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古今中外文学都多有表现的问题,世界文学史画廊上有许多伟大的人物形象身上都有着一种孤独的折光,并因此而更显悲壮,更富意义。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我们也可以从老人圣地亚哥的身上看到一种浓烈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体现在小说的方方面面,并有其深意。此外,我们也可以从海明威身上找到这种孤独感的来源。

一、孤独的表现

1、处于情感孤岛上的老人

《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是一个情感孤独的老人。他的妻子已经去世,没有子女陪伴,独自居住在打鱼的窝棚里。"墙上一度挂着一幅他妻子的着色照,但他把他取下了,因为看了使他觉得太孤单。"老人暮年的孤寂心境宛然可见。只有一个男孩马诺林会时常给予老人关怀,但是男孩要听从父母的调遣,不能始终陪伴着老人。尽管他的生活中也有着诸如露台饭店老板的关怀之类的温情,但归根结底,老人并没有真正的朋友可以消解他内心的孤独。当他打鱼屡次失败后,"一些上了些年纪的渔夫望着他,感到难受。不过他们并不流露出来,只是斯文地谈起海流。"虽然有人为他的遭遇感到同情,但是并不能弥补他内心的情感空缺。

2、处于失败窘境中的捕鱼人

圣地亚哥的孤独,也体现在他失败的窘境上。海明威在小说第一句话就道出了老人的这种窘境:"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平底小帆船上钓鱼的老人,这一回已去了八十四天,没逮上一条鱼。"每天打鱼两手空空而回的圣地亚哥陷入了一种令人沮丧的失败境地,"帆上用面粉袋片打了些补丁,收拢后看来像是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子。"

这样的失败无疑更加剧了圣地亚哥的孤独。一方面,尽管他始终保持着硬汉般的信心,但是始终打不到鱼的挫折也使他感到失落:"我在这海底的深渊上转游了一个礼拜,可是一无作为,他想。"另一方面,他这种"倒了血霉"的境况使得人们对他丧失了信心。于是,男孩马诺林的父母让他离开老人去别的船上,这就剥夺了老人身边最后的一点陪伴。此外,处于失败窘境中的老人也招致了外界的嘲笑:"他们坐在饭店前的露台上,不少渔夫拿老人开玩笑。"这一切都无疑将老人置于一个更孤独的境况中。

3、孤军奋战的英雄

圣地亚哥的孤独还体现在,在《老人与海》着力描写的那段"人鱼大战"中,他是独自经历,自始至终孤军奋战的。

圣地亚哥的孤独在这段孤军奋战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渲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老人的自言自语和心理描写。独自在一望无垠的大海上打鱼本就是一件孤独的事情,又加之饥饿,以及以一己之力与劲敌对峙的疲惫,使他只能在内心与自己交流,自言自语,和身边的事物甚至和自己的手说话。可见在这个对峙和战斗的过程之中,圣地亚哥的孤独被无限放大了。

在老人的话语中,他反复提到了男孩:"但愿那男孩在这儿就好了。"这句话他说了七次之多。一方面,这句话体现了老人对他最好也是唯一的伙伴马诺林的思念,表达出了这位孤独的老人对于陪伴和帮助的需求。而另一方面,也表达出对衰老的自己在这场抗争中力不从心的叹息。"但愿那孩子在就好了"的潜台词就是"但愿我的青春在就好了",那是老人在呼唤着自己的"精力"。而这样的呼唤是徒劳的,老人还是要依仗自己已经衰朽的力量,独自面对这场战争。

