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75 届坎城影展非竞赛单元,两大好莱坞巨头——环球与华纳兄弟——挟带着《捍卫战士:独行侠》、《猫王艾维斯》于全球最多媒体出席的电影盛会中首映,在疫情复苏、引起串流退订潮的趋势下,来个代表「正派电影艺术」传统片厂的「绝地大反攻」。
《捍卫战士:独行侠》全球票房冲破54亿人民币之际,《猫王艾维斯》汤姆汉克斯饰演的「上校经纪人」能否延续汤姆克鲁斯「上校飞行员」的魅力开创佳绩?同样拥抱怀旧的美国情怀能再次打动全球观众吗?
《猫王艾维斯》坎城影展红毯上的宣传——导演巴兹鲁曼腰间上的「猫王招牌腰带」,可能远远不及《捍卫战士:独行侠》出动法国空军8 架战斗机划过坎城上空大喷彩烟来得浮夸吸睛,但别忘了巴兹鲁曼可是不会放过任何在影像上极尽奢华的机会,以不亚于8 架战斗机的能量在《猫王艾维斯》的画面上大做文章。
摇滚之王的视觉真的又「滚」又「摇」,旋转、画面分割、漫画样样来,以超越前作《红磨坊》、《大亨小传》的艳丽程度呈现,甚至帮片头华纳兄弟商标镶上了一圈彩宝与流苏缀饰,让电影本身就如同猫王的舞台表演一样浮夸
《猫王艾维斯》极致风格化加上横跨30 年叙述一代歌王的生平,长度近2 小时40 分的电影也势必牺牲内容与准确性,巴兹鲁曼在片中加入了大量虚构内容与扭曲部分事实加强戏剧张力,对他而言这部电影不是猫王传记电影:
「这对我来说真的是关于50、60、70 年代的美国。如果你想谈论50、60、70 年代的美国,艾维斯是文化的中心,无论是好的、坏的、丑陋的。就像莎士比亚通过国王探索文化一样(猫王也被称为The King 国王)。」
虽然故事真实性有待商榷,但猫王前妻普莉西拉称赞道:
「这是一个精彩而富有创意的故事,只有巴兹鲁曼以他独特的艺术方式才能传达出来。」
至于演员部分,对于打败劲敌「一世代成员」哈利史泰尔斯、饰演过约翰蓝侬的亚伦强森,脱颖而出的奥斯汀巴特勒,普莉西拉惊艳:
「如果我丈夫今天在这里,他会说『该死,你是我吗?』」
对于好莱坞新星来说,这可是至高无上的赞叹。
《捍卫战士:独行侠》触碰了五、六年级生的回忆,维持作品内核价值但以崭新一面吸引新世代观众甘愿一刷再刷。而《猫王艾维斯》也能号召中年歌迷带动年轻族群吗?恐怕是,也不是。
即便有160 分钟音乐与视觉的刺激飨宴——大量猫王金曲、摇滚传奇人物的出场、演员具有性诱惑力激发荷尔蒙分泌的表演,电影整体而言更像是加长版的MV,对于传奇背后的细节故事可说是走马看花,若非资深乐迷应会觉得观影门槛较高,背景知识的空缺让观众较难共情。
《猫王艾维斯》电影中虚构的部分较多,集中在塑造美国大历史事件的反思,但因不妨碍猫王大方向成长的故事,就不一一作事实查核了。
首先,当然要先知道猫王为什么叫做猫王?除了因为扭腰摆臀就像发情的公猫引来大批女性歌迷,被称为The Hillbilly Cat 外,也被称作西方流行乐之王The King of Western Bop。乐迷结合两者成为「Cat King」猫王。
我整理猫王电影背景的补充资料如下,补足背后真实事件碎片让这部电影更好看:
电影以蒙太奇的方式,剪辑年幼的猫王撞见黑人社区里一位跺着脚、弹奏吉他大唱「That's All Right!」的黑人男子,以及教会中的福音合唱团演唱〈I'll Fly Away〉的画面。事实上,这位无名男子是人称「Big Boy」、「摇滚之父」的蓝调歌手Arthur Crudup,是〈That's All Right, Mama〉的原创与原唱,这首歌被摇滚历史学家视为「第一首摇滚歌曲」并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首包含吉他独奏的摇滚乐曲。
Arthur Crudup 与猫王一样曾在RCA 公司录制唱片,其歌曲从家乡密西西比开始,在美国南方广为流传且被许多歌手翻唱,但他表示:「我让每个人变得很富有,我却很穷。」他从未因音乐变有钱,靠着当农作劳工过日子。1950 年代他因版税纠纷而暂停录音,与猫王什至闹上法院但结果仍没有收到半毛版税。
直到1971 年,Crudup 透过美国作家和作曲家协会的协助,才收约一万美元的逾期版税。电影中描述猫王的音乐融合了黑人蓝调与福音乐,但其实也有白人乡村音乐的成分,可能是因为导演想要强调黑人在美国历史上受到剥削、黑人没有得到与白人相同机会的缘故,而忽略掉这点事实。
BB King 与那些跑龙套的黑人音乐家
