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这篇文章来自一位我非常喜欢的作家,大家先看故事,文章的最后,我来介绍一下他~请享用吧~


没有什么事情像它看起来那么好或那么坏。

比尔盖茨的十大人生定律(一个关于比尔盖茨的故事)(1)

运气和风险是一对兄弟。它们都是现实存在的,我们甚至可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结果都是由个人努力以外的力量引导的。

纽约大学教授斯科特·加洛韦(Scott Galloway)有一个相关的想法,在判断成功时(包括你自己和别人的成功),记住这个想法非常重要:"没有什么是像它看起来那么好或那么坏的。"

01

比尔·盖茨上的高中,是当时全世界极少数拥有计算机的几家高中之一。

西雅图郊外的湖畔学校,在当时拥有一台电脑,这个故事很了不起。

比尔·道格尔是一名二战时期的海军飞行员,后来成为高中数学和科学教师。"他相信,没有真实世界的经验,光靠书本学习是不够的。他还意识到,当我们上大学时,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关于计算机的知识,"已故微软联合创始人保罗·艾伦回忆说。

1968年,道格尔向湖滨学校母亲俱乐部提出申请,要求利用其每年的旧货销售收入--大约3,000美元--租赁一台Teletype 30型计算机,并与通用电气主机终端连接,用于计算机时间共享。

盖茨后来说:"整个时间共享的想法在1965年才被发明出来。"

有人很有远见。大多数大学的研究生院都没有像比尔·盖茨在八年级时接触到的那么先进的计算机。并且,他还对这台计算机爱不释手。

1968年,盖茨13岁时,他遇到了同学保罗·艾伦。艾伦也痴迷于学校的计算机,两人一拍即合。

湖滨高中的计算机并不是其一般课程的一部分。它是一个独立的研究项目。比尔和保罗可以在闲暇时--放学后、深夜、周末--玩弄这个东西,这让他们的创造力发挥到极致,他们很快就成了计算机专家。

在他们的一次深夜课程中,艾伦回忆说,盖茨给他看了一本《财富》杂志,说:"你认为经营一家《财富》500强公司是什么样子的?" 艾伦说他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我们会拥有自己的计算机公司,"盖茨说。微软现在的价值已经超过了一万亿美元。

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快速计算。根据联合国的数据,1968年,世界上大约有3.03亿高中生年龄的人。

以3.03亿开始,以300结束。百万分之一的高中适龄学生参加了有现金和远见的组合来购买电脑的高中。比尔·盖茨恰好是其中之一。

盖茨并不讳言这意味着什么。他在2005年对该校的毕业班说:"如果没有湖畔,就不会有微软。”

盖茨聪明得令人咋舌,更勤奋,在少年时就对计算机有了一个连大多数经验丰富的计算机主管都无法掌握的愿景。他还因为在湖畔上学而获得了百万分之一的先机。

02

现在让我告诉你盖茨的朋友肯特·埃文斯的情况。他也经历了同样强大的运气——风险。

由于微软的成功,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但在湖畔,这帮高中计算机神童中还有第三个成员。

肯特·埃文斯和比尔·盖茨在八年级时成为最好的朋友。根据盖茨自己的说法,埃文斯是班上最好的学生。

盖茨在纪录片《比尔的大脑》(Inside Bill's Brain)中回忆说,两人“在电话里聊得非常投机”。他说:“我仍然记得肯特的电话号码,”他说:“525-7851。”

埃文斯对计算机的熟练程度不亚于盖茨和艾伦。湖畔大学曾经为手工整理学校的课程表而苦恼--这是一个复杂的迷宫,要让数百名学生在不与其他课程冲突的情况下获得他们需要的课程。学校责成比尔和肯特--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孩子--建立一个计算机程序来解决这个问题。它成功了。

与保罗·艾伦不同的是,肯特同样拥有比尔的商业头脑和无尽的野心。

盖茨回忆说:"肯特总是有一个大公文包,像律师的公文包。我们总是在盘算着我们在未来五六年内会做什么。我们应该去当CEO吗?我们能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应该去当将军吗?我们应该去当大使吗?"

不管是什么,比尔和肯特知道他们会一起做这件事。

在回忆了他与肯特的友谊之后,盖茨撇了撇嘴,继续说:"我们会继续一起工作。我肯定我们会一起上大学。"

肯特本来可以与盖茨和艾伦一起成为微软的创始合伙人。

但这永远不会发生。肯特在高中毕业前死于一次登山事故。

每年在美国大约有三十多起登山死亡事件。高中时在山上遇难的概率大约是百万分之一。

比尔·盖茨经历了百万分之一的运气,最终来到了湖畔。肯特·埃文斯经历了百万分之一的风险,没有完成他和盖茨设定的目标。同样的力量,同样的程度,在相反的方向上起作用。

03

运气和风险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结果都是由个人努力以外的力量引导的。它们是如此相似,以至于你不能相信其中一个而不同样尊重另一个。它们都发生了,因为世界太复杂了,不可能让你100%的行动来决定你100%的结果。它们的驱动力是相同的。

