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一生有多美(文艺青年丁玲的爱情故事有点燃)(1)

女同志的结婚永远使人注意,而不会使人满意的。——丁玲

|作者:二水

据“左联会址纪念馆”微信公号刊登的讣告,著名作家、左联盟员丁玲的丈夫陈明,在2019年5月20日凌晨1:50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102岁。

丁玲一生有多美(文艺青年丁玲的爱情故事有点燃)(2)

陈明这一生,做过最有名的事情,恐怕就是做“丁玲的丈夫”了。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丁玲有过叛逆、纯真,敢爱敢恨、忠于自我,是那个时代最潮的女性。如果没有她,文学史肯定平淡乏味了许多。而她的几段感情经历,也很耐人寻味。

丁玲一生有多美(文艺青年丁玲的爱情故事有点燃)(3)

“冰之是飞蛾扑火,非死不止。”

瞿秋白曾评价丁玲:“冰之(丁玲)是飞蛾扑火,非死不止。”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丁玲才20出头,谁知一语成谶,一句话,既概括了丁玲的过去,也预示了丁玲的未来。

丁玲原名蒋伟,字冰之,1904年10月12日出生于湖南一个家境殷实的书香世家。放在现在,她就是个标准的富二代、白富美。可丁玲不愿做闺中待嫁的提线木偶。在她的身上,既有女性的浪漫与柔情,也有男人的果敢与勇气。

青少年时期的丁玲受母亲影响极深。

4岁那年,丁玲父亲去世,母亲余曼贞虽是大家闺秀出身,却没有一点矫情。她不仅给丁玲讲秋瑾、法兰西革命女杰罗兰夫人的故事,还在32岁的年纪到常德女子师范学校求学。那时丁玲也才6岁,在该校的幼稚班上学。“母女同校学习”的消息,一时轰动了整个县城。

后来五四运动爆发,已经进入女子师范念书的丁玲和同学们一起上街游行,自由和解放的精神深深融入了她的灵魂。18岁那年,她主动提出解除与表哥的娃娃亲,和朋友一起到上海大学学习。学校里的老师也都是名师,田汉讲西洋诗、惠特曼,俞平伯讲宋词,陈望道讲古文,邵力子讲易经。

1924年,20岁的丁玲来到了北平,结识了青年编辑胡也频。此时的丁玲正在为弟弟的夭折和命运的艰辛而痛苦,当胡也频得知这些后,用纸盒装满玫瑰,写下字条:“你一个新的弟弟所献。”

丁玲一生有多美(文艺青年丁玲的爱情故事有点燃)(4)

胡也频

到了年底,丁玲回到湖南老家,胡也频竟借钱跟着她追到了老家。当他蓬头垢面地出现在丁玲面前,她为这个小伙子的勇气暗暗欢喜:“他还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比起那些光滑的玻璃珠子,不知高到什么地方去了。”

但丁玲并没有马上接受胡也频的感情。自己当时并不愿意被恋爱或结婚羁绊,但碍于周遭的环境,只能先和胡也频作伴回北平,打算到时候再分手。谁知,两人的关系遭到了友人的误解和异议。丁玲一生气,说“同居就同居吧”。

虽是同居,但他们认为彼此没有义务,完全可以自由,因此并没有“没有发生夫妻关系”。

那时的丁玲只有21岁,她将自己对这段感情的感受写进了小说里。1927年,她第一次使用了“丁玲”这个笔名写下了《莎菲女士的日记》,引发轰动,一鸣惊人。

丁玲一生有多美(文艺青年丁玲的爱情故事有点燃)(5)

三个人住同一屋檐下

在别人眼里,丁玲和胡也频是罗曼蒂克的一对。不成想,这个“性情洒脱的湖南女子”,做了一件令人不能理解的事情。

1927年,丁玲收到了《梦珂》的稿费,萌生了去日本留学的念头,有朋友为她介绍杭州著名的“湖畔诗人”冯雪峰做日语老师。

冯雪峰身上深厚的文学素养与政治素养,胡也频是没有的,这样的一个男人对丁玲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冯雪峰和丁玲谈谈文学、谈谈时事,这让丁玲不可救药地爱上了他。在《不是情书》中,丁玲这样写道:“我真真的只追求过一个男人,只有这个男人燃烧过我的心,使我起过一些狂炽的欲念……真真是追求,真有过宁失去一切而只要听到你一句话,就是说‘我爱你!’”那个男人就是冯雪峰。

究竟哪个男人才是自己的最爱,丁玲给不了自己答案。“我那时实在太寂寞了,思想上的寂寞。我很怀念在上海认识的一些党员,怀念同他们在一起的生活,我失悔离开了他们。那时留在北京的文人都是一些远离政治的作家,包括也频在内,都不能给我思想上的满足……因此我们(丁玲和冯雪峰)相遇,并没有学习日语,而是畅谈国事、文学,和那时我们都容易感受到的一些寂寞情怀。”无奈之下,丁玲提出要和两个男人共同生活。

3个人同住一个屋檐下的生活持续了一段时间,胡也频最先坚持不住了。他数次离开杭州回到上海,找老朋友沈从文倾诉自己的苦闷;丁玲也意识到,“太讲究精神恋爱”而排斥肉体结合的想法是不可能持久的,自己必须在胡、冯之间做出抉择。1983年,丁玲在和骆宾基的谈话中提到,她必须要选择一个做爱人,而抛掉原来那种“自己保持自由的幻想”。

