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班超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班彪是史学家;班超有一个哥哥是牛人班固,也是史官;还有一个才女妹妹班昭也是历史大家,是皇后的老师。

光武帝建立东汉后,命令班彪整理西汉的历史。班彪死后,班固子承父业,继续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

班超给官府做些抄写的工作谋生,但是,班超不愿意从事文字方面的工作,他胸怀大志,投笔从戎,立志效仿张骞,建功西域。

那么,班超是如何投笔从戎的呢?且听小编娓娓道来——

一、班超走上仕途

班超从小勤奋好学,公元前62年,班超的哥哥班固被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校对编辑)。班超和母亲随着哥哥迁居洛阳,由于家境贫寒,班超经常靠给官府抄书打零工维持生计。

一次班超在伏案抄写时,把笔扔到一旁感叹道:“大丈夫即使没有更高的志向,起码也要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到远方立功,争取封侯,干一番大的事业!”

东汉的班超和东晋能文能武吗(东汉班超宁愿不当史学家)(1)

班超投笔从戎

周围的人听后都笑他自不量力。班超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凡夫俗子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胸襟呢?”

后来,有一次汉明帝问班固,你弟弟在做什么呢?

班固回答说:“在帮官府写书,靠劳动供养老母”。

于是,汉明帝任命班超兰台令史(掌管宫廷书奏),从此,班超走上了仕途。

二、班超被汉明帝委以重任,出使西域

东汉的班超和东晋能文能武吗(东汉班超宁愿不当史学家)(2)

班超出使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被誉为“凿空之旅”,开辟了一条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打开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大门。从此,汉朝和西域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汉武帝每年都派出使臣访问西域;西域派往大汉的使节和商人络绎不绝。

可是,好景不长,在王莽篡汉时期,西域部分国家重新被匈奴控制

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西域小国希望和汉朝恢复外交关系,摆脱匈奴贵族的统治,光武帝鉴于东汉国力尚弱,没有答应。

汉明帝时期,匈奴发生内讧,分裂为南北两部,南部拥立呼韩邪单于,归顺东汉,并帮助东汉屯守边境;北匈奴控制着西域,阻碍西域和内地的往来

为了打通西域通道,让西域各国亲近汉朝,疏远匈奴

公元73年,汉明帝双管齐下:一边派窦固对北匈奴展开大规模用兵;一边派代理司马班超率36名随从出使西域。

三、班超经营西域30年

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声名远播,流传2000年,他也是这样做的:

1.班超来到鄯善(古楼兰,今新疆若羌一带)。

原来鄯善国曾归顺大汉,看到汉使到来,鄯善国王非常殷勤地地招待了班超一行。不过,没过几天,鄯善王的态度变得比翻书还快,变得疏懈怠慢了。

对于鄯善王先恭敬,后傲慢,班超马上意识到,匈奴使者来了,肯定是他们捣乱,破坏汉朝和鄯善国的关系。

班超为了验证猜想,故意问鄯善侍者:“匈奴的代表来了好几天了吧?他们住在哪里?”鄯善侍者以为事情已经被班超发觉,只好直言相告。

班超马上召集36名随从开会,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必须先发制人,连夜袭击匈奴使者,消灭他们,才能使鄯善王服从我们!”。

半夜里,班超一行里应外合,乘着月黑风高,放火焚烧了匈奴使者的营舍,然后,趁势杀掉所有匈奴使者。

班超把300个匈奴使者的首级送给鄯善国王看,鄯善国王恐惧不已。

班超好言抚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鄯善王决定,派王子做人质,与东汉交好。

2.班超一行离开鄯善,到了于阗国(今和田)。

当时于阗国是天山南道大国,是个亲近匈奴的国家。国王自恃国力强盛,又有匈奴使者做监护,故意扯虎皮拉大旗,对班超态度冷淡

国王甚至听从巫师的话,派人和班超要马,说要杀掉马祭神。

针对巫师借神的名义,不愿和汉交好。班超将计就计,假装同意献马,但要巫师亲自来取,等巫师一靠近,班超立即将他杀死。

班超把巫师的人头送给于阗国王,并责怪他不该如此对待汉使。

于阗国王对班超在鄯善国的神勇表现早有耳闻,如今亲眼目睹,果然名不虚传,他主动杀死匈奴使者,归属了东汉。

为此,班超也重赏了于阗国王和大臣。

3.公元74年,班超到达疏勒国(今新疆喀什)。

疏勒国王兜题是龟兹人,由亲匈奴的龟兹王所立,很不得人心,班超废掉兜题,把他放逐会龟兹,立原疏勒国王的侄子为王,获得了疏勒国民的拥护。

公元75年,汉明帝驾鹤西游,汉昭帝召班超回国。

疏勒人担心,班超前脚刚一走,龟兹人后脚就会来,他们尽力挽留班超,但是皇命难违,班超还是离开了疏勒国。

回国途中,经过于阗国时候,班超又一次受到于阗国人的恳切挽留,有人甚至抱住他的马腿不放,班超深受感动,觉得此种情况想走也不一定走得了了。况且,自己的宏大志愿尚未全部完成,他毅然决定重返疏勒国。

4.班超恩威并用,使西域50多个小国都同东汉恢复了外交关系。

班超既有铁腕镇压,也有温情安抚。经过班超不懈的努力,班超终于使西域50多个小国都同东汉恢复了外交关系,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各民族的友好。

公元91年,东汉在西域重设西域都护府,班超为都护(西域最高军政长官)

东汉的班超和东晋能文能武吗(东汉班超宁愿不当史学家)(3)

西域都护班超

公元95年,汉和帝下诏褒奖班超功劳,封他为定远侯,后人称他为“班定远”。

班超70岁时,班超觉得精力大不如从前,思念家乡的心情日甚一日,就给汉和帝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请求归国。

《后汉书·班超传》记载到:“超之气力不能从心(后来演变为成语力不从心)”

在班超71岁那年,回到洛阳,班超在西域经历了30多个春秋,已经从精壮小伙变成古稀老者,也见到了久别的妹妹班昭。

结语

班超的投笔从戎,堪比鲁迅的弃医从文,为的是国家利益,在他们看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班超虽然出身书香门第,不仅文了得,在他的字典里还有一个“武”字,可谓文武双全。

班超为了国家利益,半路地选择改行,毅然决然地投笔从戎,大半生转战在西域疆场,他机智勇敢,叱咤风云,他带兵镇守西域30多年,安抚联络当地50多个小国,多次平定匈奴的骚乱,为保卫汉朝西部边境立下了汗马功劳,被拜射声校尉,名垂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