而孤军奋战的结果也是十分孤独的。这场"人鱼大战"的结果充满了悲壮,大马林鱼的肉被鲨鱼撕咬殆尽,只剩下一具骨架。海明威也为老人的返回设定了一个十分孤独的场景:"等他驶进小港,露台饭店的灯光全熄灭了,他知道人们都上床了。"没有人帮老人停船,扛桅杆,他只能拖着疲惫的身躯独自完成这一切。"他再往上爬,到了顶上摔倒在地,躺了一会儿,桅杆还是横在肩上,他想法爬起身来,可是太困难了,他就肩上扛着桅杆坐在那儿,望着大路。一只猫从路对面走过,去干它自己的事,老人注视着他,然后他只顾望着大路。"在孤寂的黑夜里,没有人知道他的归来,也没有人知道他如此艰难地回到窝棚,正如没有人知道他曾经历过的孤军奋战的斗争。最后,那具见证了老人抗争的马林鱼骨架已成为垃圾,并且被人们误认为鲨鱼。老人的抗争,老人的不服输精神,那"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的信条,一切都鲜为人知,更多成为老人自己的一腔英雄心事。这样的圣地亚哥,身上披覆着一层浓浓的悲剧色彩,也体现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

聆听经典走进海明威(纪念海明威诞辰120周年)(1)

二、孤独的意义

圣地亚哥身上的那种孤独感对于小说是有其重要意义的,这体现在三个方面。

1、加强悲剧色彩

1952年,菲利普·扬写道,老人与海的伟大成就就在于它是一部希腊式的悲剧。 《老人与海》可以说是海明威悲剧寓意最为丰富的作品。(《海明威研究文集》《海明威的悲剧艺术》)作为这样一场悲剧的主人公,硬汉圣地亚哥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英雄。

圣地亚哥身上的孤独感加剧了他的悲剧英雄色彩。我们可以从很多悲剧英雄身上看到那种孤独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圣地亚哥身上更多体现出的,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欧里庇德斯的那种相比于前人有所颠覆的命运观。海明威对圣地亚哥的设定并非是盗火的普罗米修斯那样的伟大天神,他的悲剧也非俄狄浦斯王那种彻底的英雄的命运悲剧,他身上更多是一种美狄亚式的,人与命运的抗衡。他首先是一个普通人,是一个无人问津的衰老渔夫,他与命运抗争的悲剧也是在这一基础上展现出来的。此外,欧里庇得斯相对于前人颠覆式的命运观也体现在:"照欧里庇得斯的看法,命运就在人自己的身上"。《老人与海》也体现了这一点:比起《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强调了人应该为自己的命运和个性负责。(《海明威研究文集》沃特·威廉斯.《海明威的悲剧艺术》)他这种普通人所无法避免陷入的孤独境地以及对命运的把握与抗争正与欧里庇得斯所诠释的悲剧所暗合,从而,这种贴切更加强了人物及小说的悲剧色彩。

2、增强实现命运的合理性

虽然,正如上文阐释,圣地亚哥的孤独表现在很多方面,并离不开外界的影响,如马诺林的离开;而"在更深的意义上,唯有老人孤单一人,才显得自然和合乎逻辑"。 渔夫是他"生来该干的行当",与马林鱼和鲨鱼完成这样一次战斗,也是他实现自己的命运所不可避免的任务,而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只能是孤身一人进行的。"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命运感,这个任务应该由他自己和为他自己去履行。没有其他人能承担或被允许参与这种礼仪。"(《海明威研究》庆一原田《马林鱼与鲨鱼》)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无人与伴,独自战斗的圣地亚哥正因孤独而更成为他自身。圣地亚哥正是因为孤独的出海,孤军奋战经历了那一场战斗,才更显示出他对于自身命运的实现,使这种合理性更为突出。

3、突出"重压下的优雅风度"

《老人与海》将海明威作品中的"硬汉子"精神升华到了寓意高度。圣地亚

哥在同象征着厄运的大鱼的斗争中,完美地表现了海明威所谓的"重压下的优雅风度"(《海明威研究》前言)。这种"优雅风度",首先是老人与鱼抗争下表现出的顽强精神,此外还有"处重压下始终泰然自若","细腻"和"自信而达观的态度"。