电影中猫王的黑人挚友BB King 名列《滚石杂志》评选百大吉他手的第三位,他被称为「蓝调之王」,创立电吉他推弦与揉弦的技法。因曾经主持过音乐广播节目,并自称「比尔街蓝调男孩」 (Beale Street Blues Boy) 简称「BB」,结合姓氏King 称为「BB King」。
他与猫王真的是朋友吗?BB King 在自传《蓝调围绕着我》中提到,他1951 年在Sun Studio 开始了录音生涯,在那里第一次见到年轻的猫王:
「猫王与众不同,他很友好。我清楚地记得猫王,因为他英俊、安静、彬彬有礼,说话带着浓浓的南方口音,总是叫我『先生』,我很喜欢这样。」
针对猫王靠着黑人音乐出名,他表示:
「我们在密西西比州出生时很穷,经历过贫穷的童年,我们透过音乐学习并获得了成功。我很早就和猫王谈过音乐,而我知道其中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是:音乐属于整个宇宙,它不是黑人或白人或任何其他颜色所独有的,它在我们的灵魂中共享。」
此外,片中每个看似跑龙套的黑人音乐家其实都大有来头,除了BB King 外,电影中还出现小理查(Little Richard),他被誉为「美国摇滚乐先驱」,擅长摇滚、放克和灵魂乐,他标志性嘶吼唱法、性别模糊的打扮不仅令猫王生心崇拜,也影响了传奇摇滚人物Jimi Hendrix、The Beatles、Bob Dylan等。
另外还有:奠定电吉他在蓝调音乐中应用的「摇滚教母」Sister Rosetta Tharpe ; 在黑人教会发展并传播蓝调福音的民权运动者Mahalia Jackson ; 节奏蓝调歌手Big Mama Thornton 则是片中猫王在节目上对着狗歌唱的曲目《猎犬》的原唱。
那些年,猫王演过的烂片从1956 到1969 年间,猫王以演员身份出演了31 部电影,这些电影大多都是为了宣传猫王本人而拍摄,制作粗糙且剧情生硬,在IMDb 上面没有一部分评分超过7,最低分甚至来到4.5。
但这也不代表他的电影对这个产业没有任何影响力,他的电影处女作《铁汉柔情》(Love Me Tender,主题曲成为猫王最脍炙人口的情歌),猫王饰演因哥哥上战场下落不明、娶了哥哥女友为妻的弟弟,最后哥哥居然活着回来,兄弟因女人反目成仇。这部西部片因猫王的人气,吸引青少年挤爆电影院,让片商二十世纪福斯发现原本产业都不屑一顾的「Juve 电影」(以青少年为客群的电影)居然能获利,因此投入开发一系列小成本的猫王电影。
《综艺》当时评论道:「如果要让年轻观众远离电视,具有青少年吸引力的电影是绝对必要的。」但其并不将猫王视为一位演员。即使猫王电影总是惨不忍睹,仍具有商业价值,他最受欢迎的电影《蓝色夏威夷》(Blue Hawaii) 狂吸了5 亿美元票房。
「英伦入侵」与反战嬉皮的夹击电影中猫王的演艺生涯受到「英伦入侵」的影响,尤其是青少年对披头四(The Beatles) 的热爱盖过了猫王。其实在50 年代英国的摇滚乐队大多都是从美国摇滚乐吸取养分,直到1963 年披头四热潮席卷欧洲才反转局势。
1964 年披头四获邀参加当时美国家喻户晓的综艺节目《艾德苏利文秀》后,美国青年对披头四的热爱引爆,披头四进行美国巡回表演,其他英国乐团看见商机纷纷越洋来到美国演出,如滚石乐团(The Rolling Stones)、雏鸟乐团(The Yardbirds)、动物乐团(The Animals)、和奇想乐团(the Kinks) 等。
这波英伦音乐潮被称为「英伦入侵」。虽然电影中将猫王与披头四的关系称为敌对关系,但其实披头四是猫王的大粉丝,还到加州猫王豪宅拜访,披头四甚至录下当时会面的内容。约翰蓝侬表示:
「他微笑地一一握过我们的手,从此后我们也再没见过他。他总是一副笑脸,也喜欢用他的幽默感逗别人笑,这就是在我心中的摇滚之王。」
反之,猫王则不认同披头四的反战主义,曾在美军服役并被派往德国的猫王,坚决反对那些反越战的人,在嬉皮文化高涨时,一波反战歌手如巴布狄伦(Bob Dylan)、琼拜亚(Joan Baez)、尼尔杨(Neil Young) )等声名鹊起,相比猫王更吸引年轻人的喜爱,猫王事业简直面临内忧外患。
詹姆士布朗(James Brown) 刺激猫王的电视节目其实并不如电影所说圣诞节特别节目的录制,成为了电影里猫王与经纪人的第一个冲突,猫王提及了也想要像詹姆士布朗一样拥有跨国合作的节目。1964 年美国和英国最炙手可热的音乐家齐聚圣莫尼卡市政礼堂,为「The TAMI Show」节目演奏。谁将结束这场演出?是「灵魂乐教父」詹姆士布朗,还是来自英国的滚石乐团?
