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
——武警吉林总队吉林支队开展“干部骨干网上交朋友”活动的新闻观察
随着越来越多的“网生代”新战士走进军营成为部队的主体,基层带兵人如何过好网络关,走进“朋友圈”、融入“朋友圈”、用好“朋友圈”,是思想政治工作回避不了的一道时代课题。
——题记
“抢到了!抢到了!”夜色如墨,灯火阑珊,自由活动时间,吉林总队吉林支队执勤一中队各班宿舍内不时传出欢声笑语,唯有应急班里寂静无声,大家都低头点击手机忙着刷票。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班长佟秋磊一声欢呼打破沉闷。9个兵9个脑袋围观佟秋磊手机,看着抢到的最后一张T261吉林市到鸡西市的火车票开心不已。下士刘日旭更是拉着佟秋磊的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抢票,还要从刘日旭在“朋友圈”发的一条动态说起。母亲节前夕,他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出一张送给母亲的礼物照片。可晚饭后,佟秋磊刷屏时发现那张自己点赞的照片不见了。一问之下得知,刘日旭的母亲刚刚病重住院。支队特批刘日旭休假探母,为了让他早点返家,佟秋磊发动全班战士刷票。
推送帖文与战友一起分享生活感悟,发一个表情为战士送上热情点赞,悄悄“潜水”关注官兵思想动态……今天的佟秋磊是执勤一中队的“大V”,越来越多的战士向他开放“朋友圈”,愿意和他说悄悄话。殊不知,昨天面对“朋友圈”时佟秋磊还屡屡“碰壁”。
怎么就成了“圈外人”
今年年初,作为应急班班长的佟秋磊突然莫名地烦躁起来,他发现自己在本班“社交死”了。当了9年班长,带过的兵不下100个,调皮捣蛋的、沉默寡言的、个性突出的、粗心毛糙的、乐观向上的、开朗阳光的……掰着手指头他能说出几十种战士的特点,什么样的兵他都见过也带过。“没有焐不热的石头,也没有打磨不好的璞玉。”说到带兵,佟秋磊还是蛮有自信的。可那段时间,他却有种拳头打在棉花上的无力感:你向战士热情地张开双臂,他们和你保持“安全距离”。这个距离看不见、摸不着,但佟秋磊却真切地感受到这层“隔膜”的存在:几名新到应急班战士的“朋友圈”无一例外对他设了限,甚至直接“不让他看”。
融不进战士“朋友圈”,佟秋磊的苦恼不是基层带兵人的个例。执勤二中队班长李俊杰被中士田峰“踢”出“朋友圈”已经半年多了。虽然表面上看不出异常,李俊杰仍是一如既往的“直男”性格,训练管理中有话直来直去,田峰还是不温不火地听着干着。但他俩都知道,那次“移圈事件”如鲠在喉,彼此的芥蒂一时难以消除。
今年年初,休假在家的田峰参加朋友聚会玩得开心,晚上意犹未尽的他躺在床上随手发了几张自己尽情“喊麦”的照片,配上了“开心假期”的字样。见“朋友圈”里点赞陆续出现,田峰心里美滋滋的。
“休假期间注意军人形象。”班长李俊杰一条“不合时宜”的点评破坏了他美美的心情。点赞没有了,各路亲友的各种私聊信息陆陆续续发来:“什么情况,又犯错误了?”“注意形象,别瞎显摆……”“叮、叮、叮”的信息提示音持续敲击耳膜,让田峰越想心里越烦。
“发个‘朋友圈’还被监视……”“指手画脚,一点也不给人留面子……”看着那条刺眼的“评论”,田峰紧蹙眉头,种种不满在脑海中涌现。最后,他腾地从床上翻身坐起,手指狠戳屏幕,给李俊杰设置了“朋友圈”权限“不让他看”。
“李班长就是‘朋友圈’的‘扫兴者’。”其实,“屏蔽”李俊杰的何止田峰一个人,下士牛动鹏、房宇也都悄悄在“朋友圈”给李俊杰设了限:“‘朋友圈’里发个状态,就是想与朋友们分享美好的感觉,可他总是在里面指指点点,一点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本是一片好心却引来信任危机,看着“朋友圈”里越来越少的战士信息,李俊杰心里五味杂陈。
