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很受人们的欢迎,但是,即便是名著,也不免有穿帮情节的出现,《水浒传》中也有这个情况。而且《水浒传》中最大的穿帮情节,可以说是公开侮辱读者智商。那么,穿帮情节是什么呢?
《水浒传》穿帮情节
在《水浒传》里的英雄豪杰,各个都是仗义疏财的好汉,英雄豪杰用银子结账、用银子打赏,是常见情景。但是,就是这样的常见情景,却是它最大的穿帮情节之一。
银子购买价值高
在书中有这样的情节:吴用前往石碣村,游说阮氏三雄,用了一两银子买了一瓮酒,二十斤牛肉,一只大鸡。从这个例子,我们可清晰的知道书中银子作为货币,被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并且,从此例子可见银子的购买力是很大的,可以买到很多的东西。这一观点在吴用假扮算命先生时,开口就要卦金一两银子,他的这一做法,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漫天要价,这也是银子购买价值很高的一个证明。
甚至,李逵拿着宋江赠的二十两银子去接母亲的路上,遇到李鬼,给了他十两银子,说的是让他改换个营生。可见十两银子,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几个例子都是对银子价值高的有力证明。
银子购买价值低
可是让人感到混乱的是,文中不仅有银子价值高的情节,还有银子价值非常低的情节出现。何涛得知弟弟何清掌握着劫取生辰纲的强人的重要线索,"慌忙取一个十两银子放在桌上",要何清快讲,并说: "银两都是官司信赏的,如何没三五百贯钱?"按照书中对生辰纲的设定,生辰纲一案涉及到当时的大权臣蔡京,此处的"三五百贯钱"是说何涛给的十两银子,并非朝廷的商银,也就是说"十两银子"与"三五百贯"等值,这一银、贯比价大致为 1:50。银子与上文所述相比,已经贬值。
生辰纲的真正价值
只是,按照这样的换算比率,梁中书送给自己岳父的生辰纲的价值在书中明言是十万贯。按照上文得出的1:50的换算比率,十万贯就只有2000两银子。可是两千两白银如果换算成白银的话就是,每个军士就需要担着一百八十多斤的担子赶路,这并不现实。
也就是说,生辰纲既然是让军士挑着担子赶路运送,就意味着重量要比每人一百多斤的重量更低些,可重量低就意味着不足200两银子。在《水浒传》这样的送人就是几十两的世界中,给当世权臣送两千两不到的礼物,还不惜派出十五人的押运队伍,而且在押送人员的配置上周密筹划。
可是,价值仅 2000 两银子的生辰纲,怎么可能会弄得天下好汉闻风而动,人人皆想据而有之?怕是晁盖这样出手阔绰的土财主根本不会去抢何况生辰纲到手后,加上成功后,还要在八个人之间进行分配,晁盖所得份额,当然不可能是全额。 他会对区区这2000两银两动心?所以,按照小说中的逻辑,一千一百多斤的金珠宝贝仅仅相当于价值 2000两银子的十万贯钱,不仅是和之前文中银子价高的自相矛盾,可见《水浒传》作者对黄金、白银之间的价值之比也是全然无识。这简直是公开侮辱读者的智商。
更好笑的是,在文中还有为救卢俊义,柴进、戴宗找到蔡福,将出一千两黄金,要其周全卢员外性命。既然《水浒传》成书于明代,那《明史》记载,洪武年间钞法比例为: "银一两,四贯准黄金一两。"就是说,一两黄金,价值四两白银。考虑到金、银都是金属货币,贬值的可能性极小,按照当时大致的金、银比例,柴进携带的 1000 两黄金大约相当于 4000 两银子,远远贵于价值 2000 两白银的生辰纲。 这就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 柴进能随身携带价值远远大于生辰纲的 1000 两黄金上路,何以梁中书对价值仅 2000 两白银的生辰纲的押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在书中结尾处有,武松征方腊惨胜后,因为自己已成废人,不愿进京朝觐,留在杭州六和寺出家。之后宋江禀过朝廷,宋徽宗封武松为清忠祖师,"赐钱十万贯,以终天年。"上文已经分析过,"生辰纲"的价值就是十万贯,也就是说宋徽宗直接赏了武松和名动天下的生辰纲等值的银钱?更可笑的是,宋江回乡探亲一次,就收到和生辰纲等值的路费。即便宋朝有钱,皇帝可以随意大额赏赐臣下,可与生辰纲等值的赏赐,这怎么看都说不过去吧?
《水浒传》穿帮原因总结
其实《水浒传》里的英雄是根本不可能使用银子的。众人皆知,《水浒传》的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可北宋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流通货币,只有皇帝赏赐大臣,或者北宋朝廷向北方游牧民族纳岁币时,才会用到银子。当时政府有禁令,民间不允许使用银子,平常百姓日常消费时,只会用铜钱,以及当时的纸币"交子"。
在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后,将徭役、田赋集中收取,银子已开始正式作为流通的货币,银两作为日常的货币已经经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此中国进入了以白银、铜钱共用,以白银为主的新时代,对于中国货币历史来说,这是一件划时代的重大事件。这是穿帮情节之一,而此书的作者因为受到时代背景的限制,错将发生自己所处在明末的事情,安在了北宋年间的故事上,恰好反映了这个货币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可以说,这是《水浒传》无心插柳的一个作用吧。
穿帮情节二,由生辰纲推算出的书中混乱的银钱换算比,白银既有购买力很高的情况,又有价值很低的情况,两相矛盾。如果,联系史实,按照历史中的货币换算比,"智取生辰纲"的情节根本没有存在的价值。即便联系到故事发生的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富足的朝代,大宋王朝国库里的钱也不可能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生辰纲"的价值是书中写的那样高,皇帝根据自己的意志与喜好任意赐钱给手下臣子,具体数额往往大得不可思议,严重失实。
由于作者在撰写《水浒传》的过程中,根本没有客观考虑过钱币之间的换算关系与购买价值,甚至可以说对货币的真实价值一无所知,因而过度夸张,以致产生了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情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