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上周托福听力的背景知识分享,今天小雅要给大家介绍的太阳系中的各路大神们~,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24日托福考题?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4日托福考题(托福考试知识点)

24日托福考题

延续上周托福听力的背景知识分享,今天小雅要给大家介绍的太阳系中的各路大神们~

很多拖鞋们表示,要说托福听力什么最难,天文学肯定榜上有名,做听力的时候闻之变色。要再说具体难在哪,主要是单词和概念都很陌生,就算考前认真记单词了,上考场就跟见到新朋友一样QAQ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太阳系神秘的面纱吧!

说到太阳系(the Sun),它属于银河系的一小部分,包括八大行星、卫星、矮行星以及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

其实八大行星最开始并不是八大行星,而是九大行星来着。

从1930年第一次被发现后,冥王星一直被认为是太阳系的第九颗行星。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在20世纪末,越来越多和冥王星类似的行星被人们所发现,特别是1978年,卡戎被发现后,冥王星的地位收到了威胁。终于在2006年,冥王星与卡戎双双被定义为矮行星,如此,八大行星的地位被重新定义。

那么八大行星具体指哪些呢,它们按照距离太阳从近到远依次是:

1、水星(Mercury)

2、金星(Venus)

3、地球(Earth)

4、火星(Mars)

5、木星(Jupiter)

6、土星(Saturn)

7、天王星(Uranus)

8、海王星(Neptune)

其中,前四颗行星由于大量重元素高密度的存在,形成了固态行星;后四个诸如木星、土星,尽管体积庞大,无奈密度太低,故而为气态行星。(TPO38-L2

同时,太阳系的行星们还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类似地球的类地行星(terrestrial planet),主要成分是金属(metal)和岩石(rock),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另一种则是类似木星的类木行星,主要成分是氢、氦等气体,只有极小部分的石质和铁质,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类地行星

除了成分上的不一致,这两类行星的表面的大气厚度也不同,最大的原因还是它们的距日距离不同所导致的。相较于拥有较厚大气层的类木行星,类地行星因为靠近太阳而导致一些物质被太阳所消耗,故而大气稀薄。

关于这两类行星的形成,说法众多。

TPO39-L2中提到,类地行星的形成是凭借自己较大的质量不断吸引比自己小的物质,通过吸积逐渐壮大形成。

类木行星

而关于类木行星的形成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叫做核心吸积理论(core accretion theory),行星通过散发自身魅力(是不是通俗易懂哈哈哈),不断吸收外在物质,最终形成核心是岩石(rock)、金属(metal)和冰块,并有大量气体环绕的行星。

另一种理论叫作圆盘不稳定理论(disk instability theory),说的是由大量气体中的尘埃汇聚成内核,在吸积(accretion)作用下形成行星,这个过程大概需要十万年。

火星和金星

地球会发生地质运动大家都知道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地震、泥石流等都属于地质运动。而在八大行星中,火星和金星也有和地球类似的地质运动。

火星地表有两大特征,分别是火山和坑洞(cratering)。而这些火山由于底部宽、坡度小且表面平坦,外形似盾牌(warrior’s shield),被称为盾形火山(shield volcano)。与地球上的一些火山不同,火星上的这些火山没有板块运动(plate motion),所以主要构成成分是熔岩(lava)。

在TPO24-L4中,教授说进行上也有许多与火星相同的盾形火山,分散(scatter)在金星各处,且大部分为活火山。这些活火山在喷发时产生的二氧化硫(SO2, sulfur dioxide)会形成云,这也是金星有云的原因啦。

拖鞋们需要特别注意两个容易混淆出错的概念:我们管地表上的叫熔岩(lava),而地表下的叫岩浆(magma),岩浆冲出地表才形成了火山。

有的拖鞋们可能要说了,我知道盾形火山了,地球上也有很多盾形火山!

其实,地球上的火山,主要是复式火山(strata volcano),由板块运动(tectonic plate movement)造成,在板块交界处密集分布(cluster),它们外观多为锥形,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日本的富士山啦。

金星盾形火山

其他行星

火星(Mars)经常考查的是火星上存在水的证据。

土星(Saturn)的常考的话题是土星环(Saturn’s ring)的形成。(TPO53-L1)毕竟在八大行星中,土星是可以凭借土星环的美丽C位出道的。

美丽的东西总是令人向往的,科学家们对土星明亮的环好奇不已。

若按照传统理论来说,48亿年前土星形成时期残留下的岩石和冰组成了土星环,而它经历了如此漫长的时间,应该受到了许多的太空尘埃(space dust)的洗礼变暗才对。

针对这点,在TPO53的第3个lecture中,教授提出了一个新假说:

土星环可能并非在48亿年前形成的,而是最近几亿年才出现的。那些在土星形成时期剩余的物质由于引力(gravity)和磁场(magnetic field )的作用,最终掉落土星的大气层之中。而新的土星环是由于周边数量庞大的卫星在引力影响下互相碰撞解体产生的碎片组成的,再加上难以抵抗的的潮汐力(tidal force)也会直接撕碎卫星,产生光环物质。

毕竟土星环还是很漂亮的

除了地球在太阳系中的邻居之外,科学家们也在逐渐研究太阳系之外的朋友们——系外星球(exoplanet),看看除了我们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

当然,目前我们所知的宜居星球仍然只有地球。

在TPO41-L2里提到,有生命的系外行星应当处于宜居带(habitable zone)。宜居带顾名思义,行星上的一切条件都要满足生命居住的必须条件,比如要有适宜的温度,以保证有液态水产生,还要有大气的存在,此外,这些行星应当由岩石组成。

小型星体

TPO13-L4中讨论了彗星(comet)和小行星(asteroid)等小型星体。

小行星(Asteroid)指的是分布在木星与火星轨道之间的固态小型天体,主要成分是金属和岩石。

在TPO35的lecture4中提到,恐龙灭绝(extinction)是由小行星撞击地球所导致的。

小行星带示意图

说到恐龙灭绝不得不提的还有彗星(Comet),彗星是在木星轨道之外形成的气态小型天体,距离太阳十分遥远,主要成分是冰和气体,实际上就是个脏冰球。(TPO13-L4

有假说指出,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的罪魁祸首是彗星。但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指出彗星撞地球发生在恐龙灭绝后的1000万年后,与恐龙灭绝没有什么因果联系。

拖鞋们比较熟悉的彗星当属是哈雷彗星(Halley)了吧,它是周期性的(periodic)彗星,我们每隔76年就能从地球上用肉眼看到一次。

哈雷彗星轨道示意图

除此之外还有抛物线类的(parabolic)彗星。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还有流星体(meteoroid),它比小行星和彗星体积更小,而且有一颗探索地球的心,常常结伴前来地球报到。当它落入地球,在大气层燃烧殆尽,被称作流星(meteor)。每隔一段时间就有的XX座流星雨就是这个道理啦。也有一部分流星体比较顽强,属于烧也烧不尽的体质,最终落到地面,就变成了陨石(meteorite)。

陨石可以分为铁陨石,石陨石,和石铁陨石(stony iron)。 含铁的陨石可以用金属探测器轻易找到,但石陨石则很难被发现。

以上就是小雅吐血整理的关于托福听力中太阳系的背景知识介绍啦,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9年专注英语教学。因为更专注,所以更专业!

如果大家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请将它分享给更多需要的同学,也欢迎评论交流。

点击头像关注小雅,有更多的干货与您分享,相信总有你需要的

请你转个发,助我10w

环球英语的小雅姐姐可以让你英语学习更加轻松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