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延安:高飞原创散文《紫阳民歌》
陕南民歌,唯山歌最有名。而安康民歌,又唯紫阳山歌最有名。
山歌是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泛指流传于高原、山区、丘陵地区,人们在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间歌会上为了自娱自乐而唱的节奏自由、旋律悠长的民歌。
紫阳是民歌之乡。我虽然没有在紫阳呆过,但去过紫阳。离开安康这些年里,经常能在当年与自己一块招工到安康的老乡的微信群里,看到原来与他们在一个段上,一个工区呆过的,家是紫阳的工友发的微信。看到他们的爱人在县城广场上与别的女同志穿着演出服装跳舞唱歌的视频。欣赏到与自己有着同样插队经历,退休后在安康知青艺术团经常参加演出,端庄秀气气质高雅舞跳得好,歌也唱得好的同事鱼卫兰在舞台上的演出。紫阳民歌本身就调高,音拖得长,她嗓音好,音质也好,能提得上去,唱出了紫阳民歌的韵味,再现了民歌的艺术魅力。
紫阳民歌是流传在紫阳县境内的传统民间歌曲的总称,是陕南地区传统民歌中具有代表的曲种。它语言形象生动,曲调优美动听,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
紫阳民歌分为“山歌”、“小调”、“风俗歌曲”、“花鼓八岔”、“号子孝歌”和“新民歌”等十几个曲种。其演唱风格大多有着较强的抒情性、叙事性和舞蹈性,适于表演动作、表达情节,反映人物复杂感情。
劳动号子是紫阳民歌的基础,船江号子是劳动号子的内核。紫阳民歌中船江号子占有重要位置,风格粗犷豪迈,音调、节奏复杂多变,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
紫阳民歌量大面广,歌词较为固定的是小调和山歌。其风格特点是曲调细腻流畅,旋律优美动听,节奏平稳细碎,音域较窄,具有较强的叙事性和个人感情色彩。
风俗歌曲是紫阳民歌中流传较广的民间口头表演形式,其风格是即兴创作见啥唱啥,想啥唱啥。应该说它是紫阳人民生活习俗的歌曲,也是紫阳民间举行婚丧嫁娶等各种仪式时所唱的歌曲。
紫阳民歌藏量大,已经发现的曲目总数已达5000多首,编印成册的有800多首,体裁包括号子、山歌和小调几大类,其中又包含了社火歌曲、风俗歌曲、宗教歌曲、曲子等不同种类。
写到这,倒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常听母亲唱得那首与“桂花开放贵人来”、“采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电影“柳堡的故事”插曲“九九艳阳天”等民歌和电影插曲同期的广泛流传的商县民歌“唱得幸福落满坡”。那首歌是母亲那一辈刚刚结束农村少女生活,进到城里,为一种新的生活到来,既感到惊喜,又感到兴奋,从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歌唱新社会,歌唱党,歌唱毛主席的歌曲。那歌曲在她们心里流淌了一辈子,也影响了她们一辈子,同时也影响了我们这些做儿女的一生。以至于到现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作为她们子女的我,依然还能记得其中的歌词:“南山岭上南山坡,南山坡上唱山歌。唱得红花朵朵开,唱得果树长满坡。”“金坡银坡花果坡,绿草青青牛满坡。南山坡上放声唱,唱得幸福落满坡。”
前不久,我看到有人在快手还是抖音上用了这首民歌,别人在评论里问制作人,知道这首民歌的作者是谁,制作人答不上来,我替他在回复里答道,这首民歌的作者是商县农民史掌元。我的作答不仅令发抖音的网友惊讶,连其他跟帖的网友都吃惊,他们没有想到我一个随意打开快手抖音的人,只听到个歌曲开头,竟然会对这首老歌作者的名字能说得这么清楚。然而,他们怎么会知道,这首歌只有我们这个年龄听母亲歌声长大的人,才会像记得母亲她们那辈人样的,对这首老歌和其他老歌这样的有感情,对它们词曲作者名字会记得这么清楚。原因是它已经入驻进了我们的心房中,融入了我们这代人的血液里。