最终,这场三角恋以冯雪峰离开杭州,丁玲与胡也频一同回到上海生活作为结束。

重新与胡也频生活在一起后,丁玲发现对方变化很大:“(他)成天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唯物史观,宣传鲁迅与冯雪峰翻译的那些文艺理论,宣传普罗文学。我看见那样年轻的他,被群众所包围、所信仰,而他却是那样的稳重、自信、坚定,侃侃而谈,我说不出地欣喜。”这一次,她是真的爱上了胡也频,两人还迎来了爱情的结晶胡小频(蒋祖林)。

1930年,经潘汉年介绍,胡也频与丁玲加入了新成立不久的“左联”。令人遗憾的是,胡也频因时常发表激进言论而被国民党通缉,最终被捕。丁玲用尽方法营救无果。1年后,年仅29岁的胡也频被枪决于上海的国民党龙华司令部,凄厉的枪声震撼了中国,也击碎了丁玲最初的爱情。

胡也频牺牲的第二年,丁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丁玲一生有多美(文艺青年丁玲的爱情故事有点燃)(6)

丁玲和胡也频的合影。

丁玲一生有多美(文艺青年丁玲的爱情故事有点燃)(7)

噩梦一样的婚姻

胡也频牺牲以后,美国进步记者史沫特莱想采访丁玲,需要一个翻译,这个翻译就是冯达。

冯达是在丁玲最寂寞孤凄的时候走进她的生活的,后来成了她的第二任丈夫。丁玲在《魍魉世界》中这样描述对方:“他用一种平稳的生活态度来帮助我。他没有热,也没有光,也不能吸引我,但他不吓唬我,不惊动我。他是一个独身汉,没有恋爱过,他只是平平静静地工作......他不妨碍我,看见我在写文章,他就走了。我肚子饿了,他买一些菜、面包来,帮我做一顿简单的饭。慢慢生活下来,我能容忍有这样一个人。”

1933年的一天,冯达被特务盯住了,紧接着,丁玲被捕,这让她一度认为是冯达出卖了自己。

两人被捕后,被关在国民党的避暑胜地莫干山。那段时间,性格刚烈的丁玲以死相抗争,甚至请求冯达帮助她自杀。一天,她把头颈伸进绳套,一脚踢翻了凳子。冯达不忍心,最终还是把已经失去知觉的丁玲救了下来。冯达含着泪发誓,说自己没有出卖丁玲,丁玲相信了他。但在丁玲被捕这件事里,冯达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无人知道。

在狱中,丁玲怀孕了。1934年9月,丁玲生下了第二个女儿(蒋祖慧)。两年后,在地下党的营救下,丁玲从莫干山逃出南京,前往革命圣地延安。从此以后,她决然地离开冯达,并再未与他见过面。

丁玲一生有多美(文艺青年丁玲的爱情故事有点燃)(8)

丁玲和母亲,以及女儿蒋祖慧的合影。

丁玲一生有多美(文艺青年丁玲的爱情故事有点燃)(9)

跨越了13岁的姐弟恋

初到延安,中共中央宣传部在一间大窑洞里为她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会。毛泽东也曾作词一首赠与她,说她是“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丁玲后来回忆说:“这是我有生以来,也是一生中最幸福最光荣的时刻吧。我是那么无所顾虑、欢乐满怀地第一次在那么多的领导同志们面前讲话。我讲了在南京的一段生活,就像从远方回到家里的一个孩子,在向父亲母亲那么亲昵的喋喋不休的饶舌。”

也是在延安,丁玲爱上了比她小13岁的陈明。

当时,延安文艺界为纪念高尔基逝世一周年,举办了一场大型的文艺晚会。有一个节目是根据高尔基小说《母亲》改编的话剧,台上饰演巴威尔的小伙子陈明引起了丁玲的注意,她在他的身上看见了胡也频的影子。

1年后,丁玲和陈明被派到马列学院学习。很快,“丁玲爱上了一个小丈夫”的传言流传开来。陈明知道了很不高兴,丁玲对此却毫不在乎:“随他们说去,让他们说上几年,还能说几十年?为什么男人年纪大、女人年纪小就行,反过来就不行?我们就是要反这个封建。”

经过4年曲折恋爱,1942年,38岁的丁玲与25岁的陈明在人们的嘲讽和挖苦声中正式结婚。他们没有举行婚礼,也没有请客吃饭,只是手牵着手在延安的街头快乐地散步,心中洋溢着无限的幸福。

婚后不久,丁玲在《三八节有感》中写道:“女同志的结婚永远使人注意,而不会使人满意的。”所幸,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忠于自己的感情。

两人后来一起经历了一系列风波,他们的爱情也经受了最严酷的考验。她委屈,她苦闷,她无处申诉,幸亏身边有天性乐观的陈明,始终无怨无悔陪伴着她,给她温暖。丁玲晚年曾说:“如果没有他,我是不可能活到今天的;如果没有他,我即使能活到今天,也是不可能继续写出作品来的。”

丁玲一生有多美(文艺青年丁玲的爱情故事有点燃)(10)

丁玲和陈明

作为丁玲生前最后的伴侣,陈明陪伴她走过了44个春夏秋冬。丁琳临终前对陈明说:“你再亲亲我,我是爱你的。我只担心你,你太苦了。”那一刻,这一对老夫妻似一对年轻的恋人,作生死诀别。

1986年3月4日,丁玲逝世。3月15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陈明送的花圈缎带上写着:“你慢慢地走,从容地走……”

丁玲就这样走了,而直到今天,人们重读她的爱情故事,仍然觉得有点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