进“圈”容易融“圈”难,以什么样的心态、姿态在“朋友圈”里和战士打成一片,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考验带兵人智慧和技巧的问题。很多和李俊杰有过类似经历的干部骨干就是在不经意间把“朋友圈”变成“监控台”,也让战士把他们拒在“圈”外、拒在“心”外。
上士夏文鹤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胸前戴着大红花,一对中年夫妇慈爱地站在身旁,从照片上你就能感受到那一家三口发自内心的喜悦。“小夏肯定是想家了。”周末,执勤二中队指导员王修明刷“朋友圈”时,夏文鹤发的一张照片映入眼帘。夏文鹤本已申请休假回家探望患病的母亲,因为疫情被叫停,王修明决定抽时间找他唠唠。
“小夏,我知道你的想法,可现在是特殊时期,没法安排你探亲休假。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你是班长骨干,要起带头作用……”第二天,王修明把夏文鹤叫到办公室,边忙碌手头工作边简单交代。
“指导员,我知道了,明白……”听着王修明一连串要求,夏文鹤情绪低落,应承几句就转身离去。
在这之后,王修明就感觉夏文鹤和自己不“亲”了。以前,他的微信经常收到夏文鹤发来的小表情、小视频、小建议,那之后就没了。起初,他以为是夏文鹤情绪没调整好,过几天就没事了,也没放在心上。直到接到夏文鹤父亲的电话,他才大吃一惊,原来医院已经给夏文鹤的母亲下了病危通知书。
最后,夏文鹤被特批休假返乡,看着他急匆匆走出营区的背影,王修明陷入沉思。
“朋友圈”也是“状态圈”,战士发的每一张照片、每一段文字都反映着他们的心态情绪。又有多少干部骨干忽视了那一颦一笑、一言一词背后的真情实感,让战士成了自己“熟悉的陌生人”,让自己变成战士眼中“陌生的熟悉人”?
优秀士官、优秀教练员、荣立三等功……执勤六中队班长马占昊在战士眼中绝对是“硬核”班长,他带过的兵没有不佩服他那过硬的军事素质的。可只有马占昊知道,班里战士们对他是敬而不亲。战士们都只给他电话号码,从不主动提出互加微信;加了微信的,也大多在“朋友圈”设置了限制。
佩服归佩服,但敬而远之,为啥?战士们说,马班长优秀是优秀,硬核是硬核,就是OUT了,和他没有共同语言。
“马班长挺无趣的。”上等兵王一帆有过扎心经历。一次周末,他正捧着手机眉飞色舞地玩着网络游戏,不承想马班长给他浇了一盆冷水:“你拿起手机就玩游戏,典型的不务正业。有玩游戏的时间还不如练练器械补补弱项。”王一帆悻悻地收起手机,此后再不敢在马占昊面前玩游戏了,周末也总“躲”着马占昊。
上等兵郑星和卢建莹也挨过马班长的训。他俩入伍前就爱健身,平时会下载一些健身课程的视频跟着练习。看着两人不温不火的健身动作、按部就班的运动节奏,马占昊忍不住说:“那是地方人练着玩的,咱们当兵的得上强度。走,跟我练体能去……”郑星、卢建莹根据健身经验提出一些训练小建议,马占昊也不以为然,反而强调自己的训练方法最实用,不然他怎么会拿到那么多比武考核第一名。
时代抛弃你从来不会打招呼。或许,“马占昊们”认为,是喜好和理念不同,让战士们把他们挡在了“群”外,其实又何尝不是时代屏蔽了他们。
对此,支队政委李金城在基层建设形势分析会上说:“线上圈与线下圈、虚拟圈与真实圈、‘朋友圈’与社交圈,都是战士的‘感情圈’,走进‘圈’实际是要走进‘心’。打不通心路就是‘圈外人’。”支队开始以“朋友圈”为起点,努力开辟密切内部关系的网上新天地。
当个“圈里人”其实并不难
