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从能量的角度看,碰撞分为完全弹性碰撞(简称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三种情况。但碰撞满足以下条件:

高中物理碰撞题(全面解读高考中碰撞发生的可能条件及计算技巧)(1)

一是如果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相向运动,那么一定会发生碰撞。

二是如果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运动时,后面运动物体(物体1)的速度必须大于前面运动物体(物体2)的速度 ,碰撞才能发生,并且碰撞后,物体1的速度必须小于或者等于物体2的速度。

三是一般情况下,碰撞瞬间都遵守动量守恒定律 。

四是能量(一般情况下是动能)不会增加 。一般用下面这个式子:初动能(P1²/2m1 P2²/2m2)大于等于末动能(P1′²/2m1 P2′²/2m2)。

五是我们前面说过完全弹性碰撞等于完全非弹性碰撞加反冲,其实根据碰撞的定义及其发生的过程,不难知道,任何碰撞首先都要经历完全非弹性碰撞这个过程。所以,任何碰撞后,物体1的速度一定是在其发生完全弹性碰撞后的速度和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后的速度之间。而物体2的速度一般是在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后的速度和发生完全弹性碰撞后的速度之间。注意注意注意,一个是一定,一个是一般(因为物体2的上限速度不一定是发生完全弹性碰撞时的速度,而是要结合物体1的速度,比如物体1的速度设置了新的条件,当然这种情况较少)。还要注意的是物体1的下限速度可能是负的负的负的。

我们来看一道例题。两球A、B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mA=1kg,mB=2kg,vA=6m/s,vB=2m/s.当A追上B并发生碰撞后,两球A、B速度的可能值是(  )

A.vA′=5 m/s,vB′=2 m/s

B.vA′=2 m/s,vB′=4 m/s

C.vA′=-4 m/s,vB′=7 m/s

D.vA′=7 m/s,vB′=1.5 m/s

运用我们的结论,很容易得出2/3m/s≤vA′≤10/3m/s,

10/3m/s≤vB′≤14/3m/s,

故选:B。

如果你有今日头条app,麻烦顺手点一下关注@中学物理知识传播者,每天都会倾情奉献一段小干货,我会继续努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