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xiàn)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金译:为了大局而损失小的部分,要想刚强必须谦卑,要想充盈必须先舍去,要想重生必须先除旧,要想有所收获必须一点一点积累,要想解惑必须有足够的多的见识。因此,圣明的人按照全的原则处理天下事物。不坚持己见广开言路从而更开明,不自以为是从而更章明,有功绩而不自吹,留名青史而不自夸。只有保持不急于求成的态度慢慢的做事,天下就没有做不成的事。不能因小失大不是虚言,用全局观处理事物才是 王道。

金悟:“全、直、盈、新”是目的还是结果?“曲、枉、洼、敝”是手段还是态度?全篇是辩证思维?还是处事态度?笔者认为此章的核心就一“全”字,对于一件事的处理,每个人掌握的都是片面的信息,有这种自我认知的人,就会不断地去完善,并尽量收集各种信息,只有掌握无限接近全面的信息,那么在处理事情时就愈加客观。也就是说,此章老子要表达的意思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谁都不可能掌握全部。而作为圣者一定要有以上这种意识,只有这样他的作为才更能合情合理。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道德经上篇第二十二章)(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