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帝杨坚怎么得的天下 我不做鲜卑人了(1)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曲墨封

字数:5930,阅读时间:约12分钟

编者按:随着俄乌局势的剑拔弩张,冷兵器研究所先后推出了《俄罗斯出兵乌克兰,真是“蒙古后裔”对战“罗斯正统”吗?》《俄罗斯为什么一定要拿下基辅?》两篇文章予以评说。有读者也认为,俄罗斯确实是蒙古化的罗斯人。但是不是蒙古化无所谓,普大帝现在最大的问题恐怕还在于后劲乏力。

而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却还真有胡化的汉人,光复华夏的例子。不要误会,笔者不准备说某个被网文吹得体无完肤的天王,而是想讲歪果历史学者都评价得如神圣一般的“圣人可汗”杨坚。

杨坚的老爹,名叫杨忠。名忠,其实很不忠。18岁时老杨到泰山自费旅游,被路过的南梁军队抓了壮丁。后来梁朝对他还不错,封了官,让他跟陈庆之北伐。但老杨无辜被抓背井离乡,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后来北伐兵败,杨忠回归北魏阵营,多次侵犯南梁。结果他和独孤信被东魏侯景击败,又去投奔南梁,老和尚萧衍不计前嫌,收留了老杨。

三年后,老杨作为萧衍和宇文泰友好的象征,与独孤信一同被放回西魏。但等到南梁爆发了侯景之乱,老杨打起南梁可是一点不留情面,连续干翻南梁萧纶、柳仲礼两员名将,直接把南梁首都江陵周边扫荡一空,打成了一座孤城,此后于谨奇袭江陵,杨忠又立下大功①。论起军事才能,杨忠是要压过于谨一头的。但是于谨在江陵城烧杀抢掠,掳人为奴,作恶多端——“于谨收府库珍宝及宋浑天仪、梁铜晷表、大玉径四尺及诸法物;尽俘王公以下及选百姓男女数万口为奴婢,分赏三军,驱归长安,小弱者皆杀之。得免者三百余家,而人马所践及冻死者什二三”,也是有老杨一份罪过的。

隋帝杨坚怎么得的天下 我不做鲜卑人了(2)

▲于谨

杨忠战功赫赫,又和美男子独孤信、西魏谋主于谨这两个鲜卑大军头建立了亲密的战友关系,这对于其子杨坚是重要的政治资本(尤其是杨坚还娶了独孤信的女儿独孤伽罗)。

隋帝杨坚怎么得的天下 我不做鲜卑人了(3)

咱们论起北周宇文氏的覆灭,不能只看作汉人对鲜卑人的反抗,也不能忽视其中的民族矛盾。当时颇多鲜卑大族支持杨坚篡周,其代表就是杨坚老爹杨忠的老战友家族独孤家和于家,原因也好说——我们不想做鲜卑人了,jojo!

本来北魏孝文帝搞汉化,就是把鲜卑贵族提升为汉人门阀,你们的基础更稳固,家门更荣耀。可是这没照顾到底层鲜卑丘八的利益,被六镇兵变拱翻了。然而时间一长,新起来的鲜卑勋贵又尝到了汉文化的美妙,想要重走孝文帝的老路来。但是北周本朝是六镇中的武川镇出身,反汉化属于政治正确,所以于家、独孤家想要不做鲜卑人,当然需要一个代言人。

隋帝杨坚怎么得的天下 我不做鲜卑人了(4)

▲杨坚的老丈人——独孤信

恰巧北周集团开国时是个股份制非常强烈的政权,充满了部落式的民主。经过宇文护、宇文邕、宇文赟三代的剪伐,杀人无数,独孤信、赵贵、宇文直、宇文宪、王轨等胡族勋贵、宗室先后被诛,集权是集权了,可汉人门阀寒了心,鲜卑勋贵也破了胆,越发怀念起摒弃胡汉之分的孝文帝来。

孝文帝拓跋宏定下的道路理论上是大势不可阻挡的。当然如果像元清那样干脆破坏汉文化就另说了

这时候,鲜卑化汉人杨忠的儿子杨坚,就此趁势而起了。由于杨坚的女婿宇文赟的暴死,杨坚掌控朝政,定计招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五王入京,全部圈禁。这下一来,天下似乎都入了杨坚掌中。

隋帝杨坚怎么得的天下 我不做鲜卑人了(5)

