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东北有冬季胎吗(在东北有一种绵软叫胎歪)(1)

【胎歪】方言。意为软瘫、堆碎;垮台、泡汤。

一是意为软瘫、堆碎:【例句1】他昨天还好好的,今天就胎歪了,听说得了癌症。【例句2】还没动真格的就吓~啦。

二是指垮台、泡汤,是人或事物状况达到了无法治愈或无法挽回的地步,有完蛋的意思。:【例句1】定好的事儿,这下全~啦。【例句2】 我们的老板因卖假冒产品被执法部门抓走了,这下子这个店胎歪了。

只有东北有冬季胎吗(在东北有一种绵软叫胎歪)(2)

满语“胎歪”(tāiwai),现今仍常用于北方民间。它有时是一种形体表现,有时是一种精神状态,二者往往有相辅相成的互动效果。在形体,“胎歪”(tāiwai)是瘫软疲沓的坐姿或者躺姿;在精神,“胎歪”(tāiwai)是无精打采、手足无措的萎靡不振。

于此,倒是迎合了“胎歪”(tāiwai)二字的本质与内涵——“胎”(tài),名词,会意。本义为“胎儿也姿态,姿势与状态”。“歪”(wāi)形容词,会意。合不、正二字为一字,“不正”为歪。本义为“不正,偏斜”。地道的北方人,在使用这个词儿时,其声调也是别有韵味——“胎歪”(tāiwai) ,“胎”(tāi),一声,略长;“歪”(wai),轻声,短促。

其实,“胎歪”(tāiwai)在民间还有一种表现,那就是不坚挺、不硬实的“绵软”。多指代那些腰腿还没长结实的婴孩或尚不能自如行走的动物幼崽。

只有东北有冬季胎吗(在东北有一种绵软叫胎歪)(3)

举例说明——

【例句1】“她把大块面碱研碎,加点面起子(小苏打),用水融化后倒入发好的面中,盆里不断向外排气,鼓起的面立即‘消肿,酸味慢慢除掉,再往盆里加干面,反复搋和,直至挺住个、不胎歪、不粘手为止。”(《想起儿时的大饼子》)

【例句2】“一天晚上,他正在赌场寻找能赏他小钱的主时,一拨胡子冲了进来。他们用包着红布的手枪顶住了赢家的腰。那帮平时趾高气扬的有钱人此时全都胎歪了,一个个乖孙子似的把钱交了出来。”(湛卢使用者《山汩》)

【例句3】“由于营养不良,我得了软骨病,就像姑姑们说的,‘你像个胎歪鸡崽子似的。”(《彪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