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白杨 北京报道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ai智能机器人方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ai智能机器人方案(AI潮向自主智能的服务机器人离我们还有多远)

ai智能机器人方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白杨 北京报道

一直以来,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服务机器人则其中一个细分领域。

今年,随着消毒机器人、配送机器人、炒菜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等服务机器人一跃成为新晋网红,外界对于服务机器人的关注度也进一步提升。

那么,服务机器人究竟如何定义?它距离走进家庭生活还有多远?近日,在腾讯研究院与腾讯多部门联合发起的“T3未来科技对话”活动中,多位机器人领域专家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讨论。

什么是服务机器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丁汉认为,机器人于上个世纪开始出现,目前主要有三大类,分别是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服务机器人。

在丁汉看来,工业机器人与汽车工业的结合,是机器人领域上世纪最伟大的成就。而服务机器人的发展较缓慢,是因为它对各方面的技术突破要求非常高。

比如康复机器人,业内已经做了很多年,但至今仍然很难普及,核心挑战有三个方面:一是材料技术;二是传感技术;三是基础件。

丁汉称,目前的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都比较简单,如酒店送餐,停车场引导停车等等,非结构化环境的处理能力还不够强,基本上还是半自主的状态。

所以,要判断是不是服务机器人,是否拥有自主性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腾讯首席科学家张正友表示,服务机器人要服务于人,就必须能够跟人互动,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的炒菜机器人就不能归纳成服务机器人,因为它不需要跟人互动,更像是微波炉一样的电器。

“五感”仍有欠缺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清华未来实验室主任徐迎庆则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指出,真正的服务机器人要具备沟通和交流能力,甚至要能听出语言中不同情感的区别,而且要有基本的五感,即能看、听、嗅、味、触。

但是,要想让机器人具备这五感,目前的技术水平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徐迎庆表示,现在机器人做的最好的两个领域是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即视觉和听觉。相比之下,在嗅觉、味觉、触觉等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提高。

对此,张正友提出,计算机视觉发展较好,是因为传感器,即摄像头存在的比较久,而且可以标准化。现在摄像头的分辨率越来越高,噪声越来越低,积累了很多的数据,尤其是互联网把很多数据积累起来,从而可以去训练图像识别。

但是像触觉、嗅觉,目前传感器没有一个标准,且传感器的感知能力仍然缺乏。张正友称,要想往前推进,既要从研究的角度,也要从工业的角度,来让触觉传感器和嗅觉传感器越来越灵敏、效果越来越好。

对此,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长、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特种机器人中心主任丁宁表示,目前视觉研究是最多的,但这背后,也有很多有意思的问题,比如视觉、听觉、触觉有什么关系。

丁宁称,“视觉、听觉、触觉都是对于信号能量的一种感知,如果他们的机理都差不多,多模态的感知机理就有可能统一起来,用一套计算架构做支撑”。所以,是否能够借助视觉研究打下的基础,去推进听觉、触觉的研究,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方向。

与AI结合是技术突破点

展望服务机器人接下来的发展,丁汉院士认为, 根据国际上的技术走向,如何把AI和机器人结合,可能是本世纪重要的技术突破点。

张正友也提出,过去二三十年,AI在机器人领域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是自动驾驶,机器狗还是扫地机器人,都是依靠计算机视觉的推动。

对于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张正友总结了七个方向,可以用“ABCDEFG”来概括。其中,“A”是人工智能AI,“B”是机器人的本体,“C”是控制,这三个技术方向构成了机器人的基础能力层。

在基础之上,“D”代表发育学习,“E”是EQ,“F”是灵巧操控,“G”则是守护天使。张正友表示,服务机器人要从自动化向智能化发展,整个系统都需要有学习的能力,并通过跟环境的不断交互,使能力不断提高。

一旦机器人实现自主智能以后,可应用的场景也变得非常多,丁汉认为,未来服务机器人很大的增长点,将是在人的康复、护理以及医疗手术方面。

目前,真正自主智能的服务机器人虽然与我们还有一段较长的距离,但是,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一天也正在加速到来。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