▲宇文黑獭

非也非也,一代枭雄宇文泰还为宇文家留下了一根定海神针,那就是他的外甥——尉迟迥。

说起来,鲜卑勋贵、汉人门阀都支持杨坚,有实力的五王被杨坚圈拿,尉迟迥还能掀起什么风浪?却不知尉迟迥也是平蜀的一代名将,马上祭出一招——地方包围中央。

宇文集团本身就是个关陇省长,庞大的疆域都是攻梁灭齐得的,对东部南部控制都不稳固,尉迟迥煽动地方势力起来围攻杨坚,这些人很多是北齐余党,对宇文家根本没什么忠诚,可是想要灭掉杨坚,裂土分茅的欲望是实实在在的。一时间四方皆叛,杨坚的关中沦为了风雨飘摇中的一座孤岛……

这些叛军里面,尉迟迥拥兵十余万,王谦号称拥兵十余万,沛郡席毗罗拥兵十万……南边的司马消难兵力少点,不过有陈朝的援军。

换你上,怎么办?怕是只有闭上眼睛等死吧。

杨坚不慌不忙,知道王谦“性恭谨,无他才能”,他先忽悠说,王谦你个傻小子离我最近,占了益州,我马上让梁睿带20万大军收拾你。

这是梁睿本传中的兵力数目,而看王谦传则是“隋文即以梁睿为行军元帅,便发利、凤、文、秦、成诸州兵讨之”。

要知道王谦叛乱,“所管益、潼、新、始、龙……等十八州及嘉、渝、临、渠、蓬……十州之人多从之”。梁睿的五州兵力,满打满算估计也就两三万人,可见杨坚当时是真拿不出兵来了。

但是王谦却被吓到,没敢采用谋士提出的“亲率精锐,直指散关”的上策,而是死磕明明可以绕过去的坚城利州,被利州刺史豆卢勣挡了四十天,黄花菜都凉了。后来梁睿过去收拾顿兵坚城的疲兵,以少胜多,势不可挡,都是后话。

说完西路王谦,再说南路的司马消难。司马消难是北齐降臣,手上兵力有限,主要靠当地少数民族,“北至商洛,南拒江淮,东西二千余里,巴蛮多叛”,杨坚派去平叛的王谊到了当地,搜山检水,与这群少数民族打成了拉锯战,最有看头的还是东边的尉迟迥和席毗罗两路。

隋帝杨坚怎么得的天下 我不做鲜卑人了(6)

本来尉迟迥还勾结了突厥人,奈何于谨的儿子幽州总管于翼支持杨坚,把突厥和尉迟迥的联系隔断了,于谨的孙子于仲文更是千里杀出重围从叛军中投奔杨坚,三子一女都被尉迟迥杀害,可见于谨老头儿生前没少说杨忠的厉害,他的子孙都崇拜杨忠的儿子杨坚得不得了。

杨坚让当时的汉人门阀领袖,京兆韦氏家主韦孝宽当讨伐军主帅,对付尉迟迥。而韦孝宽虽然威望高,可只会守城,加上年纪大了,打仗不咋行。但杨坚要借他的威望团结汉族门阀,又要防备他对北周宇文家还有效忠之心,于是让自己的心腹高颎到前线,辅助韦孝宽。

隋帝杨坚怎么得的天下 我不做鲜卑人了(7)

▲玉璧城遗址,韦孝宽曾在此抗击北齐神武帝高欢,将其气死

杨坚另一个心腹杨素先击败洛州刺史宇文胄,攻取虎牢关,打开大军出关中的通道。韦孝宽则率领主力与尉迟迥的儿子尉迟惇大战。

高颎至军中,在沁水上搭建桥梁。尉迟惇见这阵势,在沁河上游纵火筏想用它们烧掉桥,高颎则命人填土以阻火筏。尉迟惇布阵二十余里,想等韦孝宽军半渡而击之;不料,韦孝宽却将军队略作后退,然后鸣鼓齐进。军队一过河,高颎命令焚烧桥,以绝士卒后退之心。因此,士兵作战时一往无前,尉迟惇大败。可以说,韦孝宽老朽已经没多少本事了,此胜全靠小高颎奇谋百出。

韦孝宽乘胜追击,尉迟迥在邺城以南合兵十三万与韦孝宽合战,随后尉迟迥的弟弟尉迟勤又率五万自青州而来,3000铁骑先到投入战场,切向韦孝宽的侧翼,这尉迟老儿用兵也是极有章法。

