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凯、江疏影主演的《清平乐》正在网台联合热播,本剧讲述宋朝第四任皇帝宋仁宗在任42年,把宋朝带到一个非常鼎盛的"仁宗盛治"的年代故事。
宋朝宫廷为背景的故事反映在影视作品中的不多,而宋仁宗又是宋代比较有作为的一个皇帝,无论是从经济上、文化上,可以说在他任上都达到了顶峰。
据史料记载,在中国历史上前后495位皇帝中,宋仁宗是第一个以"仁"为庙号的皇帝,也是唯一一个配的上以"仁"为庙号的皇帝。他在为四十二年,把宋朝带上了鼎盛时期。
宋仁宗在位时期,政治清明、北宋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他统治的时期被称为"仁宗盛治"。在史上又有“嘉祐之治”之说。
宋朝仁宗时期,
经济上:宋仁宗时期的中国经济尤为突出,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经济产值来自于中国,
文化上:拥有柳永、苏轼、苏澈、苏洵、欧阳修、范仲淹等大词人,唐宋八大家,占了六席,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也是在仁宗时期由画家张择端所画,这幅画就是对当时东京市井小民繁华生活的真实写照。
朝堂上:有晏殊、包拯、寇准、王安石、韩琦等名臣相助。
这也说明宋仁宗是一个很开明仁厚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有495个帝王,唯有赵祯是以"仁"作为名号。
《清平乐》就是根据这段历史,从仁宗时期的前朝以及后宫的生活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现,反应了宋仁宗当政时期的政治开明,人们安居乐业其乐融融。他在百姓中的声望也是很高,据说他去世时,百姓哭倒街头,人们停市哀悼。连辽道宗耶律洪基都痛哭不止,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其人望可见一斑。
一、身世传奇
历史上有名的戏说"狸猫换太子"就是说的宋仁宗,宋仁宗生下后,就被当时的皇帝宠爱的刘娥,冒充为其所生,有其抚养长大,刘娥对赵祯教育的很严苛,管束的也很严格。他在1018年被立为太子,1022年继位,此后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朝政基本有太后刘娥把持,直到1033年刘娥去世后,才真正还政于宋仁宗。
而他的生母李宸妃,也一直在宫中。历史记载,仁宗是到李宸妃去世后才知道她是自己生母的。在《清平乐》里在他十几岁就知道自己亲生母亲是谁,并且不顾一切的去见她,也只是杜撰吧,
一是仁宗的性格过于温和仁厚,可能与刘娥在他小时候过于严苛的管束有关系,这也注定了他不敢也不会违背大娘娘的意志去见李宸妃,
二是历史上宋仁宗在李宸妃去世前,他压根不知道自己的生身母亲一个低等妃子,也不可能去见他。
二、性格仁厚,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以"仁"作为名号的皇帝
而他也确实当得起这个名号,在《清平乐》里有几段不经意的描写:
有一段在朝堂上朝臣们辩论的剧情,因为辩论时间太长,仁宗又渴了又累又困,左看右看想喝口水时,却看到端着水壶的内监昏昏欲睡,就没好意思叫醒他,因为如果他在值守期间睡觉打瞌睡,当着大臣的面那就是死罪。最后直到下朝后才到苗娘子那里猛灌了三大杯水。
