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值得一逛的老胡同(北京也称南京)(1)

宣武门西南校场口片区

我们常说“老北京”,但“老北京”有多老呢?我要说北京曾是“南京”,你会不会认为我搞错了?

的确,在很多人的视野中,一说北京古都就是故宫紫禁城,就是明清皇城。毕竟,明清的历史更近、故事更为清晰、建筑也留存的最多。也会有人将元大都时代纳入视线,但再往前的概念就会很淡了,比如辽“南京”、金“中都”等,很多人还傻傻分不清怎么回事。

其实,这些都是老北京的重要历史,今天我们所在的城池中也留存有不少相关遗存。

在2020年发布的《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以下简称“核心区控规”)中,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军认为有很多创新的提法,比如“新规将北京城视为中华民族见证,不再是局限于明清”,以及包括要对辽南京、金中都这些早期的城址做研究和保护等等。

王军专家说:“以前一说北京就是明清老城,一讲到元大都就觉得很老,金中都大家还不知道。这次把宣武门西边的一片保留下来了,也是不断呼吁的结果,这次控规明确把它划入历史文化街区,特别让人高兴,那都是老北京最老的根。”

北京值得一逛的老胡同(北京也称南京)(2)

大吉片的北大吉巷(2007),如今已消失

今天,“我是胡同”就围绕王军老师的解读,与大家再梳理下老北京城的变迁,并到“老北京最老的根”的胡同片区里走一走。

要想了解北京城的建城史,有个小博物馆推荐一去,那就是上斜街与长椿街夹角处的宣南文化博物馆,即长椿寺。

按照博物馆介绍的时间沿革,北京城曾为燕都、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在此设置过幽州。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当时辽的首都在北边的上京),作为辽的陪都。

说到这里,你就明白为何北京又称“南京”了。

北京值得一逛的老胡同(北京也称南京)(3)

宣南文化博物馆里的辽南京城垣图

辽南京城内有二十六坊,大部分在原宣武区内的地盘上,天宁寺塔是当时城市标志建筑,保存至今。

金朝贞元元年(1153年),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颜亮正式建都于北京,称为中都。再之后元明清的建都史大家都很清楚了,不再展开。

所以说到南城,王军专家说这里是“老北京最老的根”,而且是一般人不太了解的“根”。

今天我们仍能在胡同里看到一些“根”的存在。比如宣武门西南角的老墙根街,就是因为此街处于辽时南京城东垣的内垣才得名,这也说明,这里就是南京城墙根的所在区域。

北京值得一逛的老胡同(北京也称南京)(4)

如今的老墙根街

北京值得一逛的老胡同(北京也称南京)(5)

老墙根街曾经的老字号

再如菜市口东南角的大吉片,这里大片胡同区都是宣南文化的代表,也被认为是金中都城市东扩后形成的新街巷,也是北京城市格局从“里坊制”走向“坊巷制”的代表。

北京值得一逛的老胡同(北京也称南京)(6)

大吉片代表胡同米市胡同(2007),如今已消失

只可惜,关于辽南京、金中都,大家逐渐将它淡忘了,而它的遗存,无论是代表性建筑,还是胡同里的印迹,也随着几十年来胡同的变迁,一点点消失。

至于王军专家所讲的“这次把宣武门西边的一片保留下来了”,我并不确定他指的哪块。或许是指校场口这片?

北京值得一逛的老胡同(北京也称南京)(7)

上图是俯拍的宣武门西南角的校场口胡同的平房区,图中左侧是宣武门外大街。

或者是指广安片?从校场口再向西就是广安片的拆迁区了,这几年这里正在拆迁中,我还不清楚这片拆迁之后的用途,只看到部分地区已改造成了公园,更多区域做什么用尚不知情。

北京值得一逛的老胡同(北京也称南京)(8)

曾经的广安东里,现已消失(2009)

北京值得一逛的老胡同(北京也称南京)(9)

与上图同一位置记录的广安东里的场景(2019)

北京值得一逛的老胡同(北京也称南京)(10)

已腾空即将拆迁的广安北巷(2019)

北京值得一逛的老胡同(北京也称南京)(11)

广安片待拆迁的夹道居胡同

正如王军所说,我们大量文化的价值是在城市空间当中记录下来的。今天的我们一边在遗憾很多历史印迹的消失,一边也看到新规划开始重视对辽南京、金中都这些早期的城址进行研究和保护。这样,北京城的历史才能更加立体、丰满、完整,让人们永远记住这座城市的“根”在何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