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和考生对参公和公务员的主要区别不是很了解。这里把参公和公务员的主要区别讲清楚,方便考生和家长选岗时少走弯路。

  一、参公单位是什么地位

参公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人民团体机关和事业单位,和公务员一样由国家财政负担的工资福利。参公单位全称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是政府委托或授权具有行政执法能力的单位,是事业单位的一种,地位介于传统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之间,单位的管理制度参照公务员管理,但人员属于事业编制,而不是公务员编制 。

  参公单位分为二类:

  第一类是工会、共青团、妇联这种人民团队和群众团队机关,简称工青妇。

  第二类是党委、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像党校、干部学院、发展研究中心、档案局等等。

  其中人民团队和群团机关要好于党委、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而且他们的晋升不比公务员差。

  二、参公和公务员有什么区别

  公务员全部使用行政编制,但绝大部分参公和普通事业单位是事业编制。

  普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公务员在身份与性质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普通事业编制在编人员需经过考试才能调入参公单位和党政机关。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与公务员的根本区别就是,公务员是行政编制,而参公人员的编制为事业编制。公务员法中明确规定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执行,也就是说参公管理单位的性质是事业,其中人员编制也是事业,只是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参公事业单位人员完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进行公务员登记,包括所有的工资待遇,福利,保险,退休后的待遇,职务任免,升降,回避、辞退等全部和公务员一样进行。 中央党群机关的很多单位,国务院系统,各省地县市,都有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

  三、参公的待遇和管理如何

  参公单位人员要具体分析,通过中央、省两级公务员(参公)考试正常考录的工作人员,严格意义上讲不是公务员,但在录用、晋升、考核、离退等方面按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

  但是在实际执行的时候,参公的晋升和公务员的区别还是有点不一样的,具体请以实际情况为准。

  原则上,除了编制不同,参公人员和公务员所享受的待遇都是一样的。而且通过考录的参公人员和公务员是可以相互调动的,只要有接收单位和你现在单位双方的同意,一个愿意放人一个愿意接收就可以。

  但是从党政机关调到参公单位,编制就由行政编制变成了事业编制(但公务员身份保留),而从参公单位调到党政机关的人员,其编制自然就由事业编制变成了行政编制。

  以上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考生和家长要结合报考的单位和岗位认真区分,选到自己心仪的单位和岗位。

报考公务员还是参公怎么选择(参公和公务员的主要区别)(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