开一些低俗的玩笑,闹得很不像话。

有大臣专门上奏皇帝,皇帝也专门下诏,婚闹得有度。

这个度谁来把握?又怎么把握?结果,这道圣旨又成了隔靴搔痒的一纸空文。

在唐代典籍里,记录了这么一件事,一帮子弟闹新房,几个人把新郎塞进一个柜子里,然后上锁。

没想到这柜子密封性特别好,新郎在里面憋得难受,可是,无论怎么央求,这些人就是不放他出来。大家美滋滋地谈天道地,等闹够了,才把柜子打开,想放新郎出来。

可是,由于时间过长,新郎在柜子里已窒息而亡。

这下傻眼了吧!

注:《百家讲坛》记录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