韦孝宽虽然手握全军主力精锐,但本事不济,并不能击败尉迟迥,被摁着打。关键时刻,杨坚的另一位特派员宇文忻(与宇文皇族同姓但并非同一族)定计让士兵射击在城外搬着板凳吃瓜子的围观群众,高颎、李询也带兵参与到袭击群众当中,可怜的围观群众四散奔逃,冲击尉迟迥军的屁股,宇文忻马上派出大嗓门的别动支队,大叫尉迟军败了,结果尉迟军就这样一地鸡毛地转胜为败,一溃千里……

隋帝杨坚怎么得的天下 我不做鲜卑人了(8)

▲金乡之战

当然,我们不能忽略小于——于仲文在黄河以南的贡献。之所以有援兵从山东青州赶到支援尉迟迥,而没有河南兵力赶过去,因为于仲文带着少量兵力就把河南的檀让和席毗罗收拾了,不然的话这两人切断韦孝宽主力的后路,后果不堪设想。

于仲文以寡击众(杨坚的主力都在韦孝宽那儿了),大破檀让数万大军。于仲文在蓼堤时,诸将都说:“我军从远方来,人马疲劳,不可立即决战。”仲文却令三军立即吃饭,摆阵大战。破敌以后,诸将都请教道:“此前,我军疲劳,按道理不可交战,最后反而克敌制胜,这是用的什么计?”仲文笑着说:“我所率领的将士,都是华山以东地区的人,他们善于速战速决,不应该打持久战。乘势进军,我们所以能克敌制胜。”

随后于仲文一路开挂,击曹州、成武、沛县、金乡,如同砍瓜切菜一般,从河南杀到淮北,不仅彻底收拾了檀让,还解决了淮北的席毗罗。说起来南陈援兵是真没用,徐州总管源雄不理尉迟迥号召,并出兵击退了陈朝毕义绪、曹孝达等部进攻,席毗罗本来是想配合陈军再次攻打徐州的,在叛军原计划里切断韦孝宽后路有檀让就够了,结果两路大军被一员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小将全部收拾了……

于仲文千里横行,所向披靡,有当年刘秀麾下房日兔耿弇平定青齐之威。可惜一战成名之后,小将于仲文晚年乏力,在高句丽战场表现惨淡。而耿弇对战隗嚣时兵败陇坻,也与之相类吧。流星光华,一瞬足矣。

隋帝杨坚怎么得的天下 我不做鲜卑人了(9)

尉迟迥最终被杨坚亲信李询攻破城池(李询是陇西李氏家主李穆之子),自杀身亡。而在蜀中磨叽四十多天攻打利州的王谦也被梁睿收拾了。司马消难煽动的一帮少数民族被平定后,司马消难没了兵力,也只能逃到南陈境内。席卷全国的一场大乱,就此平定。

此战杨坚居中指挥,天下仿佛沙盘推演一般,用人滴水不漏,风轻云淡平定叛局,可以说得天下最容易吗?倘若任何一路失败,让叛军攻陷长安,无疑天下又会如同董卓之乱时那样天崩地裂,重归彻底的乱世!

隋帝杨坚怎么得的天下 我不做鲜卑人了(10)

▲全盛的突厥帝国通过其在北高加索的附庸可萨汗国,影响力可以直抵黑海

大战略家杨坚的手段,当然不止处理一个尉迟迥之乱。他接受北周静帝宇文阐禅让建隋之后,又任命“突厥通”长孙晟使用极为精妙的调略技巧,让横跨欧亚大陆,能够跑到克里米亚半岛揍拜占庭的突厥帝国发生毁灭性大爆炸,此后才能南下攻陈,具体这里就不赘叙啦。

虽然杨坚篡周建隋,也算顺应了大批不想继续做鲜卑人,希图全面汉化的鲜卑勋贵的意愿,但杨坚也做了两件很重要的事,一是取消胡姓恢复汉姓,二是灭陈后赞美南陈乐曲“此华夏正音也”,然后用各种水磨工夫把分裂数百年的南北弥合起来,洗荡胡化之风……

隋帝杨坚怎么得的天下 我不做鲜卑人了(11)

要说弥合南北,就不得不提杨坚生前就定好的修京杭大运河,以及灭高句丽收复辽东的计划。他将爱子杨广派到江都任扬州总管,也是他招抚江南人心的重要手段。只可惜杨广继位后对于杨坚高瞻远瞩的决策执行得过于急切,让一个如花盛世彻底化作了浮云……

当然杨坚的毛病也有,猜忌,文化程度不高,杀了些功臣,定下的法度苛刻。这是黑杨坚的人常常拿出来说道的。

还有个有关杨坚的谣言,是杨坚极为吝啬,发生灾荒之后从不肯开仓赈灾,让百姓出关中找粮食吃。

隋帝杨坚怎么得的天下 我不做鲜卑人了(12)

