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丈夫是抱养的孩子

她悉心照顾他的养父母

心疼叔叔婶子

她把他们接到了自己身边

挂念无儿无女的姑姑姑父

她又把他们接来照顾

37年间

她赡养了六位与她

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老人

她就是北务镇道口村

村民吴淑玲

因为善良她也入围了

“2019北京榜样”

名扬全市

农村里的吴桂玲奇怪身影(37年赡养6位非亲非故老人)(1)

吴淑玲为婶子修剪指甲

面对叔叔婶子无人照料 她毅然扛起重任

吴淑玲是一位有着22年党龄的普通党员,与丈夫结婚的37年间,她无怨无悔地赡养了六位与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近亲。传统的中国家庭,是以血缘为单位组成的,而在她的家庭却和上辈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1983年,吴淑玲经人介绍嫁到了北务镇道口村。因为丈夫是家里抱养的,而且养父母的近亲也 没有子女,都要依靠这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她的丈夫经常开玩笑地说:“进了这个家,钱没多少,就是老家儿(父母)多。”从那个时候起,她时刻提醒自己两个字——责任!

早年,家里承包了果园,为了多些收入,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吴淑玲和别人学着在果树地下种植粮食和蔬菜,其中的辛苦自不必说,“这是当时我们家唯一的经济来源,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后来她又先后迎来了自己的两个孩子,在喜悦的同时,也倍感压力。全家上下老老小小,都得靠她和丈夫照顾,而她就像被安装了“马达”一样,时刻都充满了对生活的憧憬。虽然一家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经济也没有那么富裕,但是生活在一起却也其乐融融。

就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一天丈夫心事重重地找到她,欲言又止。心细如丝的她一眼看出丈夫有心事,再三追问下,丈夫才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叔叔、婶子现在年岁大了,要不……要不……”听到这里,吴淑玲二话没说,第二天就收拾好屋子,把叔叔、婶子老两口接过来一起照顾。“凡事儿咱俩多做点,就是多两双筷子的事儿。”然而,照顾老人远不止吴淑玲口中的“两双筷子”的事儿,老人的日常起居、头疼感冒、吃喝拉撒等等,都要她亲力亲为,但她却从来都没有抱怨过。

老人接连生病 她和丈夫守在床前尽心照料

1991年从养父病倒直至去世,吴淑玲和丈夫守在床前喂水、喂药、抱上抱下、流泪流汗,老人临终的时候,她和丈夫一起为他穿好衣服。都说为死人穿衣服害怕,她却说:“我一点也不怕,因为送走的是我的亲人,这是我的责任。”

1997年,在党支部的培养下,吴淑玲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从举手宣誓的那一刻开始,她就立志要脚踏实地为党旗增光。她孝敬老人的事情在村子里传开了,大家无不为她竖起大拇指,人人称赞。后来,她连续六年被评为优秀党员,她的家庭在2017年被评为“区级和谐家庭”。

在吴淑玲和丈夫的精心照顾下,养父母安享晚年,之后相继去世。随后她又得知久无儿无女的姑姑、姑父无人照顾的消息,同样立刻把老两口接来照顾。当时姑父卧床不起,求医问药、洗澡擦身的任务再一次落到吴淑玲的肩上。在她无微不至的照料下,姑夫卧床的这段时间没有长一个褥疮。为了让老人心情愉悦,家里买了音响,让家里有了歌声,也有了笑声。

因为她善良、孝顺 孩子们把她当作榜样

吴淑玲是个性格乐观的人,虽然照顾老人很辛苦,但是在闲暇时间也喜欢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如秧歌、舞蹈、舞龙、舞狮等,还时常给老人们讲活动中的有趣见闻,让老人们也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

2005年,80多岁的姑姑去世了。2012年,叔叔也走了,临终的时候他说:“我没有儿子,可这辈子我比有儿子的不差,我真是修来的福分,有这么个好儿媳!”

虽然与这6位老人都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吴淑玲却如亲人般对待他们。如今她的婶子已经86岁了,身体非常好,全家四世同堂,其乐融融。吴淑玲的大孙子平时都会说:“太太的事情抢着做,奶奶的事情必须做,爷爷的事情偏要做。”孝顺是美德,不能停留在嘴上,要言传身教!

吴淑玲是亿万党员中的普通一员,她在党旗下宣过誓,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只有日常生活中脚踏实地的点滴,她说,只有这样,才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对得起当初在党旗下的宣誓。

农村里的吴桂玲奇怪身影(37年赡养6位非亲非故老人)(2)

吴淑玲

农村里的吴桂玲奇怪身影(37年赡养6位非亲非故老人)(3)

为婶子擦手

农村里的吴桂玲奇怪身影(37年赡养6位非亲非故老人)(4)

饭后为老人擦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