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沈子友(心系远山)

孟庙的故事 孟庙孟府亚圣告诉我们(1)

孟庙孟府:亚圣告诉我们……

看孔不看孟,这是我不知何时于何处看到的流行于民间的一种说法。但我作为一个齐鲁之人,却时时都抱有看孔没看孟之憾。

愿望终于实现,是2月4日立春之时。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了位于邹城市城南的孟庙、孟府。在这座儒家文化的殿堂,经受了一次传统文化的洗礼。

孟庙的故事 孟庙孟府亚圣告诉我们(2)

孟子,史封亚圣,是历史上与孔子并称的儒家代表人物。

孟庙、孟府,始建于北宋,扩建完善于明清,是历朝历代纪念和祭祀孟子的地方。两处建筑隔街而建,占地面积都在2万平方米以上,古建筑200余间,古碑刻280余通,古树名木300余株……

走进这座巍峨庄重的古建筑群,徜徉在名碑古树之下,如同进行了一次历史的穿越,直沐先圣思想的光芒。

孟庙的故事 孟庙孟府亚圣告诉我们(3)

“民为贵,社谡次之,君为轻。”

一一孟子告诉了我们怎样治国。

民贵君轻,几人喜欢几人愁。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曾为此而恼火。从乞丐到皇帝,征讨杀伐,血雨腥风,容易吗?于是大笔一挥,将其从典籍中抹去。而对他们取而代之的清代,又觉得这有利可图,于是主张以德治国的康、乾又为其树碑立传,以此开创了所谓的康乾盛世……

民为根本,以德治国。在这里,我找到了这一伟大思想的源头。

孟庙的故事 孟庙孟府亚圣告诉我们(4)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一一孟子告诉了我们做什么人。

这“三不”,就如同一块试金石,成就了一个民族历史上的多少仁人志士!时至今日,又有多少人倒在了这“三不”面前。

堂堂正正,才能成为真正的大丈夫。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一一孟子又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

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面对先圣的教诲,我们不能无功于终。

孟庙的故事 孟庙孟府亚圣告诉我们(5)

孟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因为他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孟子3岁丧父,成长的环境也并不理想,却在母亲的教诲下,健康成长,几近完人。

一一孟子之所以成为孟子,我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在孟庙大殿前,我看到了“孟母三迁”、“孟母停机处”等历朝历代的碑碣。在东北处建有孟母殿,专门供奉孟母,殿前立有“母教一人”石碑。我想做为一个养育了圣人孟子的伟大母亲,她是受之无愧的。

母仪天下。正是有了以孟母为代表的伟大母亲们,中华民族才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孟庙的故事 孟庙孟府亚圣告诉我们(6)

穿行在名木古树之间,我看到亚圣殿东侧,一棵斜靠在红色围墙上的梓树,古朴苍然。而在对面孟府内的院中,则有一棵古老的桑树,高大挺拔。桑梓,由此成为故乡的代名词,遍植于民间的房前屋后。

他乡即故乡。

在这遥相呼应的桑梓树下,充分领略这孔孟之乡桑梓之邦的同时,更体验到了世代相传的家国情怀。

孟庙的故事 孟庙孟府亚圣告诉我们(7)

孟庙的故事 孟庙孟府亚圣告诉我们(8)

啊,孟子,孟母,桑梓……

孟庙的故事 孟庙孟府亚圣告诉我们(9)

孟庙的故事 孟庙孟府亚圣告诉我们(10)

孟庙的故事 孟庙孟府亚圣告诉我们(11)

孟庙的故事 孟庙孟府亚圣告诉我们(12)

2022.11.22整理于济南

孟庙的故事 孟庙孟府亚圣告诉我们(13)

作者沈子友(心系远山),山东莒县人,1970年11月入伍,1984年1月军转工,中铁14局退休。

编辑:李勋修/徐文合/吴军《青烟威文学》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