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爱寺》

唐·白居易(公元772-846)

弄石临溪坐,

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

处处是泉声。

解析: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白居易是同唐代"诗圣"杜甫、"诗仙"李白比肩的的伟大诗人。他的著名诗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跨越千古至今不衰。白居易官任左拾遗,拾遗其实是个闲差,替皇帝提建议反映问题,拾遗补缺,所以有些闲时间探古寻幽。这首《遗爱寺》便描绘了他在庐山香炉峰下,探访遗爱寺时的适闲心情。前两句:"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描写了自己弄石临溪,寻花绕寺,在美丽的山水之间低吟漫唱,放浪形骸的愉悦。后两句:"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更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鸟为友,与清泉为伴的喜悦心情。短短四句诗,描绘了溪、花、鸟、泉四种景象,用词朴实无华,而生动亲切,表现了大诗人遣词用句已达到随心所欲,纵放自如的高超境界。

唐代名画欣赏100幅(大师笔下的诗情画意56)(1)

《春意蝶雀图》

画评:这幅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春意蝶雀图》隐名画作,构图精美,敷色妍丽,兼工带写,生动活泼,中国花鸟画寻求的是一种心灵之美,意境之美,情景交融之美,是用艺术语言阐述的人生哲理之顿悟和思考。在这幅作品中,蝶与花、鸟与蝶、花与鸟之间,把一种动与静的相互衬托,色与形的相互交融,把握的惟妙惟肖,恰到好处。这种小写意的笔墨,既融合了古法,又有新派水墨画与时俱进的特点,北京画坛的丹青高手,即使在四十年前冰冷的环境中,心中依然渴望着生命的春天。你可能无法确定这幅画的作者是谁,但是你却能从画中山雀那清亮的瞳孔中,感受到画家那纯洁善良的心灵,感受到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魅力所在。当年白居易先生在古寺里弄石、听泉、闻鸟、寻花,悠然自得,今天当你感受这幅作品带给你的花香鸟语时,你会感受到同样愉悦的心境。依据笔墨特点和艺术风格分析,十分接近七十年代中国工笔花鸟画大师田世光先生的作品。

画家介绍:田世光(1916年10月—1999年7月)号公炜,祖籍山东乐陵,世居北京西海淀六郎庄。师承张大千、赵梦朱、吴镜汀、于非闇、齐白石诸先生。早年拜张大千门下,为大风堂弟子之一 。早年求学于京华美术学院,专攻国画花鸟,解放前在北平国立艺专任教,曾任中央美院教授。他长期从事花鸟、山水画创作,继承了宋元派双勾重彩工笔花鸟画的优良传统技法,并赋之予新的时代精神,为我国现代工笔花鸟画名家。田世光先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副会长,中国画研究院第一届院务委员。


发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外贸名家画作,重大意义何在?

https://www.toutiao.com/i6712724683311022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