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宋江怒杀阎婆惜的故事(从小说水浒传中宋江怒杀阎婆惜)(1)

水浒传宋江怒杀阎婆惜的故事(从小说水浒传中宋江怒杀阎婆惜)(2)

水浒传宋江怒杀阎婆惜的故事(从小说水浒传中宋江怒杀阎婆惜)(3)

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第二十一回,主要写了宋江怒杀阎婆惜的故事。这宋江是谁?是号称“山东及时雨”的宋公明”。宋公明为啥要怒杀阎婆惜呢?原来这与阎婆惜逾越宋江的底线有关。

话说这阎婆惜母女俩原是东京人氏,到山东郓城县投亲不着,被宋江收留,阎婆惜成了宋江小妾。可是,这阎婆惜不是安分守己之人,又和宋江的同事张文远好上了。对此,宋江很大度,不与阎婆惜计较。阎婆惜母亲看不下去,一天把宋江强拽回家,要她与阎婆惜重归于好。阎婆惜对宋江的到来,冷眼相对,宋江睡到半夜就起床走了。可走到半路,忽然发现招文袋忘带了,于是回头去取。招文袋里装着梁山晁盖写给宋江的信。可是,阎婆惜已经把招文袋抱在怀里,要宋江答应她提出的条件,宋江一一答应。可有一个条件宋江不能答应。就是让把收梁山晁盖送的100两黄金也给她。晁盖等人劫生辰纲败露,衙门要去缉捕他们,宋江通风报信,为此晁盖上梁山后,派人给宋江送了100两黄金。宋江并未收下全部黄金,所以拿不出来。阎婆惜又不信他的解释,一定要天明报官。于是,宋江没有办法,只得满腔怒火地把阎婆惜杀死了。

人们读《水浒传》到这里,大多是同情杀人者宋江、痛恨风流婆娘阎婆惜的,认为她该杀。宋江杀死她,完全是她咎由自取。因为她逾越了宋江的最后底线。人做什么事情都是有底线的,这个底线是不能逾越的。宋江的底线是什么?是不能暴露他私通梁山的事,更不能索要那100两金子。宋江必须把招文袋要回来,烧掉晁盖写给他的信。不然的话,就会大祸临头,祸及父亲兄弟。可就在这个关键性的问题上阎婆惜不明白,她只看到了那一百两黄金,没有看到问题的严重性,没有看到死亡正在一步步向自己走近。结果,黄金没要到,反而丢了自己的青春小命。

水浒传宋江怒杀阎婆惜的故事(从小说水浒传中宋江怒杀阎婆惜)(4)

水浒传宋江怒杀阎婆惜的故事(从小说水浒传中宋江怒杀阎婆惜)(5)

水浒传宋江怒杀阎婆惜的故事(从小说水浒传中宋江怒杀阎婆惜)(6)

水浒传宋江怒杀阎婆惜的故事(从小说水浒传中宋江怒杀阎婆惜)(7)

事实上,在今天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像阎婆惜这样一类的人。他们得理不让人,只看到利益,而看不到危险。有时候,他们做事不考虑后果,提一些无理要求让立即解决,一旦解决不了,他们就铤而走险,做出一些出格的事。自然界的规律是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走向反面。水满则溢,月圆则缺。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底线,道德有底线,法律有底线,机关规章制度有底线,做人也有底线。如果你是一个电工,就非常懂得做电工的底线。这个底线就是操作规程,逾越了就要出事故,就要伤人死人。因此,在今天社会生活和职场中,每个人要遵守的底线很多,你逾越突破了那一条底线,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轻者受处理,重者可能触及法律,甚至判刑坐牢。

很早以前的小学课本上有一篇寓言,说的是两只老山羊过独木桥,它们都走到了河的中间,两只老山羊互不相让,一只让另一只退回去,让它先过;另一只山羊让那一只先退回去,让它先过。两只山羊谁也不愿退回去,争着吵着就用头上的角抵了起来,最后的结果是两只山羊都掉到水里淹死了。这篇寓言说明一个问题:退一步海阔天空,互不相让两败俱伤。在小说《水浒传》中,如果阎婆惜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见好就收,后退一步,不突破宋江的底线,就不会惹来杀身之祸。正是她的欲望逾越了宋江的底线,一害了自己,二害了宋江,落得个两败俱伤的下场。

因此,我们办什么事都要进行换位思考。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想一想,考虑一下对方的底线是什么?怎么才能使问题处理得双方都能够接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正确对待和处理各种矛盾,干事创业立于不败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