“战士的‘朋友圈’是对你透明开放,还是拉黑设限?这既是体现带兵魅力的个性问题,更是影响军营内部关系的根本性问题。”今年年初,支队党委聚焦战士的网上“朋友圈”开展“干部骨干网上交朋友”活动,要求基层干部骨干落实网上同加友、同娱乐、同关注、同点赞、同分享的网上带兵“新五同”,着力把“朋友圈”打造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新平台、密切官兵关系新纽带。
“与时俱进更好带兵”,一批基层干部骨干逐渐成为有声有色的“圈里人”。
“战士心里的‘小九九’就是‘朋友圈’里的‘小状态’。”警勤中队指导员王维业余时间爱刷“朋友圈”,也在“喜刷刷”中总结出独特的带兵心得:“刷状态、刷关注、刷评论,刷身边人、刷重点关注、刷反常行为……相比面对面交流,官兵不易敞开心扉,刷‘朋友圈’则是静静倾听无声的表述,能更好地走进战士的内心世界。”
下士李一波“军考”前的反常就是王维刷“朋友圈”发现的。
李一波是个训练刻苦、勤奋好学的兵,为了实现考学提干的心愿,他几乎把一切闲暇时间都用来备考。王维仿佛看到了11年前那个怀揣军校梦的自己,于是给了李一波更多的关注,还教给他一个化解学习压力的小窍门:在“朋友圈”里发学习状态。此举好处多多,能打卡记录学习进度,能调整心态激励自己,战友们还能为他点赞加油。
从那以后,李一波的“朋友圈”就丰富起来。一张张勾勾画画、圈圈点点的书页照片,定格了他努力学习的状态;“学习很枯燥,但内心很充实”“梦想在自己手中,要靠汗水浇灌……”点滴学习感悟,记录着他的心路历程。而王维也在“朋友圈”关注着李一波,每次刷圈总会给他点个赞。
时间如白驹过隙。在“军考”前一天,王维刷“朋友圈”时没看到李一波状态信息。退出自己的“朋友圈”,点进李一波的“朋友圈”,里面空空如也。
“明明上午还看到他发的状态,怎么过了一个下午就全清空了?”王维心中不免诧异。他快步走向中队学习室,看到李一波正对着手机屏幕低声抽泣。“指导员,我不想考了,我想回家。”看到王维那一刻,李一波泪珠扑簌簌落了下来。原来,临考前李一波本想给家里去电话和母亲说说悄悄话,却意外得知母亲重病住进医院,家里怕他分心一直瞒着他。那一刻,李一波的心乱了。
“父母对你隐瞒病情是希望你考出好成绩。以你现在的状态参加‘军考’只会辜负他们的期望。”王维和李一波聊了很多,引导他稳定情绪,调整好迎考心态。第二天,李一波出发前,两人右拳顶在一起拇指相对许下约定:考出好成绩,“朋友圈”里给母亲报喜。
“‘朋友圈’的一条条点评、学习群的一句句感悟、留言区的一个个跟帖……这些看似平常的信息,却在无形之中反映出战士那时那刻最真实的内心状态。”对此,支队长齐志忠提出,带兵人关注战士的网上状态,预测行为变化,有助于帮困解难下好先手棋、消除安全隐患打好主动仗。
一双沾满白灰的黑作训鞋、一把刷子、一桶白灰,配上一句“过节不忘工作”的文字。周末,机动一中队下士商文奇在给改造中的库房刮完大白后,迫不及待地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
刷屏、刷屏、刷屏,整整一上午商文奇反复浏览那条图文的状态。虽然点赞、评论陆续出现,但他还是不断地刷屏急切地等待一个人的关注。直到中队指导员郭威“中队是我家、建设靠大家,为你的贡献鼓掌”的评论出现,他才放下手机,满心欢喜地闭上眼睛。
有点小显摆,还有点小矫情,商文奇也知道自己“要表扬”的做法多少有些虚荣。但正是郭威在“朋友圈”里的关注、评论、点赞,帮他扣好军旅的“扣子”,让自己和过去那个娇生惯养的他挥手说“再见”。
点赞改变一个兵。商文奇家庭条件优渥,入伍之初怕苦怕累。一次,郭威随手用手机拍下一张他挥汗如雨、咬紧牙关练器械的特写照片并转发给他。不想,这张照片不久出现在商文奇的“朋友圈”中,还配发了一段“虽然训练挺苦的,但挑战自我的感觉挺爽的”的文字。“为你的突破点赞,我们为你加油!”郭威立即评论点赞,并得到商文奇积极回复:一个“攥紧拳头”的小表情。
