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温啥时候结束(为何今年的高温)(1)

意大利给冰川盖上“床单”

为减缓冰川融化速度,普雷塞纳冰川被盖上白色“床单”。图为7月27日,在意大利布雷西亚,游客坐在被白色“床单”覆盖的普雷塞纳冰川前。新华社发

今年的高温啥时候结束(为何今年的高温)(2)

■ 法国 36℃~40℃

史上最严重干旱,部分村庄饮用水告急

8月10日,18个省发布了高温橙色预警,法国气象局称新一轮高温天气预计将使该国西南部地区的气温达到36℃至39℃,个别地区还可能出现40℃的高温。

法国正在经历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干旱,部分村庄饮用水告急、农作物减产,河流水温升高导致核电产能减少。

天气预报显示法国西南部7日最高气温达37℃,热空气接下来将向北移动。法国气象频道说:“新一波热浪可能到来。”

据路透社报道,这将是法国今年夏天第4波热浪。总理伊丽莎白·博尔内办公室已成立危机工作组应对干旱。

按照法国气象局说法,当前干旱是法国1958年开始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场,至少在本月中旬以前不会好转。法国7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不足10毫米。法国几乎所有地方都在采取限制用水措施。

因为干旱,法国大批村庄依靠卡车送水。农业部说,今年玉米产量可能比去年下降18.5%。眼下,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出口的粮食量低于正常水平,欧洲各国粮价高涨。

另外,由于西南部加龙河水温升高导致沿岸核电厂利用河水冷却的能力受限,法国电力公司上周宣布削减当地一座核电厂发电量。在欧洲面临能源危机之际,法国电力公司56座核反应堆中,有一半因维修减产,而高温加剧了法国能源供应的紧张。

■ 西班牙 35℃ ~40℃

7月,部分地区均测得超过40℃的气温。同时,伊比利亚半岛最高气温超过35℃的天数异常多。

热浪“烤干”大批水库,干旱“千年一遇”

西班牙今年夏天经历多轮热浪,引发干旱。“历史性的干旱”促使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西班牙生态转型大臣特雷莎·里韦拉近期谈及降水稀少的影响时说,必须“极其小心”,不能视而不见。

法新社8日报道,经历“异常干燥”的冬季后,西班牙今夏遭遇多轮热浪。这使得西班牙全国水库8月的蓄水量仅为库容的40.4%,比过去十年同一时期的平均蓄水量低20个百分点。在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地区,旱情尤其严重。那里的水库大部分蓄水量仅有25%,用水已经受限。

西班牙哈恩大学水文学教授罗萨丽奥·希门尼斯说,地下含水层和地表水体水位都很低,“情况非常严重”。在她看来,这是气候变化长期趋势的一部分。

英国《自然·地球科学》7月刊发的一项研究认为,西班牙部分地区经历“千年一遇”的干旱,与因气候变化而加剧的大气高压系统有关。

西班牙政府7月实施一项战略计划,推动水管理系统适应全球变暖的影响。这项计划包括促进水循环、“有效和合理”使用水资源等措施。

■ 英国 29℃~40℃

7月19日局部地区气温达到创纪录的40.3℃。此轮新的高温天气预计在8月12日或13日到达顶峰,部分地区最高温度或达36℃。

气温40.3℃创纪录,泰晤士河源头首次干涸

英国英格兰地区接连几周少雨,加上7月份持续高温,泰晤士河的源头眼下已经首次干涸。据法新社10日报道,这条英国“母亲河”的源头往下游移动多达数公里。

官方认定,泰晤士河发源于英格兰科茨沃尔德山区的赛伦塞斯特镇。这条河绵延320公里,最终注入北海。62岁的迈克尔·桑德斯正与妻子在泰晤士河官方认定源头所在地度假。他们打算从泰晤士河源头开始,沿“泰晤士河畔步道”走一走,但发现其源头已经干涸,只有零星水坑、泥坑。他们希望在往下游方向探寻时能发现泰晤士河的“新起点”。

英格兰地区数月来降水量非常少,7月份又经历了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干旱,泰晤士河官方认定源头所在地如今草叶枯黄。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安德鲁·杰克的住处距离阿什顿凯恩斯村约15公里,他也说当地人“未曾见过这种程度的干燥与荒芜”。

英国几周前遭热浪侵袭,7月19日其局部地区气温达到创纪录的40.3℃。英国气象局本月9日针对英格兰南部和威尔士东部大部分地区发布极端高温橙色预警,预计这些地区11日至14日将经历高温天气。

日本 35℃~40℃

8月2日,东京都市中心地区最高气温为35.9℃,东京北部的埼玉县越谷市最高气温达到39.5℃。

多地高温逼近纪录,中暑人数激增

日本近期持续高温,多地8月2日气温逼近最高纪录。高温天气下,中暑送医人数增加,日本政府发布大范围高温警报,要求民众预防中暑。

据共同社报道,日本有记录以来最高气温为41.1℃。2日,东京都市中心地区最高气温为35.9℃,东京北部的埼玉县越谷市最高气温达到39.5℃。日本全国914个气象观测点中,224个观测点2日最高气温超过35℃。

据总务省消防厅2日发布的数据,7月25日至7月31日,日本全国共有7116人因中暑被送往医院,是前一周的1.8倍。其中53.7%为65岁以上老年人,中暑场所最多的是自己家,占大约36.3%。

据新华社电

来源: 长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