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翔华 彭翔华讲汉味童谣 今天

彭翔华唱武汉童谣,讲武汉文化(78)

立秋了,快出伏了,七月初七快到了,天气还是这般燥热,武汉人口中的“秋老虎”一个接一个,依旧肆虐。

想起旧日情景。夜幕降临,小孙儿热得睡不着,在竹床上仰面看星星,老祖母(武汉俗称“太”)一边摇着扇子,一边讲着古老的故事,唱着古老的歌谣:

年年有个七月七,

天上的牛郎会织女,

牛郎本是织女的夫,

织女本是牛郎的妻。

老祖母说,七夕这夜晴好,表示织女心情舒畅,如果天涩落雨,则是她悲伤的泪水。

唱着,讲着,摇着,小孙儿进入甜美的梦境......

女不祭灶,男不拜月,中国传统节日受众面不一,有些是全民的,有些只属于一部分人,除了性别之分,还有老少之别,比如重阳节,则是老年人的专属。

七月七也叫七夕节,乞巧节,是女人们(主要是女青年)的节日,殊不知,在历史上它也曾是男性学子的节日。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中国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整整1300年。将相本无种,文章可立身,千百年来,读书入仕为人间正途,吸引了无数不惧坎坷、不畏挫折之人。

千军万马,独木之桥,能通过者毕竟是少数,多数名落孙山者,不会责备自己天分不足,工夫不深,只会感叹文运不济。人们笃信,是那些掌管文运的神仙们在操弄着这一切。

传统中的文神还不止一个,仅道教奉祀的就有五位神明,即“文昌帝君、魁星星君、朱衣神君、纯阳帝君、文衡帝君”等,相传此五神皆有护持文运之职能,因而成为士人学子敬奉之对象,故合称“五文昌”,又称“五文昌夫子、五文昌帝君”等。除此以外,各地或有加奉“至圣先师、仓颉先师”等神圣者,还有比干、范仲淹、包拯、文天祥、许仕林(许仙与白蛇的儿子)、刘伯温等众多文曲星。

五文昌中,与人们最为亲近的是魁星星君。魁星又称魁首、魁星爷、大魁夫子、大魁星君等,也是文曲之一。有关魁星的故事传说很多,如“魁星点斗、独占鳌头、大魁天下”等。据说魁星满腹才华,却因相貌极其丑陋,连续三次考状元均未得中,一怒之下,他将装书的木斗踢掉,投江而死,天帝悯之,让他化为神灵,主管文运。

魁星的寿诞之日,正好是七月初七。每逢这天,一些尚未考取功名的读书人,都会去魁星楼、魁星阁以及一些庙观礼拜魁星,以求考运亨通,功名有加。还有一些活动,如七夕当日刻画、张贴“魁星踢斗图”等。

魁星踢斗这招怎么学(魁星踢斗女儿乞巧)(1)

明代黄道周《魁星点笔》 (资料图片)

魁星信仰兴于宋代,自此久盛不衰,各地都有魁星楼、阁、塔之类的建筑。“七夕拜魁”在清代最为盛行,科举废止后,祭拜之事当然也就烟消云散了。现在,一些地方恢复了传统活动,但这只是文化仪式而已,不是节日。

璀璨的夜空,遥远而神秘,奇异的天象曾引起先民们的无限遐想,银河、北极星、北斗南斗、二十八宿等,人们根据自己的想象,赋予了它们许多美好传说。和魁斗一样,银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从关注到联想,从咏唱到故事,从祈愿到寄托,最终星宿崇拜与祭祀祈福融合演变,形成风俗,并流传至今。

一年一度,鹊桥相会,是织女最快乐的时光。人们相信,此刻有求于她,她会毫不吝啬地将自身的女工神技赐予每一个虔诚祈求人。乞巧,始于宫廷,渐传民间,其后成为天下青年女子最为重视、又带点隐秘性的特有节日。