民歌靠口耳相传,被誉为“口碑文化”。在人类还没有创造出文字之前是这样,有了文字之后,仍然是如此。民歌既有即兴性,又有变异性。同一首民歌,因为歌唱地点、时间、歌手的不同而大不相同,即便是同一位歌手,也会因其情绪变化而有所差异。曲调是这样,歌词也是这样。
郎变蜜蜂钻上天,
姐变蜘蛛网屋檐。
蜜蜂落在蜘蛛网,
郎要起翅姐要缠。
小郎想打离身拳,
要你难上又加难。
———《紫阳民歌精选》
你是蜂子飞上天,
我是蜘蛛用网牵,
蜂子飞到网中间,
你要脱来我要缠。
———《略阳民间歌谣集成》
郎好比蜜蜂子飞上天,
姐好比蜘蛛子挂屋檐,
有朝一日投在我的罗网上,
你要去,我要緾,
那时节才叫好汉难打脱身拳。
———《中国歌谣》
民歌是一棵适应性很强的树,落在哪里便成为哪里的嘉木,虽有“桔生南方为桔,生在北方为枳”的现象,但它始终是一棵树,一棵绿树,美树。始终在四处寻找适宜它生长的土地和家园。
紫阳民歌是快乐的歌。它的快乐,不仅表现在曲调的明朗、欢快、流畅、优美,带给人们愉悦的享受;更多的表现在思想内容的旷达、自在、风趣。用的是一种直白乐观感染力极强的基调,听一听,唱一唱,读一读,总会让人快活一把。它不同于陕北民歌,陕北民歌多苍凉沧桑悲伤粗犷,渲泄的是苦难,倾诉的是悲哀,歌吟的是苦愁。“兰花花”、“泪蛋蛋洒在沙蒿蒿林”、“我妈妈生我是苦命人”、“什么人留下个人想人”“酒杯杯”、“我为什么活得这么累”这一类民歌句子所诉说和表达的都是一种悲情苦味,一种心口如同压了一盘石磨的哀怨悲伤。这自然与陕北的地形地貌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有关。紫阳的自然、地理以及气候条件与陕北比起来相对要好一些,但也不是天堂,某些地方条件更差,苦情更甚,但它却极少去表现它们。所以说,不是所有地域的民歌都是以欢快为基调的。
紫阳民歌强调快乐,不要忧伤;要得是超逸,不要悲情;要得是笑脸,不要愁容。但是并非绝对没有苦歌。只是歌唱快乐的数量大,数量多。
紫阳民歌逗趣骂笑颠倒事物,幽默诙谐盘诘对唱,无不给人以轻松快乐感受。
唱个山歌逗一逗,
看姐抬头不抬头。
马不抬头不威武,
人不抬头不风流。
小哥生得黑又黑,
活象一条乌稍蛇,
站起没有三寸高,
杀了没有二两血。
“没得扇子扇草帽,
没得裤子拴围裙。”
“送郎一件衣,一床烂蓑衣,
我郎穿上笑咪咪”。
“我向土地要钱使,
我向土地要婆娘”等等,无不释放出一种乐天情绪,也是紫阳民歌的魅力所在!
“郎在对门唱山歌,姐在房中织绫罗。哪个短命死的,发瘟死的,唱得个奴家脚粑手软,手软脚粑踩不得云板,丢不得梭(呃),织罗不织(呃),听山歌(呃)。”
紫阳民歌的主要代表作品有《年年有个三月三》《郎在对门唱山歌》《送饭调》《汉江打渔人》《王二嫁嫂》《茶山情》《巴山汉水情》《紫阳茶歌》等。产生于明朝以前的《郎在对门唱山歌》,是一首原生态民歌。这首民歌歌词全部都是安康地区紫阳农村地道方言,“短命死的,发瘟死的,挨刀死的”是地道的陕南口头语,一般对自己晚辈、亲人,包括儿女、情人从另一个层面表现出来的疼爱,也就是说爱的不得了,才用这种语言表达方式。
《郎在对门唱山歌》这首山歌是陕南紫阳民歌之代表作,它演唱也很有特色,先慢后快,结束句再慢,先唱后说最后再唱,时松时紧,时快时慢,加上是地方方言,越加强化了民歌的陕南特色。歌词通过“短命死的,发瘟死的,挨刀死的”及“脚粑手软,手软脚粑,踩不得云板,丢不得梭”、“绫罗不织,听山歌”这些句子,把山中女子对自己所爱的人的赞美、疼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将它与陕北民歌相比较,如果把陕北民歌比作是男人,紫阳民歌就是女人。陕北民歌粗犷、豪放,象慓悍的男子,紫阳民歌像山里柔情委婉、细腻、温润女人,尽管背篓压着她们腰背,改变着她们的形体,但改变不了她们长相,她们的性格,她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太阳晒不黑她们白皙细嫩皮肤,风儿吹不走她们脸上红润阴柔秀气。