商文奇变了,战友们慢慢发现他不再是那个压床板、怕苦累的“掉尾兵”。每天操课刻苦训练,晚上还主动要求班长给自己“加小灶”,军事训练成绩也在大家关注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同时,“朋友圈”里商文奇和郭威的互动也愈来愈频繁。一个发帖、一个点赞,两个人越来越默契。
“赞,不是随便点的。”郭威告诉记者,青年官兵思维活跃、渴望获得关注和认同,对他们的表现欲、荣誉感要善加引导。“给‘真进步’点赞、给‘真努力’加油、给‘真变化’鼓掌,为战士的每一次成长助威。”对于那些营造“假人设”、只发“空感慨”的“朋友圈”帖子,郭威则从不点赞。
“‘朋友圈’就是官兵思想脉动的‘心电图’、心理情绪的‘晴雨表’。”社交媒体是经常性思想工作绕不开的“坎”。融入“朋友圈”,看战士的喜怒哀乐,在“指尖上”善加引导,应该成为新时代基层干部骨干的带兵新技能。
在一定意义上,虚拟空间也是官兵的精神世界,让什么样的信息占主导,既塑造他本人的行为取向,也会影响他身边的一批人。“‘朋友圈’更需要引导,网上分享也是思政课。”执勤七中队指导员陈创新就有这样的感悟。
“陌生人,再见!”陈创新在刷“朋友圈”时看到三班下士李大可分享的文章。点击查看,内容大致是,天天生活工作在一起的两个人即使相敬如宾,如果不能相互坦诚相见,也会因为内心的距离感渐行渐远。
“分享其实也是一种心灵的倾诉。”看着那篇文章,陈创新断定:李大可心里一定藏着事儿。
果不其然,找来一问,李大可口中的“陌生人”正是朝夕相处的同班战友。虽然表面上彼此和和睦睦,但他还是觉得自己被战友们疏远,心里有压抑和无助感。李大可性格内向、好静,待人接物总是客客气气;战友和他开玩笑,或是发生小磕碰,情绪易激动。久而久之,大家和他相处都格外小心注意,芥蒂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陈创新通过和李大可深入交流,帮他找到症结化解误会,笑容又回到李大可的脸上。
“没有什么喜怒哀乐不能和战友分享。”执勤七中队官兵经历此事也找到了心灵港湾。如今,他们的想法不会在“朋友圈”里藏着掖着遮遮掩掩了。有了欢喜、兴奋、忧愁、苦恼、不悦……都会大胆“说”出来。因为他们知道,“朋友圈”里有“贴心人”“解难者”“真朋友”。
“虚拟的‘朋友圈’对应着真实的官兵关系。”支队人力资源股股长闫野这样看,战士让你进“圈”不意味着向你敞开心扉,基层带兵人要善于从“朋友圈”中体味出战士的喜怒哀乐,培养心心相印的官兵情谊。
重要的是干好“圈外事”
“打通‘朋友圈’与‘战友圈’,要让战士在虚拟空间坦露心声,带兵人就要在现实生活中给他温暖。”支队政委李金城告诉记者,开展“干部骨干网上交朋友”活动,爱兵育人是工作的逻辑起点和感情基点,带感情、带成长、带思想是方式方法。带感情,基层带兵人要透过“一块屏”关注现实中战士的身心、冷暖、思盼,恪守带兵之责、多办利兵之事;带成长,要利用“网路径”精心设计战士成长路线图,引导他们在网学习、用网成才,做到强军精武有战斗力,回到地方有竞争力;带思想,要用好“线课堂”教育引导战士真学真信党的科学理论,培塑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保持健康向上的阳光心态。