据专家考证,乞巧之俗,在秦汉时期就有了。南朝《荆楚岁时记》记载:“是夕,人家妇女结綵缕,穿七孔鍼,或以金银鍮石为鍼,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时间、地点、内容,都说得一清二楚,这可说的是我们楚国老祖宗的事啰。

有些地方乞巧节非常隆重,如陇南西和乞巧节,整个活动分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个环节。每一环节均有歌舞相伴,吟唱相随以及大量的富有特征性仪式等,场面宏大,道具祭品丰富。

各地风俗有异,礼拜仪式,或有不同;然虔诚隆重,贯穿时空。讲究虽多,但乞巧是共有主题,乞巧内容,不惟纺织技艺,还有亲情、人生以及一切美好。

魁星踢斗这招怎么学(魁星踢斗女儿乞巧)(2)

清代陈枚绘《月曼清游图册·桐荫乞巧》(资料图片)

据《武汉市志·社会志》“岁时节令习俗”章节记载,旧日武汉“黄昏时妇女即洒扫庭除,摆酒脯鲜果,向银河膜拜,祈福、祈寿、祈婚姻美满或乞子。

女儿家虔诚祈祷:

乞手巧,乞衣锦,

乞心通,乞容颜。

乞我嫁个如意郎,

乞我爹娘多仙健。

仙健,武汉话,多指老年人身体康健,精神好。

有趣的是,老武汉人还把七月七叫作“香日”。女为悦己者容,织女过鹊桥,渡天河,相会牛郎,虽为神仙,毕竟女人家,免不了梳洗打扮,把自己收拾得漂漂亮亮的。人间的女子也跟着忙碌仿效,这一天,她们要曝晒自己的压箱衣物,还会穿红戴绿,涂脂抹粉,以便乞巧之时同步于织女,讨她欢喜。于是乎,小街窄巷,香气漂浮,男人们嗅嗅道“好香,好香,好个香日。”

听我们古三皇的一些小脚婆婆们说,她们年轻时节玩乞巧,会捉几只蜘蛛放在一个小盒子里,第二天辰早打开盒盖,如果里面蛛丝密布,就说明织女赐予多多,如果没有什么蛛丝,那就只有失望了。

牛郎织女,虽遭万般磨难而终身不悔,虽无朝朝暮暮却珍惜此月此日,故事的本身,是歌颂坚贞不渝的爱情,这是历来的传颂。

魁星踢斗这招怎么学(魁星踢斗女儿乞巧)(3)

明万历年间《新刻全像牛郎织女传》中的版画插图

近年来,受洋节影响,有人想把七夕节变为“中国情人节”,这里面有商业因素,也有观念作怪。殊不知,在汉语中,爱人、情人、恋人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婚外的情人现象对于家庭来说是具有破坏力的,有些人采取“容忍、淡化”的态度,那是个人处理方式。但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无须歌颂“情人”,更不能弄个什么节日来提倡“情人”了。

所谓中国情人节,可以休矣!

曼妙的七夕节。七者,期也,吉也,喜也;七加七,双吉相逢,吉上吉,在民俗中有圆满,功成的含义。

这是一个寄托理想,表达愿望、祈祷幸福的节日,它的蕴涵非常丰富,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有不屈的民族精神,还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学艺术。

【关于我】

彭翔华,男,1954年生于汉口六渡桥与铜人像之间的古三皇。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非遗项目“武汉童谣”武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多年来,致力于武汉童谣的收集、整理、考订、研究、传承工作,出版专著有《武汉民间童谣辑注》《武汉歌谣故事》《武汉童谣纵横谈》《武汉民众乐园故事》《大城小巷》等,《武汉民间童谣辑注》荣获湖北省第十届“屈原文艺奖”。

“彭翔华讲汉味童谣”,为你解读,趣说武汉老童谣,以及与之相关的武汉老儿童游戏、社会生活、风土人情、轶闻故事、方言俗语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