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是一本温暖无数心灵的希望之书

最近很慌,莫名的焦虑。

大概是因为只剩2个月不到的时间,就要步入2020年了。

一个人独处久了,自然会有办法处理自己一些小小负面的情绪。

比如一个人的时候,可以自问自答;一个人吃饭的时候,可以配一部电视剧。这样就可以有效消除自己的的孤独感。

那“慌”应该怎么办呢?

看书。阅读是我们离美最近的时候,能够静下来看看书,人也就不“慌”了。

路过24小时书店,被展书台上一本书的封面吸引了。一位瘦小的女孩站在列车窗前向远方望去,她在想什么呢?

看完楔子,我决定买下它。

果然没令人失望,这是一部极具情感浓度的小数,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2. 那些被生活所逼的人,为了生存背井离乡真的能改变命运?

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作者运用双时间轴展开故事的叙述,这样的写作手法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并且有条不紊地同时推进各自的进展,把这个故事讲述地更加生动饱满。

文中有一段写女主薇薇安一家从爱尔兰移民到美国,让人记忆深刻:抵达纽约港的那个清晨雾气森森,阴霾万里。弟弟们跟我一起站在栏杆旁,眯起眼睛望着蒙蒙的雨丝。自由女神像就在离码头不远的地方,我们却几乎看不清它朦胧的轮廓。我们被敢进了长队,接受检查和质询,接着有人盖上章,把我们跟几百个移民一起放了进去。在我听来,那数百个移民嘴里的话活像农场里牲畜的嘶鸣。

以前我要是看到这样的文字,定会觉得故事的女主角命运太悲惨了。

可就在前天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还暗暗为妮芙(那时,女主还未改名为薇薇安)感到高兴。

高兴?

是的。这时,跟妮芙的心理一样。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他们会在美国找到他们的一席之地。

这是发生在1929年的事,从能顺利踏上美国土地这一角度来看,他们算是幸运的。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2019年,他们可没那么幸运。

英国警方终于发布声明,相信这39名被害者,全部来自越南。

同样是因为贫困,同样是被生活所迫,同样是远走他乡。越南非法偷渡事件爆出让人无比揪心。

那些企图通过偷渡务工补贴家用甚至改变命运,结果却落得家破人亡。

3. 或许遗忘是见效最快的良药

故事到他们抵达美国后,就顺顺当当,实现美国梦,那就不会让36国读者含泪捧读,更不值得知名主持人蔡康永读后诚意推荐。

是的,妮芙的生活再次支离破碎。

一场大火令妮芙失去了父亲和两个弟弟,也和她最疼爱的妹妹梅茜失散了。

“我怎么能‘忘记’呢?但如果无法咽下满腔绝望,我又怎么能迈步向前,哪怕区区一步?闭上眼睛,我便听见梅茜的哭声和妈妈的惨叫,闻见刺鼻的烟雾,感觉热浪舔抵着我的皮肤…”

这种绝望和无助,是没经历过生死离别的我们无法真正感同身受的。

这些年一直在关注林爸爸。

林生斌,那场杭州保姆纵火案唯一幸存者。

是啊!或许世人渐渐忘记了那场大火,但对于林爸爸来说,从此,家成了冢,往后,只有死别,再无生离。

好在一度跌入深渊的林爸爸找到了自我救赎之路。

试着把对至亲的想念转移,去帮助更多的人,一点一点地去温暖别人。

真希望遗忘是一方良药,就如同妮芙那样:我怎么能“忘记”呢?但如果无法咽下满腔绝望,我又怎么能迈步向前,哪怕区区一步?

无法咽下满腔绝望,就没法向前迈步。

妮芙试着咽下那满腔的绝望,勇敢地向前迈步;林爸爸也试着咽下那满腔的绝望,守着潼臻一生,在等一场久别重逢。

4.虽然不是所有离别都能盼来重逢,但失去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来

一次偶然的善心之举让薇薇安结识了孤儿莫莉,通过莫莉帮薇薇安整理阁楼上的旧物,我们看到了命运在薇薇安身上所呈现的悲欢离合。

失去亲人的薇薇安内心早已支离破碎,又遇到两个如此得不堪的寄宿家庭,太多痛苦的经历,让她不知从何谈起。

所幸,她遇到了善良的范妮,恩师拉森小姐,喜欢她的墨菲太太,以及视她如己出的尼尔森夫妇。

要知道,哪怕像薇薇安这种失去了一切、一无所有的人,上天还是会以另一种方式来弥补。

更何况我们生活在一个平和的年代,没有什么坎是迈不过去的。

对待人生应该多一些信念,用爱和勇气去接受生活赐予的一切悲与欢。

孤儿列车段落(不是所有离别都能盼来重逢)(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