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正处在七岁八岁讨狗嫌的年纪,所以会经常不断地说一些怪话,这些怪话大多是和同龄人交流中得来。他其实也知道有些怪话不该说,但依然忍不住要说,说的过程中充满了愉悦感。
你能关注到他在说怪话时很注意观察大人的表情,如果大人表现出很不悦的状态,他就立刻闭嘴不说了。当然,对这样一些情况,一味地阻止也不行,还是需要一些疏导,于是我就动用专业能力,发挥我这个语文老师的职业优势,想了一些小办法。
一
“爸爸,我改编了一首诗,你听听,‘李白乘舟去拉屎,一摸手里没带纸。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纸。’
“你说你是改编的,这首诗原诗你会背诵吗?改编可以,但原来的诗歌要会背诵才行。”我每次都这样要求他。为了把他的怪话能“名正言顺”地说出来,他就要想办法把原诗背诵下来了,而且这时完全不需要催促,他会想尽一切办法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些诗背下来。
“我觉得你改的这个诗比较LOW,反正无非就是围绕着屎尿屁来说,其实古人也有改诗的传统,人家玩儿的比你高级多了。”我尝试着转移一下话题。
“比如,王安石曾经看过别人写过这样两句诗,‘明月松间叫,黄犬卧花心’,他看了之后觉得太荒唐,不合理,你知道哪里不合理吗?
“月亮不能叫啊,狗那么大怎么能躺在花心上呢?”他很快能找出其中的问题来。
“王安石也是这么想的,于是他大笔一挥,把这两句诗改成了‘明月松间照,黄犬卧花阴’,他觉得这样一动就合理了,他自己也很得意,你觉得他改得怎么样?”我有意识让他评价。不让他发现我是在评价他的改动,而是让他评价别人的改动。
“我觉得王安石改得挺好。”我估计他内心也觉得人家王安石比他玩儿得高级多了。哪怕是要有这样一闪念,我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但是,忽然有一天,王安石发现他改错了。”我一边开着车一边和他说,虽然看不到他的表情,但能想象到他一定有一点儿吃惊。
“因为王安石发现,原来某个地方有一种叫‘明月’的小鸟,还有一种虫子叫‘黄犬’,于是,人家原来这个‘明月松间叫,黄犬卧花心’就合理了,完全没有任何问题。虽然看起来出人意料,但却合情合理。
这次是随手想出来这么一个转移话题的办法,下次就不能再讲这个了,可以换一个。不过我已经提前想好了,下次可以讲一讲古人“集句”的问题,我需要提前准备一下,因为要找到适合给七八岁孩子讲明白,他又觉得有趣味的“集句”并不容易。
二
“半夜三更,某人起床,打扫卫生,为了省钱,没有开灯,一不小心,掉进茅坑,人们叫他厕所英雄。”儿子一边说一边自己都忍不住乐起来。
小孩子就对这样的屎尿屁一类的事儿感兴趣,你让他老老实实背诵一首诗歌,他扭来扭去,半天背诵不下来,可是小朋友间传播这种“歌谣”,那是分分钟就能记得住。
“你知道你为啥能这么快记住这个内容吗?注意,‘更’、‘生’、‘灯’、‘坑’等字的韵母都是同一个,都是eng,这就是押韵。”儿子妈妈这样提醒他。
“押韵就容易朗朗上口,就容易背诵,这是汉语的特点。”我补充说。
“比如,有这样的儿歌,‘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很短,一下子就能记住,因为这里面的‘长’和‘娘’都是ang这个韵母,是押韵的。”。
“又比如,你们背诵的《声律启蒙》:‘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这其中的尾字也是押韵的,一东这章就押‘ong’这个韵。”
“再比如,你们背诵《春晓》这首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其中的‘晓’、‘鸟’‘少’就是押韵的。”
作为语文老师,这样的例子多了去了,但是有时候这些例子不能一下子都举出来,因为一次举太多了就会让他厌烦。于是,每次换个不同的例子举出来,但都围绕着“押韵”这个事儿来说,在潜移默化中他就对“押韵”这个概念有了非常具体的感觉了。
三
“爸爸,我说一句话,然后你倒着说出来,‘我的圆珠笔’。”儿子一边说一边笑。
“比猪圆的你(笔珠圆的我)。”我故意把“我”换成了“你”,这样的小儿科,我是不会掉到坑里去的。
“来,我也给你一句话,你也试着来读一读。”我忽然想起了常常在茶杯上见到的五个字。为了形象起见,我把这五个字等距离写下来,然后卷成圆筒,让他来读。
“可以清心也。”这几个字很简单,二年级的孩子能很容易读出来。再接着从第二个字读起,“以清心也可”;再从第三个字读起,“清心也可以”;从第四个字读起,“心也可以清”;从第五个字读起,“也可以清心”。
因为涉及到一些文言句式的问题,我需要稍稍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然后再告诉他这是茶杯上常常印上的五个字,和喝茶时的情形有关,他一下子就明白了。
我接着把“我的圆珠笔”对应着写在“可以清心也”这五个字的下面,让他试着用我刚刚要求的顺序读一读,结果发现有一些根本读不了,有一些虽然可以读,但是需要换成谐音的字才能理解。
“怎么样,我这个句子玩儿得比你的高级吧,你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修辞吗?”
“回文。”这回轮到我吃惊了,二年级小朋友真的不得了,原来之前班上有同学在做“课前精彩两分钟”时,讲了“回文诗”,他能够凭感觉来判断出这两者之间的相通之处。
类似的应对小屁孩儿说怪话的情形还有很多,以上我只是拣了比较好玩儿的记录了几个。时间一长,我自己也做一点儿思考和总结。对付小屁孩说怪话,有这么十二个字的应对技巧:“抓住趣味,转移话题,潜移默化。”
当然,转移话题并不总是很成功,有时候也会遭遇失败,刚想转移话题,立刻就被发现了。 “你又要转移话题。”他马上就会毫不客气地指出来。这种失败,更多是因为没有抓住真正的趣味,一旦遇到这样的情形,我就立刻闭嘴不说了,因为“险恶用心”已经被发现,就无法再“潜移默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