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子秋被治愈(以家人之名被抛弃)(1)

贺子秋,经营着一家咖啡店,是个甜品师。

他做任何事都是酷酷的样子,心地善良又重感情,内心还住着个羞涩的少女。但从不抱怨自己被捉弄的人生,也不喜欢别人的同情和可怜。

虽然他表面上随遇而安好像什么都无所谓,其实心思很重,认定的事一定要做到,认定的人一定要守护好!

子秋小哥,人们多以同情怜悯的心态看你,但没关系,因为美强惨也遮盖不住,你要做那个发光发热温暖的人。

以家人之名子秋被治愈(以家人之名被抛弃)(2)

被捉弄的人生

在《以家人之名》里,最有资格哭的就是贺子秋。

因为他是妈妈离婚后才出生的,因而在18岁前,从未见过生父;他与养爸李海潮的关系,最初是妈妈借了1万块钱消失了,一定意义上是“拿子抵债”;对仅剩还认他的血缘亲戚来说,他就是不折不扣的累赘。

所以,当他欢喜地喊李海潮“爸”的时候,那一刻,是发自心底的开心,因为这是世上第一个真心见到他会笑,会心疼,会义无反顾照顾他的人。

“你看看我,小时候要是脸皮薄的话,连家都没有”。他笑着说。

这是他为数不多的自我嘲讽,或许听过的只当一个玩笑,但真实的感受,只能他自己慢慢舔伤。

在他还是个孩童的年纪,就深深地自觉认识到,自己必须早早成熟起来,而且即便这样,也很难逃脱被抛弃的命运,因为他原本就是个被抛弃的人。

以家人之名子秋被治愈(以家人之名被抛弃)(3)

其实,他对李尖尖好,是下意识的,也是不加思考的,同时也是有希望的。

因为李尖尖和他几乎是“一个天一个地”,虽然她从小没有妈妈,但有完整的父爱,还有疼惜她的亲戚,以及和睦的邻里。

但这一切对他来说,太奢侈。

即便那些邻里不故意说“你不乖乖听话,李爸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话,他自己也会下意识讨好所有人。

因为这是他求生的本能。

同时,他也是无条件希望李尖尖能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简简单单地长大,因为这里面也有他希望自己成长的样子。

人真的很奇妙,既然自己没办法活成“想要的自己”,那就在身边安放一个,也不失为另一种达到和满足。

泰戈尔说过,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被痛吻的人生,值得同情,也值得哭泣。但这并不是结束,更不是结局,人生这条长长的路,不管你怎样,它都得继续,只是这“继续”的篇章,并不是拟好的。

以家人之名子秋被治愈(以家人之名被抛弃)(4)

讨好人格的形成

被抛弃过一次的人,便能伤痛一辈子。

犹记得他真正面对妈妈贺梅的场景,他红着眼睛,哭得伤心欲绝地问道:“为什么每次被抛弃的都是我,是我有什么问题吗?”

这是他瞒了26年的质问,也是他一直未能挣脱的牢笼。

看剧的时候,心就跟着揪着疼,怎么可以这么残忍,原本就几乎不抱任何希望的他,却要一次次面临被选择,被抛弃。

童年时,李海潮初次见后,对他的评价是,“真是个讲道理的孩子。”

其实,处在闹腾的年龄段,他完全可以不那么讲道理。

他应该像尖尖那样,有事就发发小脾气,没事就撒撒娇,无聊就故意弄坏几个玩具,这才是该有的童趣。

但他没有,甚至一点想要这样表现的影子都没有。

以家人之名子秋被治愈(以家人之名被抛弃)(5)

自我生为人母后,从不要求孩子要多听话,也不期待他有多优秀,而是在拼尽自己的能力,为他创造更多肆意妄为的童年。

或许我不是别人眼里的好妈妈,但我成为大人以来,最想做的就是给以后自己的孩子,一个完美、值得回忆咧嘴笑的童年。

我们常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这句话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印象最深的是参加孩子的家长会,幼儿园老师说,

“现代社会最缺的是[勇敢拒绝],尤其是大人,哪怕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但总以各种理由说服自己同意,久而久之,就会觉得自己的人生很痛苦。所以,在孩童时代,教会他大胆表达自己很重要,不然就会变得下意识讨好别人却不知。”

当然,从小被抛弃的子秋没得选,也就注定了他“讨好人格”的一生。

讨好型人格,人前活泼人后冷漠,早熟懂事。但也不可怕,人格的形成,虽然不易更改,在低头耕耘的时候,偶尔学会抬头看天,人生便不那么灰暗。

以家人之名子秋被治愈(以家人之名被抛弃)(6)

“海潮化”的他

李海潮,“人妻”型的老好人。

虽然他只是个小面馆老板,但却是李尖尖心中的传奇老爸。

对待孩子们很细心也很宽容,爱好是做饭和攒钱。为了满足三个孩子的口味,要甜要肉还要面,自创李氏糖醋排骨面,一直是三兄妹的最爱。

说实话,李海潮这样人的存在,会自然而然成为大家心中的光。

正如李爸解救他一样,因为这种解救是不抱任何目的,不要任何回报,不怀任何私心的,虽然会很累,但这样的人生也足够精彩。

长大后的他开甜品店,虽然是立志要甜宠李尖尖,但事业的开局何不跟李爸一样?