她们虽然不是大家闺秀,也非小家碧玉,只是山中妹子。但她们能吃苦,她们与山水草木为伍,以日月风雨为伴,放手做事,高声说话,热情待人,小心接物,勤劳做事,泼辣大方,性格既直爽火爆,有野性,又细腻温柔能吃苦。说她是个女儿家,却有几分男子气。兴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了人们所说的大凡汉江、任河养女不养男吧。否则,也不会在外人印象中,歌乡男的皆个矮瘦小,五官紧凑,女人却极尽娟美,说话声音清脆响亮。
襄渝铁路小站那些年缺乏文化生活,也没有电视。有电视也没有信号,收不到节目。初到巴山深处小站工区的人们,白天面对两条不会说话的冷冰冰的钢轨和险峻陡峭直插云霄青山,晚上头顶一块布片大小幽蓝色的星空和周围黑黝黝的大山。唯一能陪伴他们的只有站内进站的货车车轮抱闸传来的尖利刺耳的响声。
那时,社会上还没时兴起打麻将,也买不到麻将。生活在小站上的人们,白天下了班没个去处,只有通过打扑克牌,喝酒划拳来打发消磨时间,排遣心中的寂寞苦闷。雨天还好,被子拉开一觉睡去,所有的苦恼苦闷烦心事忘得一干二净,晴天窝在工区,站区就那么大,没地方去,只有喝酒打牌,调侃一些农村插队时同学中间发生的趣事丑事,谁划拳输了谁脱衣服。刚好夏天,伏天天气燥热,一举两得,一则凉快,二则酒不烧心。身边又没女的,不需要脸红害臊不好意思,自己开心别人也开心,热量散过,继续战斗,将酒进行到底,牌进行到底。
所以,那时歌声便成了人们排遣心中忧伤苦闷,释放心情的唯一的方式。记得那时,经常给报社投稿的自己,每天都会翻当天来的报纸,看报纸中上没上自己的稿子。一次无意中在一张报纸里看到一篇报道时任紫阳工务段中修队指导员,自己小学的同学白凤华在向阳带领中修队年青人自己动手平整活动场地,活跃职工文化生活的稿件。稿件中有一句话,到现在我还记得十分清楚。这句话是,晚上夜幕降临,这边,平整好的活动场地上爱好跳舞的青年男女在一块跳舞,那边,爱好唱歌的人在活动室里唱歌,歌里自然少不了紫阳民歌。因为,向阳本来就在紫阳境内,生活在歌乡的他们,受民歌的熏陶陶冶,自然会唱紫阳民歌。
紫阳民歌流传久远,其歌词借喻巧妙,风趣幽默,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所用方言似川、似楚,韵味独具;其旋律优美婉转,高腔唱法中游移于调式音级间的色彩性颤音唱法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久不唱歌哟,忘了那个歌哟。久不撑船唻,那个忘了河。”
“二嫂子,你过来一下嘛。”“我有点怕嘛。”“那你就走哟,我有点舍不得哟。”
如果说,民歌是中华民族音乐宝库里的一块瑰宝,那么陕南民歌就是这块瑰宝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宝石。去年新生代民歌手夏梅子应北京电视台邀请,将紫阳民歌唱进了北京。
“滔滔汉江水哎,巍巍秦巴山哟,秀美紫阳山水间,今朝更好看哎。”紫阳民歌清脆甜美,一腔唱出了一江情怀,喊出了满山厚爱。今天,紫阳民歌已成为紫阳一张不可缺少的文化名片,成为游客来紫阳一游的一种艺术享受。相信随着外界对紫阳民歌的不断了解,紫阳民歌一定能够走出家乡,唱响全国,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因为越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作者简介:
作者生活照
高飞,曾用名高和平。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插过队,当过民小教师。77年入铁路工作,干过列检,换过闸瓦,烧过锅炉,当过法官。为证明自己的爱好和价值,走出大巴山,早先搞过通讯报道。后因个人经历触痛,开始学习文学创作。作品散见《西部散文学会》、《今日头条》、《当代作家》《当代文艺》、《延安文学》和地市,路内报刊。创作有中篇小说《汉江在这拐了个弯》、《照顾好你哥》;连载《南窑则》、《山坡坡上开满了山丹丹花》《行走在秦巴汉水间》;散文《我们走在大路上》、《山远月愈明》、《小镇》、《驴友》、《蟠龙川》、《射它个海阔天宽圆溜溜》、《老沟的腊月》《列车行进在西延线》《山上那棵黢树》《额吉》等6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