而老人的孤独,对于体现这种"重压下的优雅风度"也是有着重要作用的。一方面,孤独的战斗增添了抗争的艰巨与伟大,这即反衬出"重压"之重,也体现出老人独力承受苦难,抗争到底的"硬汉"的"优雅风度"。另一方面,无论在屡次打鱼失败的窘境下,还是当唯一的伙伴马诺林被迫离开,自己陷入孤独境地中时,老人都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表现出颓唐和埋怨。他坦然接受着命运加诸他身上的孤独重压,并表现出一种泰然达观的优雅风度。"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他们想海水一般蓝,显得喜洋洋而不服输。"他本身就具有这样一种品质,而且在孤独攫住他之时,他也没有丧失风度。当男孩表示他的父母对圣地亚哥失去信心,要他离开时,圣地亚哥说:"我明白","这很在理"。当年轻的渔夫因为他的失败而开他玩笑时,他也不生气。并且,他从未对于打鱼丧失信心:"说不定今天就转运"。这体现了老人"重压下的优雅风度"的一切正是在他处于孤独与失败窘境中通过对比得以表现出来的。由此可见,老人的孤独对于这种"重压下的优雅风度"的表现无疑有很强的突出作用。

聆听经典走进海明威(纪念海明威诞辰120周年)(2)

三、孤独的溯源

小说是作家对现实人生所做的艺术性的表达。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作品往往是作家"借历史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的产物。面对圣地亚哥身上的那种浓浓的孤独感,我们也可以从其缔造者海明威身上寻根溯源。究其原因有二,一个是海明威关于孤独的个人记忆,另一个则是"迷惘的一代"集体记忆的折光。

1、海明威的个人孤独

海明威经历丰富的一生中可以说充满了矛盾和忧虑,他的内心也存在着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在家庭层面,他的父母并不能真正的理解他,一战之后回到家中的海明威承受着失眠的痛苦,他没有工作,无所事事,回到家里还要"在母亲期待的目光下表现得彬彬有礼",并且"忍受母亲的劝说和质问"他的爱情与婚姻也是几多曲折,连续的婚变以及对爱情的得而复失使得他心中的孤独与寂寥有增无减

作为一个作家,他也是孤独的。"写作,在最成功的时候,是一种孤寂的生涯。"]他如是说。而他不仅要承受写作过程的孤独,还要面对不为理解的痛苦。一方面,他的父母并不理解他。他与父辈文化之间的矛盾与代沟使他倍感无奈。另一方面,海明威的创作也曾陷入寂寞的低谷。在《老人与海》的发表引起轰动之前,他自认为"这辈子写得最好的书《过河入林》出版后遭到了严厉批评。而在他晚年,得了诺贝尔奖后的他一度陷入思路枯竭的痛苦,恶化的健康状况更使他在写作上处于一种颓败的境地。海明威这样一个毕生写作的人最后遭受着身心的双重痛苦,背负着江郎才尽的压力,最终选择了在孤独中自杀。从海明威的结局看他的一生,可以看出一种孤独而悲壮的底色。这样的作家,在塑造笔下人物时必然会留下自己内心的痕迹,圣地亚哥身上的孤独感正是海明威所投射的,自己内心的折光。

2、"迷惘的一代"的集体孤独

除了个人记忆,集体记忆也是"孤独"的源头之一。这"集体"指的便是"迷惘的一代"。这代出生在世界大战之后的人内心充满了孤独,他们"失去理想,被生活的空虚所包围,只有在酗酒、放纵和刺激中寻找出路。"(《海明威研究文集》鲍·格里巴诺夫《打不败的人——论海明威》)海明威恰是他们的一个代言人,他"用自己的方法面对命运","令人钦佩地表达了整整一代人的抗争"。(《海明威研究文集》罗杰·阿瑟里诺《海明威小说的真实性》)所以,作为这样"迷惘"的一代人的代言者,海明威在小说写作中不可避免地把他们的孤独表现出来。毋庸置疑,"迷惘的一代"的孤独感也是圣地亚哥身上那种孤独的重要来源。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孤独,主要体现在情感的孤立,失败的窘境以及独力斗争上,这浓烈的孤独感无论对于小说悲剧色彩的加强,对人物实现命运的合理性,还是突出人物"重压下的优雅风度",都有着重要作用。此外,我们可以从海明威身上寻到这种孤独的来源,它不仅是海明威个人孤独的烙印,也是"迷惘的一代"集体记忆的孤独折光。

聆听经典走进海明威(纪念海明威诞辰120周年)(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