“最亲不过战友情,我打心里感谢大家的帮助。”前不久,执勤五中队上士谭利双一走进班级宿舍就紧紧握住班长王波的手动情地说。经历了谭利双的故事,六班战士的心贴得更紧了;中队官兵也通过“干部骨干网上交朋友”活动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一个月前,谭利双参加支队教练员培训时,王波从谭利双的“朋友圈”发现了“情况”:孩子生病的图片并配文写着“儿子,没能陪在你身边,我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他立即与谭利双联系,得知谭利双儿子生病,妻子来电抱怨丈夫不在身边。
“不能让谭利双有后顾之忧,人在外培训心却牵挂着家里。”王波将情况向指导员徐广东汇报后,徐广东立即安排王波等人每天轮流帮助照顾谭利双的孩子。谭利双通过视频通话表达感谢:“有战友们在,我一百个放心。”
“网生代战士更习惯、更喜欢在网络上吐露心声、释放情绪,基层带兵人也要与时俱进,善于在网上解疑释惑、帮难解困。”活动开展中,支队党委倡导基层干部骨干把线上线下工作融合到一起。工作看情绪、活动看兴趣、就餐看饭量、走路看姿态、就寝看睡相,在运用好经常性思想工作“五看”的同时,积极落实网上“新五看”,微信群里看兵言、“朋友圈”里看状态、手游参与看热情、浏览页面看关注、视频音乐看内容,从战士网上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变化,分析摸清官兵所思所想、了解所需所求。“网络圈”变成“知心圈”“温暖圈”,经常性思想工作的“互联网 ”模式小荷露出尖尖角。
执勤八中队下士唐砚龙入伍前是个典型的“网游控”,天天机不离手。父母把他送到部队,希望火热的军营生活、严格的军事训练能让他改变生活习惯。
刚开始,唐砚龙积习难改,一有空就玩游戏,尤其爱玩《穿越火线》。中队指导员石祚决定帮他戒网瘾。
“小唐,你枪法准啊,指哪打哪、弹无虚发……”石祚站在唐砚龙身后,看他玩游戏连连称赞。
“要不是当兵用手机不方便,我早就霸榜是‘枪神’了。”听了夸奖,唐砚龙喜不自胜,不想接着被石祚“将了一军”:“下周支队组织勤训轮换,我带队你参加,让我们看看你这个游戏里的‘枪神’在靶场上能不能打出‘满堂彩’。”
站上射击位,唐砚龙手心冒汗,透过准星、缺口靶标在眼中只是一个模糊的小黑点,哪有游戏里瞄准镜看得清晰。手指扣动扳机,子弹就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37环,他的成绩勉强及格。从游戏中的“王中王”变成射击场“落败鸡”,唐砚龙被hold住了。那天晚上,他拿到手机出人意料地没有组队“吃鸡”。
趁热打铁,石祚拉他在营区散步谈心。“为什么喜欢打网络游戏?”“起初就是无聊玩玩,慢慢地成绩越来越好、排名越来越高,网友夸赞多了,身边朋友也愿意找我组队。于是,打游戏的目的就成了享受众星捧月的感觉。”“咱们把网游虚拟的战绩变成军营精武强能的实绩,把网友看不见、摸不着的夸奖变成身边战友热情的赞扬好不好?”两个人敞开心扉,越聊越投入,最后许下“君子约定”。
“游戏机”变成“学习机”,唐砚龙把玩手游的时间更多地用在学习上,他在军职在线APP的慕课上自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训练伤防治”等一系列课程,科学练习变身“训练小达人”。
支队副政委车勇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唐砚龙们”发生着变化,从“手机控”变“成长星”。执勤六中队上士宋恩来自学视频编辑,过去痴迷制作搞笑抖音。如今,爱上制作党史军史知识微视频。机动一中队中士辛宪宇性格开朗,能说会跳常给大家讲段子,现在当上支队法纪教育“主播”乐此不疲;执勤四中队下士李前胜爱好摄影,以前是“自然风光派”,而今,他把镜头对准训练场,华丽转身为“兵记者”。
“聚焦网上发现兵亮点,依托网络提升兵素质。”“交朋友”是载体手段,培育兵才是根本目的,“干部骨干网上交朋友”不仅要走进网络走进战士心灵,更要架起“彩虹桥”把战士带出“一机一世界”,推上“成长大舞台”。