还有一次,吃饭时吃到了沙子,硌得牙疼,当别人问他怎么了时,他怕伺候的内监被判罪,就说没事没事,掩饰了过去,从这些小事上确实能看到他性情宽厚,对待臣僚、侍从宽仁以待,也能够约束自己。
对大臣的劝谏如果有道理他也会接受,据历史记载仁宗曾想任用张贵妃的伯父为三司使,被谏臣包拯激烈反对,唾沫横飞溅了仁宗一脸,仁宗只是一边辩解一边自己用衣袖擦脸,还一面接受了他的建议,并没责怪包拯。最后回宫后,对张贵妃说"你只知道宣徽使,你知不知道包拯是御使吗?",正是因为他的仁厚,谏臣们如包拯等才敢于在朝堂上直言劝谏。
三、后宫生活
仁宗一共有三位皇后,一位是大娘娘在的时候给他选定的郭皇后,性格鲁莽没有心计,仁宗对她没有什么感情。在大娘娘去世后,因为郭皇后和两个娘子打架,被废。这在朝廷也引起了很大的风波,言官上书说废后不吉利,一般废后都是昏君所为,但是仁宗这次很坚持,最终郭皇后还是被废。
对于新皇后的人选仁宗自己看上的是灵动美艳的陈熙春,但是因为废后的事与朝堂大臣的矛盾,仁宗做了妥协,只得听从大臣们的意见,选择了将门之女曹丹姝为后。
曹丹姝是仁宗的第二位皇后,在后位上28年,在管理后宫上很有能力,这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在《清平乐》这部剧里,曹丹姝因为出身将门,守礼温和,做事讲究规矩,礼仪周到,是皇后的最佳人选。可惜,因为是大臣们选定的皇后,仁宗并不喜欢,并且听说丹姝是"貌丑不惑君"更是没有一点兴趣,新婚第一天就把曹丹姝一个人晾在新房里。
此后又因为几次阴差阳错,两个人总是话不投机,性格不合,直至入宫五年两个人都没有圆房,也让看剧的网友和粉丝们急得直想骂人。
但是曹丹姝还是有能力的,是个称职的皇后。把后宫管理的井井有条,可以让仁宗有精力去操心前朝的大事情。
历史上的曹丹姝确实是容貌一般,而仁宗又是颜控,据说特别喜欢美色,后宫人数也是众多,有段时间沉迷于后宫美色,身体都有点掏空,被大臣们屡屡劝谏。
因为容貌一般,丹姝始终没能得到仁宗的喜爱,中间有一次还差点要废了她,要立自己宠爱的贵妃张妼晗为后,被大臣们反对才作罢。
而仁宗最爱的是张妼晗,他们初遇时,张妼晗才15岁,因为家境贫寒,从小就做舞女,性格不受管束,做事张扬任性,深得仁宗喜欢。行事风格上不同于曹皇后的循规蹈矩、刻板、乏味,在仁宗眼里、在后宫什么都讲规矩的地方,无疑是一股清流,所以仁宗的最爱应该就是张妼晗。
有人把仁宗对于张妼晗的爱比做"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因为杨玉环喜欢荔枝才有了《长恨歌》里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而《清平乐》里因为张贵妃喜欢吃橙子,同样要耗费人力从很远的地方进贡过来,几乎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的翻版。
剧中还有一个和仁宗一起长大的苗禾儿,两个人也是感情深厚,仁宗对她的爱可能更多的是亲情,如手足一般,在张妼晗未入宫前,也可以说苗娘子是仁宗的最爱,所以,她有了仁宗的第一个孩子"徽柔",但是自从张妼晗入宫后,她就夺去了仁宗所有的爱,成了仁宗心头的"白月光"和"朱砂痣"。
因为《清平乐》这部剧是把帝后作为男女主角来描写的,有一定的倾向性,更多的篇幅描写的是曹皇后的贤良淑德,张妼晗的人设就是很嚣张跋扈,没有什么头脑,行事刻薄毒辣没有底线。许多人看剧都是磕帝后CP的,在张贵妃上线后,都嚷着要弃剧,甚至牵连到演员本人都遭到了网络暴力。
