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叫司马裴沆的人,常常跟人说起自己跟随伯父从洛中(洛阳)到郑州途中的见闻。

之所以经常对人说起,是因为裴沆自认为是一段不可思议见闻。

一次,裴沆跟伯父在路上已走了好几日,晚上赶路时,忽听路边有呻吟声,跟人发出的声音一式一样,于是二人下马,拨开路边野草寻找。

谁料灌木丛中并无活人的身影,只见一只倒地的白鹤,耷拉着嘴,身体微微抖动着,翅膀上有一处已溃烂红肿,羽毛也掉得光秃秃的,并且,白鹤发出的声音又与刚才听到的不一样。

二人正值困惑时,不远处走来一位老人,身着白袍,手杵拐杖,胡须眉发皆白,特别是眉尾处垂眉约两寸,看上去颇有一股仙风道骨的气息。

老人问裴沆:“公子年少,何以解此鹤哀痛?”

裴沆确实也不知道如何帮助白鹤,便问:“老人家饱经世故,可有什么法子?”

“用人血涂抹在白鹤的伤口上,它就能痊愈飞翔。”老人捋了捋胡须。

裴沆是个豪爽豁达之人,觉着这根本不是什么难事,说道:“那就用我手臂的血吧。”

不料老人又说:“公子古道热肠,宅心仁厚,实在令人感慨,可惜公子的血不可用,须三世为人的人血才有此效力。”

“三世为人?难矣……”裴沆略有些失望,自小跟修道的叔叔学过点皮毛,深知三世为人的人寥寥无几。

此时,老人微微笑道:“难也不难,不难也难,此人就在洛中,常年在街上卖药为生,若能取得他的血,白鹤自然就能康复如初。”

聊斋鬼故事传说(聊斋故事人血)(1)

老人接着又说:“公子这次出行并不急切,不知是否愿意替老夫走一趟,向那人求血救此白鹤?”

“晚辈愿意代劳,只是在洛中卖药的人不一其人,我又如何分辨谁是那三世人?”裴沆问。

老人回答:“那人腰间挂着一个一尺长的葫芦。”

裴沆爽快答应,让伯父先行赶路,自己骑马向洛中奔驰而去,一路上也顾不得住宿,到洛中后就在大街小巷寻找那卖药人。

经过一番找寻,终于找到三世人,裴沆对其坦诚布公地道出来意,生怕三世人不肯相救,便下跪恳求。

只见那人慢条斯理地解开布单,拿出一个石盒,石盒约两指并拢般大小,遂拿针刺向自己的手臂,滴血装满石盒。

那人把盒子递给裴沆时说:“无需多言。”裴沆很是感激,对其道谢后又一路赶到白鹤病倒的地方。

只见老人已经在那里等候,老人见裴沆快马加鞭地奔来,很是安慰,笑着说:“果然是个言而有信之人 。”

老人让裴沆把血涂抹在白鹤的溃烂处后,说:“老夫住所离这里不远,可去小坐片刻。”

此时,裴沆已知老人非普通人,于是以“丈人”相称,以表达尊重之情。

遂跟随老人走了数里,来到一座绿竹泱泱的院子前,看上去清晰雅致,入院以后才发现院内纵横散乱,一片狼藉。

裴沆为了去洛中求血,一去一来马不停蹄,现在才感到口渴难耐,于是就向老人讨茶喝。

老人指着一个土龛说:“这里面还有一些汁水,可饮用。”

裴沆走近一看,土龛里有个杏仁,还有一个像帽子倒立的器皿,里面满满的白色汁水。

裴沆用力抬起此器皿喝了几大口,便不再觉得口渴,其汁水的味道就像混着杏仁的乳汁,唇齿留香。

此时,裴沆明白老人是一个深不可测的隐士,突然向老人下跪,恳请收他为家仆。

聊斋鬼故事传说(聊斋故事人血)(2)

老人笑着说:“公子在世间还有一些福禄,即使住在这里也不能达成你心之所向,你叔叔修行到是有所成就,我经常与他云游,你不知道罢了。我有一封信,公子务必替我转交给他。”

说罢,老人用布单裹了一个跟碗大小的东西,交到裴沆手里,嘱咐其不可私自打开。

又带裴沆去看那只白鹤,只见白鹤翅膀的溃烂处已愈合成完好的皮肤,还长出了新的羽毛,看来那卖药人的血确实有奇效。

眼看白鹤恢复得不错,又要替老人送信,裴沆向老人道别,老人又嘱咐道:“公子刚才喝的杏浆,有延年益寿的效用,长寿到可为九族亲人的离世而伤怀,切记戒酒戒色……”

裴沆很是惊讶,不曾想帮白鹤求血,竟得老人赠长寿杏浆饮下,血是那卖药人的,自己只是充当了一个跑腿的角色而已。

遂又向老人道谢,骑马返回洛中,路上,裴沆很想知道老人给的那东西里面是什么,禁不住想打开看一看。

刚解开布单,四角就露出赤蛇的头,裴沆大惊,急忙将那东西打结包好。

回到洛中后又赶紧把东西交给了自己的叔叔,只见叔叔打开那东西时,又无赤蛇出现,也无书信,里面的东西就跟干了的大麦饭,足足有一升多。

后来裴沆的叔叔就说去王屋山(今河南济源)游玩,从此没了消息影踪。

裴沆因喝了老人给的杏浆活到九十七岁。

形似干了的大麦饭,也许暗指干粮;有一升多,暗指要云游很长时间,至于为何是王屋山,兴许老人跟裴沆的叔叔先前就有约定。

聊斋鬼故事传说(聊斋故事人血)(3)

王屋山,东依太行,西接中条,北连太岳,南临黄河,是中国九大古代名山之一。

也是道教十大洞天之首,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那里应该有很多鲜为人知的神话传说。

情节选自《酉阳杂俎》声明:故事内容皆为虚构,文学创作旨在丰富读者业余生活,切勿信以为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