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图:

甲骨文冬字理解(我发现了甲骨文中的)(1)

“冬”字最早期字型

这是目前我在甲骨文中发现的,应该是最早期的“冬”字。怎么解释?

上面这个鸟的形状是甲骨文里的“隹”字,应该是北方冬天比较常见的留鸟,最大的可能就是麻雀。右下角的“止”,表示冬天里人走在雪地上会留下脚印。左下角的符号是一片“雪花”的象形,表示雪。这个“冬”字后来经过简化和异化,见下图:

甲骨文冬字理解(我发现了甲骨文中的)(2)

“冬”字变形1

甲骨文冬字理解(我发现了甲骨文中的)(3)

“冬”字变形2

甲骨文冬字理解(我发现了甲骨文中的)(4)

三个部分简化成了其中两个部分,依然不影响字义的表达,也不会有类似的字产生歧义,符合文字简化规律。

前文说过,那个时期的人们冬季是比较闲的,主要任务就是打猎,但是北方冬季在当时的人力范围内能捕捉的猎物比较少,候鸟都去南方过冬了,常见的就是一些留鸟和没有攻击性的鹿,也是人类的主要猎物,所以会有上图这两种简化。这三种字型在甲骨文中都有发现,说明在商朝的时候仍然都在使用。

但是,不知道为啥,到了周朝以后,一直到隶书之前,这个字失传了,人们找不到商朝时期的文字“冬”,或者是跟我们现在一样,找到了,但是没解读出来,所以,他们重新用同源的“终”字造了个“冬”字,(当然,也有可能是许慎误读)见下图:

甲骨文冬字理解(我发现了甲骨文中的)(5)

甲骨文“终”字

甲骨文冬字理解(我发现了甲骨文中的)(6)

金文“冬”

甲骨文冬字理解(我发现了甲骨文中的)(7)

篆文“冬”

甲骨文冬字理解(我发现了甲骨文中的)(8)

不同时期,字型也大不一样,说明当时大家都对前人造的这个字不太满意,而一直到汉朝时期,隶书的发明者不知道怎么解读出了商朝时期的“冬”字,不过由于隶书的特点——去除象形,全部线条化,所以下面的雪花被舍弃了,只把上面的鸟的形状进行了线条化,见下图:

甲骨文冬字理解(我发现了甲骨文中的)(9)

这就发展城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冬”字。(大家再回头看看,最原始的“冬”字上面那只鸟是不是就是现代“冬”字的笔画?)

顺带提一句:这个雪花符号可能就是最原始的“雪”字,只不过后来在人们认识到雨、雪、雷、雹等自然现象很类似的时候,重新统一造了字,而天干地支中的“癸”,可能就是早期雪花符号简化的,它的本义应该就是指雪!

(“夏”字也找到了,想知道的请见本人发的上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