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张妼晗并非如此,既然能得到仁宗的宠爱肯定也有她的可爱之处,据说张妼晗做贵妃后想给她伯父升职,因为大臣的反对没能达成,她还挺理解仁宗的。他们相爱了14年,在张贵妃31岁时因病去世了,死后仁宗追封她“温成皇后”,并以皇后礼仪安葬。
据历史记载,仁宗确实最爱的是张贵妃,中间还有过想立她做皇后,把曹丹姝废掉的想法。只是因为大臣们的反对才作罢,说明他对皇后曹丹姝确实不爱,曹皇后一生也没有生下孩子。因为仁宗一直没有存活下来的儿子,最后收养的宗室子弟赵宗实是被皇后抚养长大,就是后来的宋英宗。
四、《清平乐》是正午阳光的又一部力作,
人们都说正午出品必是精品,又因为有王凯、江疏影、杨玏、喻恩泰等倾情出演,被人们寄予了厚望。
目前看来,该剧一直沿袭了正午制作精良的风格,无论是服装造型还是礼仪等,都是沿袭一部正剧的精良风格。只是一部70集的剧,剧情有些拖沓,尤其是前几集大臣朝堂上辩论的戏,台词太多,看得有些昏昏欲睡。
而在后宫的戏中,因为多数人是想看皇帝宋仁宗和皇后曹丹姝的感情戏的,没想到皇后在入宫后过得那么憋屈,尤其是张妼晗出场后,她的跋扈任性、恣意妄为,并且狠辣刻薄没有底线,让人们切齿。可是这样的人却深得仁宗的喜爱,可以说仁宗对她的宠爱没有底线。都说“被宠爱的都有恃无恐”,在剧中张贵妃可能就是仗着官家的喜欢,在后宫横行无阻,有恃无恐的。
目前一部分人因为是帝后CP的死忠粉,扬言张贵妃下线之前弃剧了,也有一部分认为张贵妃演的不错,历史上仁宗确实不喜欢皇后,一直喜欢的就是张贵妃啊。还有一部分人因为内侍张茂则对皇后诸多保护,开始磕“草帽CP”当然那也是不可能的,只能说明演员演得好让观众入戏太深了。
最近这种争议已经升级到了演员身上,王凯因为扮演的宋仁宗在剧中不喜欢皇后,并且泛爱被称为"大猪蹄子"。当然有争议也说明人们追剧的热情,以及正午剧的收视热度。
写在后面:
正午的剧确实是值得一看,这部剧,无论是主角配角,哪怕是一个宫女演技都在线,没有拖后腿的。沿袭正阳光以前的精良制作,但是和《知否》、《大江大河》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可能也与导演执导能力有一定的关系。这部剧的导演是张开宙,属于正午阳光的新一代导演,与导演过《琅琊榜》等剧的孔笙、李雪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也因为当初《清平乐》在做宣传时,更多的宣传其是作为一部历史正剧来宣传的,实际上更多的是通过描写后宫的生活来反映朝堂的事情,所以,而且有些人物过于脸谱化,比如张妼晗,只演出了她的嚣张跋扈,不懂一点人情世故,没有一点情商,这样的人在皇宫里即使有皇帝保着,可能也难以存活。太过肤浅,既然仁宗那么爱她应该不只是这样的无脑吧,可能编剧更想突出曹皇后的贤良淑德,才把张妼晗写得如此不堪吧。
《清平乐》这部剧,更适合把它作为后宫宫斗剧来看,在看后宫宫斗的同时也了解那段"仁宗盛治"的历史,了解历史上耳熟能详的大诗人范仲淹、欧阳修,了解思想家王安石的变法,以及宋夏之战的惨败的历史。
至于皇帝的后宫,曹皇后在后位28年肯定有她过人的能力和品格,就像剧中曹丹姝说的"做不了你的妻,愿做你的臣",她确实把后宫管理的井井有条。而张贵妃作为宋仁宗的宠妃,肯定也不会像剧中演绎的那么不堪,否则仁宗也不会爱她14年,直到她生病去世还追封她为"温成皇后"。
所以,冠以正剧的未必是正剧,历史都是后人写的,更多的有演绎的成分在里面,目前好剧还在继续,让我们继续观剧。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