节目导演Steve Binder(猫王电影里圣诞节目制作人)看到英伦入侵的浪潮,天真地安排滚石作为压轴乐团。该节目还邀请了马文盖伊(Marvin Gaye)、海滩男孩(The Beach Boys)、恰克贝瑞(Chuck Berry)、至上女声(The Supremes) 和史摩基罗宾森(Smokey Robinson) 等音乐人,但布朗是整个节目的重头戏。
詹姆士布朗在为青少年观众带来振奋人心、具有原始力量的表演后,滚石乐队温顺的表演相比大为失色;滚石乐团坦言,若有能发言的权利的话,绝对不会让节目组安排自己在詹姆士之后表演。
拉斯维加斯的驻唱文化电影形容猫王被经纪人制约,只能在赌城「卖艺」,但其实能在拉斯维加斯驻唱是对歌手名气的一大认可。赌场饭店不仅能提供高昂制作费建构舞台、创造优秀的表演效果,甚至能提供价格可观的出演费,以表演来吸引赌客回流。例如女神卡卡50 场驻唱的出演费就高达一亿美元,席琳狄翁每一晚的酬劳为47.6 万美元,玛莉亚凯莉、艾尔顿强、小甜甜布兰妮等音乐人也都有在赌城驻唱过。
上校经纪人完全没有让猫王有音乐突破的机会?到了1970 年代,虽然猫王的巡回演出门票都售罄,但他不再是青少年偶像,职业巅峰时期崇拜他的青少年成年了。大卫鲍伊则是现在青少年的偶像,华丽摇滚中开创了一种新的声音,而他本人也是猫王的大粉丝。猫王的经纪人汤姆帕克上校要求鲍伊为猫王写一首能攻占排行榜冠军的曲子,于是鲍伊写了在1975 年成为热门歌曲的〈Golden Years〉,但猫王并不感兴趣。
不幸的是,鲍伊再也没有机会与国王合作,两年后的1977 年猫王去世。但鲍伊从中得到了一份纪念品:猫王本人的一封道歉信,上面写着:「一切顺利,旅途愉快。」鲍伊在2016 年去世之前一直保留着这封信。
上校为什么要隐藏身份?只是非法移民那么简单?荷兰有一位名叫德克维伦加的记者在猫王过世后收到读者来信,分享汤姆帕克上校的真实身份线索,他随后展开了长达30 年的真相追寻之路,发现帕克于1929 年5 月失踪,没有告诉他的家人或朋友他要去哪里,他没有带走身份证,身上也没有钱。
匿名信写道:
「19 年前有人告诉我的关于这位帕克上校的事。我岳母对我说,如果这个帕克有任何事情曝光,请告诉他们他的名字是范奎克,他在博赫街谋杀了一个蔬菜水果商的妻子。这起谋杀案一直没有解决。查一下,会发现他就在那天晚上去了美国,改了个名字。这就是他不想被人知道的原因。」
维伦加匆忙翻阅报纸上的档案,惊讶地发现,1929 年5 月布雷达确实发生了一起悬而未决的杀戮事件,但最终,不论怎么追查都找不到直接的证据指出上校是杀人凶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