在一个有70亿人和无限移动部件的游戏中,你是一个人。不受你控制的行动的意外影响可能比你有意识地采取的行动后果更严重。

但这两者都很难衡量,也很难接受,以至于它们常常被忽视。每一个比尔·盖茨都有一个肯特·埃文斯,他有同样的技能和动力,但最终却在人生轮盘的另一边。

如果你给予运气和风险适当的尊重,你就会意识到,在评判人们的财务成功时--包括你自己的和别人的--它永远不会像看起来那么好或那么坏。

风险和运气是二元对立的。

这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问题。识别什么是运气,什么是技巧,什么是风险的困难是我们在试图了解最佳理财方式时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

但有两件事可以为你指出一个更好的方向。

04

第一,要小心你赞美和钦佩的人。要小心你看不起谁,希望避免成为谁。

或者,当假设100%的结果可以归功于努力和决定时,就得小心了。我的儿子出生后,我给他写了一封信,其中部分内容是:

有些人出生在鼓励教育的家庭;有些人则反对教育。有些人出生在鼓励创业的繁荣经济中;有些人出生在战争和贫困中。我希望你们能够成功,我希望你们能够赢得成功。但要认识到,并非所有的成功都是由于努力工作,也并非所有的贫穷都是由于懒惰。在评判人的时候,包括你自己,要牢记这一点。

第二,少关注具体的个人和案例研究,多关注广泛的模式。

研究一个具体的人可能是危险的,因为我们倾向于研究极端的例子--亿万富翁、首席执行官,或主导新闻的大规模失败--而极端的例子由于其复杂性,往往最不适用于其他情况。

结果越是极端,你就越不可能把它的教训应用到你自己的生活中,因为结果越是可能受到运气或风险的极端影响。

通过寻找成功和失败的广泛模式,你会更接近于可操作的收获。模式越常见,它就越适用于你的生活。试图模仿沃伦·巴菲特的投资成功是很难的,因为他的结果是如此极端,以至于运气在他一生的表现中的作用很可能很高,而运气并不是你可以可靠地模仿的东西。

但是,正如我们将在第七章看到的那样,意识到对时间有控制权的人往往在生活中更快乐,这是一个广泛而普遍的观察,你可以用它来做一些事情。

我最喜欢的历史学家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Frederick Lewis Allen)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一直在描绘美国普通人的生活--他们如何生活,如何改变,他们做什么工作,他们晚餐吃什么,等等。从这种广泛的观察中可以得到更多的相关经验,而不是研究那些往往在新闻中占主导地位的极端人物。

05

比尔·盖茨曾说,"成功是一个糟糕的老师。它诱惑着聪明人,让他们以为自己不会输"。

当事情进展得极为顺利时,要意识到它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好。你不是无敌的,如果你承认运气给你带来了成功,那么你就必须相信运气的兄弟--风险,它同样可以迅速扭转你的故事。

但在另一个方向也是如此。

失败可能是一个糟糕的老师,因为它诱使聪明人认为他们的决定是可怕的,而有时他们只是反映了风险的无情现实。处理失败的诀窍是合理安排你的财务生活,无论是错误的投资还是错过的投资目标,都不会使你一败涂地,这样你就可以继续玩下去,直到机会对你有利。

但更重要的是,就像我们承认运气在成功中的作用一样,风险的作用意味着我们应该原谅自己,并在判断失败时留下理解的空间。

没有什么事情是像它看起来那么好或那么坏的。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两个人的故事,他们把自己的运气推给了别人。

(未完待续)


怎么样?是不是读起来一气呵成?

通过故事把道理讲出来,比干巴巴的讲道理有意思的多,也有效的多,对不对?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样的写作方式,最近也连续尝试了好几篇类似风格的文章,感觉很不错。

比尔盖茨的十大人生定律(一个关于比尔盖茨的故事)(2)

保时捷、豪宅、以及那些你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们

比尔盖茨的十大人生定律(一个关于比尔盖茨的故事)(3)

你会选择慢慢致富还是一夜暴富?

比尔盖茨的十大人生定律(一个关于比尔盖茨的故事)(4)

下跌了,亏损了,受不了了,该怪谁?

比尔盖茨的十大人生定律(一个关于比尔盖茨的故事)(5)

如果巴菲特在60岁的时候退休

比尔盖茨的十大人生定律(一个关于比尔盖茨的故事)(6)

如果这波下跌,你没有损失,还赚钱了

我写的时候感觉很有趣,大家点赞率也要高一倍,另外,能够想象到的是,大家读完之后也会更加有获得感。真是一举多得啊!

哦,对了,这篇文章来自于摩根·豪泽尔,他目前是美国一家投资基金的合伙人。

这篇文章节选自他的著作《金钱心理学》,这本书目前已经售出超过一百万册,并被翻译成了近50种语言。不过很可惜,还没有中文版。

我最早知道这本书和作者摩根·豪泽尔,是从万维钢的《精英日课》专栏里听到的,之后就开始追豪泽尔的博客,基本上每篇必读。

自从上周我们在彩虹花园里更新完了《从经验中吸取的十个半教训》这本小册子之后,我就打算更新这本书了。

刚才提到了,因为这本书还没有中文版,所以经过一周的翻译工作,从明天开始我们就会在彩虹花园里进行连载,相信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来说,这本书读起来非常有趣,门槛不高,还会很有收获。即使对我来说,读起来也很受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