▲洛口仓遗址

开皇五年“命司农丞王禀,发广通之粟三百余万石,以拯关中,又发故城中周代旧粟,贱粜与人。买牛驴六千余头,分给尤贫者,令往关东就食。其遭水旱之州,皆免其年租赋。”

开皇十二年“有司上言:“府藏皆满,无所容,积于廊庑。”帝曰:“朕既薄赋于民,又大经赐用,何得尔也?”对曰:“入者常多于出,略计每年赐用,至数百万段,曾无减省。”于是更辟左藏院以受之。诏曰:“宁积于人,无藏府库。河北、河东今年田租三分减一,兵减半功,调全免。”时天下户口岁增,京辅及三河地少而人众,衣食不给,帝乃发使四出,均天下之田,其狭乡每丁才至二十亩,老少又少焉。”

隋帝杨坚怎么得的天下 我不做鲜卑人了(13)

▲李世民对于杨坚的治国方针有很大批评

所谓不肯开仓放粮,就是开皇十四年的事情。这是由于民间管理的义仓粮食被百姓支取殆尽,因此无粮可支,才把义仓收归官有。同时,黄河在三门峡地区有砥柱,运粮入关中极难,因此在关东的洛口、回洛粮食储备充足,赈济较易。开皇五年发300余万石赈济,尚且需要百姓去关东就粮,开皇十四年大旱,隋文帝只得亲自带着百姓出关就食,“见口赈给,不以官位为限”。结果后来李世民表示“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

隋帝杨坚怎么得的天下 我不做鲜卑人了(14)

▲旧唐书

然而,《旧唐书 志第二十九 食货下》中却又说“隋开皇立制,天下之人,节级输粟,多为社仓,终于文皇,得无饥馑……”

这就很尴尬了……

综平一下吧。杨坚确实是个鲜卑化的汉人,但如他这样再造华夏的,也只有近千年后的明太祖朱元璋了。现在有些人啊,为了反对民族主义,把杨坚黑得太过头了,实在不好。杨坚的天下不是轻松捡来的,突厥也不是打打嘴炮就能弄爆炸的。杨坚治国,让百姓“得无饥馑”,放在1400年前,已经是非常优秀的政治家了。


①《周书·杨忠列传》:梁司州刺史柳仲礼留其长史马岫守安陆,自率兵骑一万寇 襄阳。初,梁竟陵郡守孙暠以其郡来附,太祖命大都督符贵往 镇之。及仲礼至,暠乃执贵以降。仲礼又进遣其将王叔孙与暠 同守。太祖怒,乃令忠帅众南伐。攻梁随郡,克之,获其守将 桓和。所过城戍,望风请服。忠乃进围安陆。仲礼闻随郡陷, 恐安陆不守,遂驰归赴援。诸将恐仲礼至则安陆难下,请急攻 之。忠曰 :“攻守势殊,未可卒拔。若引日劳师,表里受敌, 非计也。南人多习水军,不闲野战。仲礼回师在近路,吾出其 不意,以奇兵袭之,彼怠我奋,一举必克,则安陆不攻自拔, 诸城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选骑二千,衔枚夜进,遇仲礼于淙 头。忠亲自陷陈,擒仲礼,悉俘其众。马岫以安陆降,王叔孙 斩孙暠,以竟陵降,皆如忠所策。梁元帝遣使送子方略为质, 并送载书,请魏以石城为限,梁以安陆为界。乃旋师。进爵陈 留郡公。

十七年,梁元帝逼其兄邵陵王纶。纶北度,与其前西陵郡 守羊思达要随、陆土豪段珍宝、夏侯珍洽,合谋送质于齐,欲 来寇掠。汝南城主李素,纶故吏也,开门纳焉。梁元帝密报太 祖,太祖乃遣忠督众讨之。诘旦陵城,日昃而克。擒萧纶,数 其罪而杀之;并获其安乐侯昉,亦杀之。初,忠之擒柳仲礼, 遇之甚厚。仲礼至京师,乃谮忠于太祖,言其在军大取金宝珍 玩等。太祖欲覆按之,惜其功高,乃出忠。忠忿恚,悔不杀仲 礼。故至此获纶等,并加戮焉。忠间岁再举,尽定汉东之地。宽以御众,甚得新附之心。

及于谨伐江陵,忠为前军,屯江津,遏其走路。梁人束刃于象鼻以战,忠射之,二象反走。及江陵平,朝廷立萧察为梁(王)〔主〕,令忠镇穰城以为掎角之势。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曲墨封,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