“快看,我们为中队建设做的每一点贡献都记录在‘红枫叶’上。”前不久,执勤六中队进驻新营区,新开放的中队网上荣誉室刷爆战士的“朋友圈”。点击指导员陈海超推介的二维码进入3D荣誉室,最引人关注的是“白山红枫”枝繁叶茂,每一片红枫叶都介绍一项中队的荣誉,也详细记录荣誉背后每名官兵默默的付出。
“这是网上队史2.0版了……”陈海超告诉记者,“朋友圈”里推介队史,源于中队党支部在新战士中开展的“我为中队争荣光”活动。中队地处长白山深处,偏远闭塞。新战士初到中队都很不适应。来自名牌大学的上等兵唐崇凯到中队后,心里凉了半截,执勤训练都提不起精神。
陈海超发动干部骨干制作H5、短视频等网络作品发布在“朋友圈”、推送给新战士,集中介绍中队480多个锦旗奖杯荣誉证书的来历及其背后官兵团结兴队的故事。
网上队史1.0版诞生,立即在新战士“朋友圈”引起轰动。“2010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基础建设模范中队’荣誉称号,1994年被武警部队授予‘弘扬人民军队优良传统模范中队’,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4次,连续28年被总队评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深山沟里的中队获得这么多、这么高的荣誉,源自一代代官兵扎根深山奉献拼搏。连续推送如春风化雨浸润“唐崇凯们”的心灵,也播下崇尚荣誉、创造荣誉的火种。如今,唐崇凯早已改变最初“当兵两年体验不一样生活”的想法,以总队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武警工程大学,开始自己的新军旅追求,更多的“唐崇凯们”则选择扎根深山留在中队续写新的荣光。
“‘朋友圈’是‘战友圈’‘信任圈’‘温暖圈’,更是‘精神圈’。”要让“朋友圈”当战士的良师益友,做“精神导师”,不让战士的“朋友圈”被抖音、快手短视频霸屏。支队党委连续发起“军营播报”“训练场采风”“比武在线”等短视频创作活动,鼓励干部骨干在“朋友圈”推送强军精武、官兵友爱、哨位决心、正规有序等反映官兵日常执勤训练学习生活的小视频正心校行,从吸引战士“眼球”开始引领他们奔向强军主战场。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支队发起“红肩章话抗联”网上宣传活动,鼓励战士挖掘驻地红色历史、抗联战史,兵策划、兵剪辑、兵主播打造网上党史学习课堂,激发官兵学习党史军史的兴趣与自觉。
一改过去“暴脾气”的“硬核”班长马占昊也重回“朋友圈”,他主动找到郑星,两人借鉴科学健身理论研究体能训练科学方法,使中队官兵体能训练成绩噌噌地提高,不但在支队第二季度军事考核中夺得第一,还激发了更大的练兵热情。“‘朋友圈’也是‘强军圈’。”马占昊信心满满,他领悟到带兵人要融进“圈”,当“播火者”,高擎强军的火炬,燃旺战士胸中练兵备战的火焰。那天,看到彼此“朋友圈”里晒出的中队考核成绩,他们心有灵犀地互相点了赞。
。
评 论:
唱响网络时代的战友之歌
刘 洋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1979年发表在《解放军歌曲》杂志上的一首《战友之歌》传唱军营,火遍大江南北。饱含深情的旋律既唱出战友之间真挚纯洁的情谊,更生动诠释着人民军队尊干爱兵、官兵一致的优良传统。
