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博涵

民国时期,国内各地均出现不少军阀,各自拥兵自重,把持着自己的一片地盘。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军阀中,在抗日战争结束后能够持开明主张建国的将军并不多,冯玉祥就是其中一个。

1882年,冯玉祥出生河北,15岁在保定当兵。从军后,冯对自己要求颇严,积极向上,从不跟一些得过且过的人在一起。1914年,冯玉祥升任陆军第16旅旅长,驻于陕西一带。

冯玉祥为什么坐船回国(冯玉祥早上读2小时英语)(1)

云南首义护国讨袁,当时讨袁的是雄霸西南的滇军,作战相当勇敢,无惧生死,加上民众的支持,护国军在蔡锷的带领下,所向无敌,一路向北打到四川。1915年,冯玉祥被派入川,与护国军交战,双方互有胜负。冯是聪明之人,眼见如此战况,便暗中派人与蔡锷联络,在次年3月议和停战(这一招在冯的部下中有多人善用,如后来的高树勋军长及汉奸石友三,均多次使用此法)。

冯玉祥为什么坐船回国(冯玉祥早上读2小时英语)(2)

1924年直奉战争,冯作为直方第三军总司令,趁直奉两军在山海关交战,双方处于僵持状态时,不参加战争,而是返回北京发动事变,推翻曹锟,驱清帝,电请孙文北上,当然也接受了张学良的贿赂。

到了二十年代后期,冯的部队有了长足的发展,巅峰时期达到近40万,在国内各大军阀中绝对一流。为了争夺地盘,爆发了中原大战,蒋、冯、阎、桂之间展开恶斗。四大军阀多次互殴,穷兵黩武,民众生活甚为困苦。后来蒋拔得头筹,军阀间的战争逐渐消停,这段时期,看到了民众的疾苦,冯的观念亦有了一些改变。

冯玉祥为什么坐船回国(冯玉祥早上读2小时英语)(3)

抗日战争爆发后,冯任三、六战区司令官,不久蒋氏忆起旧账,将冯排挤出军外。虽然不能掌军,但冯抗日之心日盛,仍然在湘、黔、川等省,积极从事抗日救国活动。1938年到1945年期间,冯一直担任虚职,没有什么实权,远离了抗日前线。作为一个军人,没有了上战场的机会。其间,冯为了支持抗日战争,在四川捐了黄金2万多两,支援抗日前线物力保障,为抗战出了一份力。

抗日战争结束后,冯在美国发表了自己的建国言论,认为当下最重要的事就是建国。这一观点得到国人的响应,大众都不愿意打仗了。蒋氏阵营中,有很多军人也受到启发,甚至有的军官从此离开了军队。

冯玉祥为什么坐船回国(冯玉祥早上读2小时英语)(4)

冯的建国论很具体,文章写得也有思想,其内容涉及政、经、军、妇女儿童、教育等方方面面,在当时有一定的前瞻性。

冯自幼就喜爱读书,有时候整夜不眠,年轻时主要攻读军事方面的文章,主要是兵书,如《操法》《阵法》等,这些书对冯的影响颇大,为后来其治军产生重要影响。随着职务的升迁,冯感到视野不足,在湖南驻军时,对自己要求每天早上读2个小时的英语,学习时不许别人打扰,甚至还在门上写过牌子:冯玉祥死了,学习完毕,又说冯玉祥活了。

因为读的书较多,他还自己作词编了一些歌曲,写文讲述地形,射击动作等知识,而且还酷爱书画,可以算作一个文人。这对一个旧军阀来说,实属少见。

冯玉祥为什么坐船回国(冯玉祥早上读2小时英语)(5)

抗日战争结束后,冯赋闲在家,主要是看看书打发时光,后赴美考察水利,但冯“人在曹营心在汉”,时刻关注着国内局势,关注着国家发展。彼时,解放战争已爆发,冯主张立即停止战争,但其主张根本得不到蒋的支持,只能是空想而已。他的这些言论,还导致蒋对他的防范。

1948年9月,因轮船失火,冯与女儿冯晓达一起遇难,年66岁,随后在苏联火化,其骨灰于同年底回国,安葬在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