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日前,据教育部学位中心官方平台消息,我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已圆满完成,具体评估结果预计将于近期公布。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项系统工程,学科评估在我国已走过 20 年,历经了五轮的发展变革,对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产生了深远的指导意义。那么,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学科评估具体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从中又能看出哪些趋势?
01从2002到2022学科评估走过五轮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日益凸显,愈发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这一时期,在教育评价领域已有官方或半官方的机构出现,民间也涌现出以学科为分析单位的多种评价排名。与此同时,由于各类排名的纷杂和无序发展,社会群众对建立更具公信力评价的渴求也不断提高。于是,教育部学位中心在 2001 年起草确定了学科评估方案,决定从不同于政府行政性评估的角度对学科建设水平进行评估,并于次年正式启动首轮评估。
首轮学科评估分三批开展,评估周期为 2002~2004 年,期间共有 229 个学位授予单位的 1336 个学科自愿申请参评;第二轮学科评估于2006~2008年分两批进行,参评单位增加到了 331 个,参评学科也增加到 2369 个;时间来到 2012 年,在前两轮经验总结、改进理念方法的基础上,第三轮学科评估启动。该轮评估共有 391 个单位的 4235 个学科报名参加,近 3000 个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自愿申请参评,参评率超过80%。
到了 2016 年,国家正式启动第四轮学科评估,学科评估体系也迈入新的发展阶段。该轮评估在全国 95 个一级学科范围内开展(不含军事学门类等 16 个学科),共有 513 个单位的 7449 个学科参评,较第三轮大幅上涨 76%,其中全国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有 94% 申请评选。
第四轮学科评估分档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从第四轮开始,我国学科评估不再像历次那样公布具体分数,而是首次采用“分档”方式公布评估结果,即不公布得分、不公布名次,而是根据“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 70% 的学科分为 9 档公布。刚刚完成的第五轮学科评估依旧采取此种方式,虽然具体结果和数据尚未对外公布,但从前四轮看,我国学科评估在参评学校专业数量、评估方式、评估标准等多个维度都已发生不小的变化。
总结来看,第一轮学科评估参考了国家学位授权审核的条件指标,受到了内部广泛好评,但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第二轮学科评估进一步强化了反映水平和质量的指标,并得到了教育战线和社会舆论的关注;第三轮学科评估参评规模继续扩大,获得了政府部门、参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第四轮学科评估迎来“爆发式”增长,且在评估的数据采集、数据审核、指标体系上更加精细化。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第五轮学科评估的表现。
02从第五轮工作部署看未来学科评估方向事实上,今年中旬已有多所高校召开会议,全面分析总结第五轮学科评估数据结果。相较于前几轮的评估,本轮不论是在指标层面,还是评估意义方面都做出了一些重大调整。那么,第五轮学科评估较以往具体有哪些不同呢,又将对未来的学科评估做出怎样的指引?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显示,与之前相比,第五次学科评估将立德树人排在了首位,新增了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师德师风的考核,着重强调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具体评价指标包含学校教室、学生以及用人单位等。
第五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框架
具体来看,第五轮学科评估主要在学科教育的质量、成效、特色、贡献等方面进行考量,评价过程中加大加深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纵向横向相比较的理念,并进一步强化分类评价,以求树立中国评价的新标准。可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国家对自身教育越来越自信,不再盲目跟随西方的模式发展,而是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高等教育评价之路。
特别在人才培养方面,第五轮学科评估把人才培养提到了首位,并增设了思政教育的二级指标,主要关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特色与成效,以案例文本的形式总结本学科思政教育的特色做法和主要成效。在培养过程中,增加对于硕士生与博士生课程的量化评价,教育改革与质量督导做法的质性评价,将精品课程评价修改为国家级一流课程评价,将教学成果奖分为国家级与其他等级两大类分开评价。
而在师资力量方面,第五轮学科评估新增师德师风建设机制与成效,聚焦于师德师风建设机制与做法及主要成效。代表性教师的基本情况比第四轮学科评估要求减少,同时减少对于教师团队信息的量化统计而改为质性材料填报。并在科学技术史学、工学两个学类中将支撑平台细分为国家级平台,教育部平台、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及其他三类,同时增加重大仪器设备信息统计。
此外,其还增设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做报告学生情况、赴境外参加其他学术活动情况以及来华留学生情况。对于优秀在校生的评价,由简介变为总体学习成果概述和代表性成果简介。在就业生信息统计中,增加在艰苦地区和基层就业情况评价。代表性毕业生的填报数量也有所增加。并删除了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情况评价。
03教育新时代下学科评估意义几何虽然学科评估是教育部以第三方方式开展的非行政性、服务性、审批性评估项目,但也有学者分析,学科评估工作清晰透视出的“质量意识”,势必会深刻影响高校学科建设的理念和思路,引导高等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步入质量优先、更加科学的发展道路。
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周光礼直言,长久以来,中国大学始终被缺乏合理、准确、系统的评价标准所困扰,各种国内外的商业机构高举科学主义的大旗,以文献计量方法建构各种“洋标准”“洋指标”“洋名次”,给中国大学乃至全球大学产生巨大的社会和舆论压力。在破“五唯”的背景下,有必要全面反思世界大学排名的弊端。
正如周光礼教授所言,当下众多高校被国内外所谓的各类排名所绑架裹挟,“五唯”兴起的重要原因正在于此,也是人民大学等一批高校退出“世界大学排名”的始作俑者。而学科评估注重多元评价,采用多维方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情况的加剧。其在评价教师时,不唯学历和职称,不设置人才“帽子”指标,避免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的片面做法;评价科研水平时,不唯论文和奖项所约束;评价学术论文时,不将 SCI、ESI 相关指标作为直接判断依据,并规定代表作中必须包含一定比例的中国期刊论文等。
综合来看,学科评估为政府、高校、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向和教育信息,促进了全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为政府在教育决策上提供参考依据,很大程度上帮助高校了解学科发展现状,认清自身优势与不足,有效促进学科内涵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此外,相关的学科信息也为学生及家长在选报学校、学科,企业在人才招聘时提供必要的参考。
结语未来,学科评估还将一轮一轮的开展下去,高校学科建设也将一如既往向前迈进,希望两者相辅相成,真正发挥学科评估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根本作用,共同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将我国高等教育拔向新的高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