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周文王第十子聃季就封于沈国,其后遂以国为氏。今江南一带的沈姓皆是聃季的后裔,故有“江南无二沈”之说。据浙江余姚市公安局2012年6月统计,全市户籍人口中有沈姓22116人,居各姓人口第八位。各乡镇街道几乎都有沈姓聚居的村坊,其中直接冠名“沈家”的自然村有15个,带沈字的行政村则有兰江街道沈湾村。按迁徙渊源及聚居地的不同,余姚沈姓又分好多支派。

沈姓氏由来(江南无二沈浙江余姚沈姓)(1)

沈湾沈氏,又称江口沈氏、姚西沈氏、姚邑沈氏。迁姚始祖沈直,号介庵,山东人,北宋庆历六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神宗时因对王安石变法有异议而被斥,迁居余姚县凤亭乡江口村(今兰江街道沈湾村)。该族是余姚沈姓中最为显赫的一支,人才辈出,累世簪缨,近当代农业科学家沈宗翰、台湾清华大学校长沈君山父子更是名扬海内外。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号“忠清堂”。宗谱始修于清康熙年间,今存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四修本《姚西沈氏宗谱》全六册,藏上海图书馆。

沈姓氏由来(江南无二沈浙江余姚沈姓)(2)

沈姓氏由来(江南无二沈浙江余姚沈姓)(3)

半霖沈氏,迁姚始祖沈洪,字源一,南宋时判绍兴路余姚州事,遂自金华东阳迁居余姚城南半霖村(今属兰江街道),祠堂号“聚顺堂”。明万历年间吏部尚书沈应文、明末抗清英烈沈之泰皆出是族。宗谱始修于清嘉庆年间,今存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二修本《余姚半霖沈氏宗谱》全四册,藏上海图书馆。宋末,半霖沈氏裔孙沈道五迁居姚北浒山,称梅川沈氏,祠堂号“敦本堂”。清道光《浒山志》作者沈煜、胜山抗英义士沈贞、光绪年间出使日本的沈文荧诸人,皆出是族。今存民国十四年(1925年)三修本《余姚梅川沈氏宗谱》残十册藏于民间。

沈姓氏由来(江南无二沈浙江余姚沈姓)(4)

兰风沈氏,迁姚始祖沈思,字持正,北宋元丰年间自湖州东林山迁居余姚县兰风乡龙舌村(今属黄家埠镇),祠堂号“肃雍堂”。自沈思起,其排行字辈为: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位切和羹重,恩叨醉酒深,载歌春兴曲,情竭为知音。晚清时,兰风沈氏陆续前往上海经商并致富。今存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五修本《兰风沈氏宗谱》全十六册,藏宁波天一阁等。该谱由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财政部长孔祥熙等名人题词作序,可见当年兰风沈氏之兴盛。

沈姓氏由来(江南无二沈浙江余姚沈姓)(5)

沈姓氏由来(江南无二沈浙江余姚沈姓)(6)

云楼沈氏,迁姚始祖沈鉴,字华丰,南宋时迁居余姚县云楼乡(今属马渚镇),祠堂号“敦伦堂”。二十三世起,排行字辈为:秉守宗勋,孝友传家,宏敏克绍,奕世永昌。今存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修本《余姚云楼沈氏宗谱》四卷,藏国家图书馆。

姚江沈氏,迁姚始祖沈瑞林,字履通,清雍正年间自山阴县蓬山迁居余姚县城石巍桥,祠堂号“聿怀堂”。今存民国七年(1918年)一修本《姚江沈氏宗谱》全二卷,藏上海图书馆。

峙岭沈氏,迁姚始祖沈林十五,相传六百年前自慈溪县师桥迁居余姚县四明乡(今属大岚镇),后衍为元、亨、利、贞四派。祠堂号“忠清堂”,始建于清道光四年,1990年重修。

沈姓氏由来(江南无二沈浙江余姚沈姓)(7)

沈姓氏由来(江南无二沈浙江余姚沈姓)(8)

虎潭沈氏,始迁祖沈恺,字庆南,元明之际自越西梅牌楼迁居慈溪县梅岭(今属余姚市陆埠镇),因有巨石俨如虎,其下有潭深不可测,故称虎潭。祠堂号“崇文堂”。今存清末残本《虎潭沈氏宗谱》九卷,藏市文保所。

姚北沈氏,迁姚始祖沈天财,清乾隆年间自绍兴县楝树下迁居余姚县马家路(今属慈溪市宗汉街道),祠堂号“文肃堂”。今存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一修本《姚北沈氏宗谱》全四册,藏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古越东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