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句话:“我比窦娥还冤啊!”可见“窦娥冤”早已深入人心,窦娥也成为大家心目中冤屈的代表性人物。然而,窦娥她,真的有那么冤吗?小编并不这么认为,因为有一个人比窦娥还要冤---他就是被许多人唾骂的大贪官:桃杌。

窦娥是如何伸冤的(这才是真相在窦娥冤中)(1)

单单从原文中看,桃杌这个人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贪官,贪财还无用(不能查明窦娥的冤屈),不仅无用而且残暴(逼问不出就大肆用刑),正是由于他的昏聩,才让窦娥这个孝顺、善良又安分守己的弱女子最后含冤死去,酿成千古奇冤。

窦娥是如何伸冤的(这才是真相在窦娥冤中)(2)

等到了官府,主审楚州太守桃杌这时便出场了,他出场第一句台词就是:

“我做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若是上司当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门。”

第一句话就把自己的形象给抹黑了。为官者,拿家国之俸禄,敬百姓为父母,可这桃杌倒好,一开口就是要钱,好咧,不用看了,贪官一个!不过,诸君……桃杌他,真的“贪”吗?

我们不妨看下当时的元杂曲里的官吏们都是怎么说的:《张孔目智勘魔合罗》中河南府县令说:

“我做官人单爱钞,不问原被都只要。”“但来告的,都是衣食父母。”

《救孝子贤母不认尸》中无名官人言

“我做官人只爱钞,再不问他原被告”

《包待制智赚灰阑记》中郑州太守苏顺道:

“今后断事我不嗔,也不管他原告事虚真,笞杖徒流凭你问,只要得的钱财作两分分。”

再有《都孔目风雨还牢末》里边东平府尹尹亨称:

“做官都说要清名,偏我要钱不要清;纵有清名没钱使,依旧做官做不成。”

几乎大部分的元杂曲都反映了这么一个情况,那么究竟是当时社会普遍现象呢还是另有隐情?小编特意去查了一下:原来,在元代初期,1276年包括之后的比较长一段时间内,军官甚至州、县官吏都是没有俸禄的,官吏的个人生活包括官僚机构的运作很大程度上只能靠收取原被告的诉讼费来维持。官员判案收取诉讼费是当时社会官僚机构运行的一种方式,并且非常普遍。也因此,桃杌要收取诉讼费的行为是很正常的,并不能作为他是贪官的证据。

继续来推敲,既然桃杌要收取诉讼费,不然就不给判案,那么到底谁交了诉讼费呢?原文里并没有特别说明。我们无法断定张驴儿和窦娥到底哪个交了诉讼费,文中也并没有指出张驴儿勾结官府或者如何如何,那么桃杌因为贪污而偏袒张驴儿,也是无从说起的。再看在窦天章为女儿窦娥平反的时候给桃杌的定罪:

“州守桃杌,把该房吏典,刑名违错。”

窦天章被作者关汉卿描述成了大清官,连苦主本人的亲人都只认为桃杌只是“违错”,只是过失罪,而不是贪污,执法不公。

窦娥是如何伸冤的(这才是真相在窦娥冤中)(3)

再说桃杌是非不分,错杀好人,这一点也很冤枉。我们回顾一下案件:张孛老被毒死以后,张驴儿威胁窦娥未果,两人到了公堂上,并且张驴儿是原告,窦娥是被告,告的就是窦娥毒杀张孛老。窦娥在公堂上说:

“大人你明如镜,清似水,照妾身肝胆虚实。那羹本五味俱全,除了外百事不知。他推道尝滋味,吃下去便昏迷。不是妾讼庭上胡支对,大人也,却教我平白地说甚的”

当时可没有我们现在的技术,也没有监控或者指纹化验什么的,那么一个是被害人的儿子,一个是被被害人逼迫过的嫌疑人,谁更像嫌疑人呢?根据已知的证据,桃杌一开始把窦娥当做犯罪嫌疑人是无可指摘的。要知道,就连窦娥的父亲窦天章也是因为窦娥的冤魂找到他才开始翻案的。我们反推一下,倘若窦娥的冤魂没有找到窦天章,倘若这件冤案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窦天章应该也会做出和桃杌一样的判断吧。连作者认定的清官都是这样的反应,桃杌又怎么能被称为是昏官呢?

窦娥是如何伸冤的(这才是真相在窦娥冤中)(4)

人人都说窦娥冤,很是为她鸣不平,窦娥死后终于得以沉冤昭雪,而桃杌作为贪官昏官代表却被人唾骂到如今,嗨呀,明明桃杌才是更冤枉那个!

最后,既然桃杌不算昏官也并没有贪污,那么窦娥的悲剧究竟是谁造成的呢?明日小编再为大家一一揭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