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书很多,今天,我们推荐这一本反鸡汤、无箴言的新作。
2020年3到5月,疫情让法国开启了第一轮漫长的全境居家隔离,待在家里的两个月里,热拉尔迪娜·莫斯纳-萨瓦发现,家中那些不曾注意的角落、不曾在意的日常举动都跃然眼前,堵住的下水槽、被挤爆的痘痘、周日晚的不适感、感觉不太正常……这些点滴小事道出了生活的真切。
热拉尔迪娜·莫斯纳-萨瓦是哲学硕士,也是法国文化广播电台《哲学笔记本》的主持人,以法式的生活态度和来自哲学的专业视角来看,每一天,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哲学的灵光一现。
她将不同的哲学话题和生活中的琐细结合了起来,这就是《爱生活,不爱也行》,一本告诉你“算了也没关系”的哲学书。
各类社交媒体、书架上的书,都在教人们如何治疗拖延症、坚持正能量、高效利用时间、自律。不过,《爱生活,不爱也行》并不是站在它们的反面,教你如何摆烂,而是提供一种从哲学视角看问题的方式:
人们习以为常、约定俗成的事物能经得起哲学的反复诘问吗?大众认为的正确的东西,真的有那么坚不可摧吗?不好的东西就应该被抹除吗?
作者: [法] 热拉尔迪娜·莫斯纳-萨瓦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日常哲学提案
译者: 杨冬
以下文字摘选自
《爱生活,不爱也行》
[法]热拉尔迪娜·莫斯纳-萨瓦著
杨冬译
01 战胜日常,真的可以吗?
在所有形容我们与日常生活关系的词汇中,似乎没有什么比“战胜”一词更格格不入的了。我们没法儿战胜日常,我们只是不得不面对它、不得已应付它。更多的时候,我们不过惯性使然地完成每日之需。换句话说,各司其职、各行其是而已。
而“胜利”显然和这种机械且无意识地完成日常章程毫不沾边。“胜利”意味着耀眼夺目的成就,是通过不懈的意志求取胜利,是战斗英雄般的荣耀,一腔热血、一马当先,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胜利”之中总会蕴含着一些异乎寻常的东西,它本身就与“日常”这一概念格格不入,因为日常大多意味着寻常。再者,我们每日的生活体验与“胜利”可谓相去甚远。
每个平凡的日子—这本小书的每一章节都是对它们的记录,也是对它们的排解—在我看来都像是在等待各种失败的重演。诚然,我也会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际遇感到意外和惊喜,而这些“意外之喜”在我看来都不啻为一种例证,即我们太久没有感受过成功、荣耀或者激情了,一句话,我们似乎太久没有尝过“胜利”的滋味了。
打翻一杯咖啡,感到消沉,工作到周五,沉迷于挤痘痘或者每日想也不想地互祝“度过美好的一天哟”......诸多例证似乎都证明了一个观点:我们永远无法战胜日常琐碎。学点哲学也帮不了我们,至少单凭读些哲学家的名言警句是无济于事的。
那为何“战胜”二字还是赫然出现在了此标题之中呢?即便无论是日常生活积累的经验,还是书中见证的种种挫败瞬间,似乎都在告诉我们,我们永远无法超越日常。
要想理解这一点,还得追溯到我在2021年年初观察到的一件事儿。那一年,我与马塞尔·普鲁斯特再次“失之交臂”。这是一场我无比熟悉的惨败,因为他的浩瀚长卷《追寻逝去的时光》,我从未读到过第15页。
对于任何一个试图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或者想自诩“文化人”的人而言,这种失败不啻于出师未捷身先死。而对于早知道自己必败还义无反顾再战一场的人而言,这种失败的滋味可谓历久弥新。
不过,这次失败也并非那么绝对和彻底,甚至不乏一些教育意义。如果说,读完普鲁斯特我们的生活必将有所改变,那么没读过,或者说,没能读完普鲁斯特也不妨碍我们的生活有一些小小的改变。
事实上,阻碍、挫折、幻灭、失败......往往是这些感受铺就了我们生活的绝大部分。在本书中,我们将不满足于简单地袖手旁观,也不会另辟蹊径地美化它们,不夸大其中滋味,也不宣扬听之任之。本书的初衷,是细品一回这些被我们太过仓促地划归为“挫败”的瞬间,并找到乐在其中的方法。
比如,花上几个小时刷手机却一无所获,感到没精打采又懒得改变,尴尬地搞错了米兰炸牛排的食用方法,被人评头论足了,或者被别人的问题搞得一头雾水......
日常中有如此多的不顺、挫败、阻碍、后悔和溃败,与其将它们看作一次次的折戟沉沙,不如把它们当作一个个破釜沉舟的机会,真正破除那些所谓的习以为常和司空见惯,剖析那些看似约定俗成、不容置喙且不假思索就顺手一做的日常琐事。
的确,战胜日常并不关乎什么英雄主义或功成名就,不一定需要抛头颅、洒热血......它更多的是关乎“失败”,更准确地说,是需要我们敢于去失败、去打乱、去质疑,在嬉笑怒骂中更好地蜕变。好消息是,我们终于准备好迎接失败了!
02 思考当下还是活在当下?
为什么会出现“活在当下”这样的训诫呢?
它是否意味着,当我写下这几行文字的时候,我不在“当下”之中,而是被投射至未来你们读到它的时候?或者相反地,它是否意味着我还在抓着过去的时刻不放,那个刚起笔撰写,纠结这里该放一个句号还是逗号、选这个词还是那个词的时刻?
所有的这些疑问都让我身陷“carpe diem”的悖论中,落入“活在当下”这句谆谆教诲的陷阱之中:活在所谓的“当下”一刻意味着我们得从时间流中跳出来,好捕捉到“当下”,思考琢磨“当下”,疏离地观察“当下”......而这样,不就没法真的活在其中了吗?这不恰恰站在了人们一通鼓吹的“活在当下”的对立面吗?
问题就在于此,这也是一整个“活在当下”的故事让我着迷或者说迷茫的地方:人们告诉我要活在当下,而我恰已活在当下了,时时刻刻告诫自己要活在当下反而会阻碍我们真的活在当下......绕得明白吗?
03 勇于安逸
走出舒适圈这个概念其实揭示了“好”与“更好”之间的激烈角逐。
好,就是好。能更好当然更好。这种套套逻辑乍一看有点词不达意。但为什么会想要“更好”呢,甚至不惜先经历一遭“更糟”?这个“更好”真的值得这一遭“更糟”吗?
而这恰是问题所在:每当我们静下心来思考,就会发现那些不适很少会带给我们除不适以外的任何东西。那些不适和煎熬也极少会让我们产生“再来一遍”的冲动,并对自己说“这个苦吃得很值当哦”。
相反地,我反倒觉得待在舒适圈里需要很大的勇气,无论如何,舒适圈都需要我们用极大的努力去维护,要有充足的时间、资源和条件才能享受它,尤其还要抵御来自“更好”的诱惑。
什么时候,才会有人极力奉劝大家要不顾一切地待在舒适圈里呢?
文 编辑 韩哈哈
资料提供 理想国
陈萨:弹奏永远指向内心
KnowYourself钱庄:置身事内
赵佳丽:不定义美丽 不定义青春
金博洋:一直想要战胜挑战
王诗玥&柳鑫宇:感谢你的坚强和陪伴
武大靖:英雄集体成就了我
策展人祝羽捷:探索爱、治愈、成长的可能性
编舞艺术家戴露:未来对我来说充满未知,特别好
钢琴家张浩天:NFT是我们走向虚拟现实的一步
「 2022年10月13日 吴彦姝&奚美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