以家人之名子秋被治愈(以家人之名被抛弃)(7)

其实,他和李爸在很多动作上,基本都是一致的。

比如他会经常揣着手、跟邻里聊家长理短,在面馆里打下手也是游刃有余,而且总带着一种天然的憨厚、热情、老派。

以及每天早起为李尖尖做早餐,就跟操心的老父亲一样,生怕成年后的尖尖,不能像小时候一样接受自己的“抚养”。

他们都是特别中国式的好人,忙前忙后地操心,默默奉献,才能让自己觉得踏实。

我觉得“海潮化”的他,才是真正接纳自己的开始。

偶尔会调皮,幻想自己也能发光发热的人,至少都是从内心渴望能好好生活的,人一旦热爱生活了,好日子也就不远了。

张皓宸说过,“每一段经过,如三两行诗,悲伤或喜欢,都给岁月留下痕迹。好在时光清浅,却自有力量,能安抚所有不快乐,与过去和解,对世界温柔。”

只要是一直努力着,适应着这个世界的温度,不管是季节还是人心,心总会被阳光温暖到。

以家人之名子秋被治愈(以家人之名被抛弃)(8)

身世惨、经历惨,但人不惨。

他的出生是错,成长是错,但却从不卖惨。

我曾看过一段对他特别有画面感的评价:

他如一只野猫。

浑身脏兮兮的被领回家冲了澡,软软得趴在你的腿上打哈欠。

后来的十几年里,你拼命得宠他,他在你面前贵气又乖巧,怎么顺毛都不生气。

可出了门还是谁都不给撸,一碰就炸毛,这些年牙被修得齐齐整整没什么攻击力,但要是撞上他心尖的人儿,照样张牙舞爪恨不能撕了你。

看吧,是不是很鲜活,很有生命力?

人生就得这样,既然不能决定出生,那就过成自己想要的每一天。

以家人之名子秋被治愈(以家人之名被抛弃)(9)

虽然他的性格是讨好型,但背面不就是要求自己做个有能力的人吗?

就像他自己说的,“我要挣钱,我要对爸好,我要对李尖尖好”,有了目标的人生,无论怎么走,都不会走歪。

他不哭不闹,因为在积攒能力的时候,任何一时的偷懒,都能报应在以后最无能的时刻;

他决然割舍,无奈投向亲爸的照拂,但这并不能说明什么,人生本来就是能屈能伸;

他发出最致命的反问,不是他不抱希望了,只是想给自己一个痛快的结束而已。

这样的人,再怎么惨,他都能走出来,因为见惯人生的不平事,便不会在意多一次的伤痛,不是痛惯了,而是他自己决定强大了。

这也是我特别想写子秋这个人物的原因。

谁的人生都有低谷和痛苦,只是有的人陷进去了,而有的人却拼命挣扎地走出来了,这就是有的人值得,有的人不值得的原因。

人生,从来都不会有谁来拯救,因为能拯救自己的,唯有自己。

以家人之名子秋被治愈(以家人之名被抛弃)(10)

等待别人给予你温暖,不如自己做个发光发热的人。

相较于凌霄,他是幸运的。

因为他可以毫不顾忌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回报对自己好的人。

虽然他的起步,会更难,会更辛苦,那又怕什么呢?

人生在低谷,无论怎么走都是向上的,至于向上多少,不都还是自己说了算。

同时,相较于凌霄,他又是不幸的。

因为他没有根,始终只能做个浮萍,要不然,他也不会那么执着于入住李家的户口本了。

虽然他的成长都在李家,他的心向着李家,但不在就是不在。

以家人之名子秋被治愈(以家人之名被抛弃)(11)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

翻山越岭只为一场遇见,全力以赴只为一次改变。答案就在眼泪里,也凝结在汗水里。感官和心灵,总有一样要生活在别处,你会更加坚定心中的热爱。

子秋,这个隐忍的坚强者,终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温情,也坚定了自己的内心。回首时有泪有笑,人生也不过如此。

如果,他活在我的生活里,我一定要在往后的几十年里,用力地拥抱,并每天坚持说一次“我在”。

我知道这样的人,早就不需要也反感别人的同情,但我要做的就是要慢慢滋润他干涸的心,慢慢同化他封闭的人。

虽然他早已盔甲在身,但并不妨碍我爱的释放,以及他释放的爱。

愿你无论在何方,都不要只寄希望于期待别人给予的温暖,而是要学会自己做那发热的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