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要到了,估计许多爸妈在给娃挑礼物,小编的建议是:买一双新鞋,要系鞋带的那种,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小学生能学会的系鞋带?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生能学会的系鞋带(五年级还不会系鞋带)

小学生能学会的系鞋带

新年要到了,估计许多爸妈在给娃挑礼物,小编的建议是:买一双新鞋,要系鞋带的那种。

这不是给某某鞋店打广告,而是小编的一番良苦用心——现在的小朋友知识面是越来越广,但生活技能是越来越差。就在前两天,杭师附小的几个老师跟小编报料,到了小学,还有很多孩子不会系鞋带,五年级学生系鞋带甚至还要同学帮忙。

该校一年级老师沈莉,经常会看到孩子在课间活动课上,鞋带松了不会系,无奈只好弯着腰,提着鞋带,一拐一拐在操场上跑。

六年级班主任何慧也有同感,班里一个同学到了五年级才学会系鞋带,还有少数孩子到了六年级,系鞋带仍比较生疏,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

来源:视觉中国

系鞋带很难吗?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孩子学不会?

经过一番采访调查后,小编发现,孩子们不是学不会,而是没学过——越来越多的家长给孩子选择了没有鞋带的鞋子,导致孩子失去了学习系鞋带的机会。

杭城有小学校长指出,孩子生活技能水平差,追根溯源与家长重学业、轻生活技能有关,我们的孩子基本上都过上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变成了生活的“低能儿”。

六年级小学生

一年前才学会系鞋带

小吴(化名)是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一年前才刚学会系鞋带。

“因为不会系鞋带,我通常穿的都是粘粘的鞋子,如果穿有鞋带的鞋子,都是爸爸妈妈帮我系好出门,在学校时,如果鞋带散了,就要麻烦同学帮我系。”小吴害羞地说。

如果没有那一次经历,估计到小学毕业,小吴也不会系鞋带。

来源:视觉中国

“四年级下学期,妈妈给我买了一双系鞋带的鞋子,我很开心地穿着去学校。在和朋友玩耍时,鞋带散了,我不会系,只能一个个找同学帮忙。同学们很友好,蹲下来帮我系鞋带。我站着看了看低着头忙碌的那个背影,一种不太好的感觉涌了上来——我长大了,怎么还要找人帮忙系鞋带呢?我必须要学会自己系。”小吴说,那天晚上回家后,他就找爸妈教他系鞋带。

“我现在还觉得系鞋带很难,刚开始学习时,总是忘记鞋带要怎么拿,拿好后又忘记两个圈圈要怎么绕,经常会系成死结或者松掉。”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星期后,小吴学会了。

9成孩子穿的鞋子

没有鞋带

为什么到了小学高年级,还有学生不会系鞋带呢?这应该是幼儿园里孩子就应该会的基本技能呀,小编找了几个幼儿园老师打听。

“从前的话,一般到了大班,幼儿园里90%的孩子都会系鞋带,但是前两年开始,我发现不会系鞋带的孩子越来越多,而且也不愿意去学。”杭州和睦幼儿园的王老师说。她有十几年的教龄,今年上半年刚带完一届大班,目前在带小班。

王老师告诉小编,通常幼儿园到了大班都会有系鞋带的课,还会有相关的自理能力比赛,其中就包括系鞋带。往年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但最近两年学不会和不愿意学的孩子越来越多。

“现在班里大多数孩子都不穿需要系鞋带的鞋子,大多是魔法贴或松紧带款式的鞋。”王老师随机去一个大班调查了一下,发现穿鞋带鞋的孩子只有10%,不穿的有90%,而这10%穿鞋带鞋的学生里,有一半还不会系鞋带。

难道鞋带鞋落伍了吗?小编跑进商场去逛了几家童鞋店,发现大多数品牌童鞋店里,系带鞋只有个位数;一些情况稍好的童鞋店,系带鞋只占总数的20%。商家介绍,现在最热销的童鞋是魔法贴、松紧带等款式。

一家名牌运动鞋童鞋区的导购人员告诉小编,现在鞋带鞋落伍有两个原因:一是系鞋带麻烦又耗时;二是许多孩子不会系鞋带。

“五岁以下几乎没有鞋带鞋。而且现在鞋带通常都只是鞋上的一个装饰品,一般鞋子侧边会配拉链。”店员随手拿了一款高帮鞋带鞋向小编展示:“一般年龄段7、8岁以上的孩子,鞋带鞋的选择才多一点。”

“因为现在孩子都不穿鞋带鞋,所以即使教他们学,孩子的兴趣不大,而且生活中很少用到,对孩子来说就缺少练习,就会觉得系鞋带很难,难了就不去练习,这是一个死循环。同时,孩子没有遇到这方面的问题,家长觉得教孩子系鞋带麻烦,而粘粘鞋方便,为了省事都选择了粘粘鞋,导致老师也不会强求孩子一定要学会。”王老师说。

除了系鞋带不会

还有很多生活技能欠缺

王老师还发现,除了不会系鞋带以外,现在孩子的自理能力普遍没有以前好——比如小班的部分孩子还需要喂饭;到了中班,通常要求孩子大、小便后自己擦,但现在有比较多的孩子做不到;中、大班时,要求孩子自己穿衣裤,却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不会,需要老师一对一、手把手教了一遍又一遍。

“在很多年轻家长的观念里,觉得像穿衣吃饭这样的小事不重要,认为这些小事孩子长大之后自然就会了。而且,他们也不希望幼儿园老师将工作的重点放在这些琐事上,而是多教孩子一些儿歌、故事、律动、绘画等,甚至多教一些字。”王老师无奈地说。

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王老师发现自理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来源:视觉中国

“在班里,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做什么事都要比别的孩子慢半拍。比如午睡起床,其他孩子都已经去吃点心或者游戏了,他们还要等老师一个个帮忙穿衣服;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在课堂上的反应力和活跃度普遍要比自理能力弱的孩子好一些。”

其实,现在很多孩子欠缺生活技能这一课,除了不会系鞋带,还有很多的不会。杭州九莲小学校长蒋晓对小编说了一个事,开学初分橘子,一年级就有孩子就不会剥皮,等一个橘子剥好了,橘子的果肉烂糟糟的,根本没法吃了。

蒋校长现在教一年级已经两个多月了,她发现类似的小事还有很多:比如讲台上铅笔一大把,只要是没贴名字的都找不到主人;有时看见衣服明明是某个孩子穿的,一运动脱了以后就不知道了,老师在讲台上大声询问,就是没反应,原来衣服是大人给穿上的;吃饭时桌子上一塌糊涂,不要吃的直接丢在桌子上;一放学,孩子还没离开队伍,这书包早在大人肩上了……

蒋校长说,她在和家长的沟通中,家长也时常会说:“这种小事在家里一般都是我们给他弄好的。”她感慨道:“这样的事很小,但孩子的成长,就是在这样的一件又一件小时的积累中能干起来的。”现在都是家长包办,孩子怎么有机会变得能干呢?

她认为,孩子是一个完整的人,我们不能人为地将孩子割裂开来进行教育。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不能孤立地去强化孩子某一方面的能力,而忽略或弱化了其他方面。

她说,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