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1000多万高三学子正在进行紧张的“高考”时节,位于秦岭山区的宝鸡太白县桃川镇青峰峡,出现了大量细鳞鲑逆流而上的景观,这些鱼儿成群结队地涌现在湍急的水流中,不但奋力地逆流,而且在遇到落实很大的河段时,还会高高跃起,宛如“鱼跃龙门”一般。

云涌秦岭的形成过程图(陕西秦岭出现鱼跃龙门)(1)

细鳞鲑的这种顽强奋战的情景,与高三学子参加高考、即将迎来人生重要转折的情境非常吻合,很多人借景抒情,希望所有参加高考和即将参加中考的考生们,能够像这些逆流而上的鱼儿一样,奋勇争先,实现人生的突破!

细鳞鲑和很多鱼类一样,都天生具有这种逆流而上的习性,在生物学上,这种习性被称为“洄游”。由于鱼儿生活的水域,一年中会发生季节性或者突发性的自然环境变化,直接造成了水体的温度、含盐量、食物等方面的变化,同时再加上繁殖的需要,在同一水域中,很难在一年中所有的时刻都会满足鱼儿生存和繁育下一代的要求,这就需要鱼儿从一个水域转换生活空间,进入到另外一个全新的环境。

云涌秦岭的形成过程图(陕西秦岭出现鱼跃龙门)(2)

对于海鱼来说,主要是变换栖息的海域环境,基本上是从高纬度到低纬度或者从低纬度到高纬度,难度并不是很大。而对于生活在入海口或者近海处的鱼类,它们的洄游就复杂得多,比如包括从近海海域游到沿海水域、从沿海区域游动到深海、从沿海水域到河流的上游等等,进行这种栖息地变换的主要目的,基本上是为了繁殖的需要,因此也称为“生殖洄游”。

云涌秦岭的形成过程图(陕西秦岭出现鱼跃龙门)(3)

除了生殖洄游之外,还有根据水体温度的变化,从温度较低的水域转移到温度较高的水域,这种洄游方式被称为“越冬洄游”,与进入秋冬季后候鸟的迁徙差不多,前面提到的海鱼变换栖息地环境,基本上都是这种越冬洄游方式。当然,还有以最大程度获取更多的食物为主要目的的“索饵洄游”。

我国长江、黄河两大河流中的很多鱼类,都有季节性洄游的习惯,有的鱼类洄游的长度甚至能超过1000公里,在逆河而上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湍急的河流、落差较大的地形,那么,这些鱼儿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实现逆流跨越的呢?

云涌秦岭的形成过程图(陕西秦岭出现鱼跃龙门)(4)

对于地形不是太复杂的河道,虽然河水是顺流而下,不过鱼儿可以利用身体的剧烈摆动,使尾鳍和后半部分身体与水体之间产生冲击,从而形成一个与河水流动方向相反的“反弹力”,使其缓慢地向河流的上游行进。

而对于具有一定落差、水流特别湍急的河段,那么鱼儿的逆流就变得比较困难了,往往需要从河水中“腾空而起”,推动身体实现一个较长距离的跨越,达到跳过较大障碍物,甚至从瀑布下端转移到上端的目的。这里面,主要是应用了水体“驻波”上升时形成的动量。

以瀑布落下情景为例,从瀑布上端落下的水体,在遇到下端的水体或者岩石时,在撞击的同时,会形成向四方传播的水波,如果两个沿相反方向传播、且振幅和频率相同的水波叠加在一起,就会形成驻波现象。

云涌秦岭的形成过程图(陕西秦岭出现鱼跃龙门)(5)

在驻波携带能量释放的同时,会将周围的水体卷起,以瀑布落下点为中心,在四周会形成腾起、翻转的“回旋水体”,而鱼儿如果刚好借助驻波向上“腾起”的力道,就会形成“借力”的趋势,从而推动鱼儿可以向上腾起并且脱离水体很大一段距离,这就是鱼儿“跃龙门”的基本原理。

但是,并非所有的瀑布都能提供这种理想的驻波条件,如果瀑布下部水潭的深度为瀑布水柱高度的1.2倍左右、且形成的驻波与瀑布水体之间的距离较近,那么鱼儿就比较容易实现“跃龙门”。但是,如果驻波与瀑布水体较远、瀑布下面的水潭较浅、水流斜坡较长、或者瀑布的高度太高,则鱼儿想要实现“跨越”就非常难了。比如下图中的图(a)和图(d)这两种情况,鱼儿跨越瀑布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云涌秦岭的形成过程图(陕西秦岭出现鱼跃龙门)(6)

当然,鱼儿能否实现“跨越障碍”,还要依赖于自身的“先天条件”和“努力程度”,比如鱼儿的身体素质、流动速度、跳跃能力以及对时机的把握。在洄游过程中特别是克服较复杂的障碍时,鱼儿往往都是屡败屡战,一次不成功接着再来,凭借着顽强和精神和不放弃的韧劲,最终实现成功。

云涌秦岭的形成过程图(陕西秦岭出现鱼跃龙门)(7)

但是,河流上一些水利设施的修建,对于鱼儿的洄游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再顽强、身体再好的鱼儿,也跨越不了庞大的钢筋水泥建筑。因此,为了保障鱼儿能够顺利洄游,一些水利设施上会修建专门为鱼儿提供洄游通道的“鱼梯”,鱼儿沿着“鱼梯”就能实现从下游低水位游动到上游的高水位。

云涌秦岭的形成过程图(陕西秦岭出现鱼跃龙门)(8)

像我国的长江三峡大坝,在大坝的两侧就修建了比较宽阔的“鱼梯”,鱼儿可以“拾级而上”,同时,在“鱼梯”的顶部,还专门设计了面积较大的“鱼池”,为洄游成功的鱼儿提供了一个暂时停留的场所,最大限度减少湍流的水体对鱼儿产生的冲击。

#秦岭山区现鱼跃龙门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