“心聚一起、情融一处,才叫战斗集体。”人民军队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告诉我们:官兵友爱出凝聚力,凝聚力出战斗力。毛泽东同志的“一根灯芯”、朱德同志的“一条扁担”、上甘岭坑道里的“一个苹果”等,都是对我军尊干爱兵优良传统的生动诠释。在中央军委基层建设会议上,强调,要深入开展尊干爱兵、兵兵友爱活动,培养官兵甘苦与共、生死与共的革命情谊,巩固和发展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内部关系。“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官兵友爱的优良传统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战友之间的革命情谊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我们看到,日益活跃的社交媒体正深刻影响着军营。2015年7月,随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层工作指导和管理秩序若干规定》出台,智能手机获得军营“准入证”后,给部队管理带来新的课题,同时也重塑着原有的官兵沟通方式和内部关系生态。“一人一机一世界”、“键对键”冲击“面对面”、“朋友圈”干扰“战友圈”、“不远不近也不亲,不冷不热也不爱”、“网路”堵“心路”等现象,一点点拉远了原本亲如兄弟的战友情谊。基层带兵人如何依法依规开展网上社交,走进“朋友圈”、融入“朋友圈”、用好“朋友圈”,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
对于许多人来说,微信“朋友圈”再平常不过了,刷“朋友圈”更成为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识相交、沟通联系的重要方式。而对于部队带兵人来说,和战士加好友互进“朋友圈”也成为与时俱进的带兵选项。但是,加好友就意味着真的可以无话不说,进入“朋友圈”就真的彼此成为朋友了吗?“圈”为什么难进,是“网生代”士兵更难带了吗?战士的“朋友圈”本质上是官兵情感与思想汇聚碰撞升华的地方,不管形成“朋友圈”的介质是什么,归根结底首先源自情感和思想的亲近认同。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毛泽东说过,官兵关系弄不好,不是方法问题,而是根本态度问题。时代变了,带兵的方式可以与时俱进,但带兵人对士兵的根本态度不能变、感情不能淡。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把爱兵育人作为官兵关系的逻辑起点和情感基点。深怀一颗爱兵之心,用信任的眼光、欣赏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战士,坚持知兵用真心、爱兵动真情、带兵下真功;建强网络思想阵地,用科学理论引领人、塑造人、培养人,形成人人成长、个个成才的良好局面;主动靠上去解难帮困,用好网络渠道关爱战士身心、关怀战士冷暖、关注战士期盼,恪守带兵之责、多办利兵之事,以热心、暖心、宽心消除情感代沟,不断激发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战友情谊,打通网上网下“最后一公里”,唱响网络时代和谐的战友之歌。
文字:曹孟泽、田甲申、张曙光
供图:蒙勇高、赵博、郝崭辉
来源:人民武警报·星期特刊
监制:刘凤桥、张红卫
执行监制:张金岭
主编:关树声、王文
值班编辑:别特、王燕婷、梁太成、袁浩翔
邮箱:wjxinmeit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