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拿了第一张奖状父母倍感欣慰(孩子天天往家拿奖状)(1)

我有一位姓蒋的同事,为他家女儿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奖壮”。我们都说,一个女孩子叫“壮”不好听吧?

孩子拿了第一张奖状父母倍感欣慰(孩子天天往家拿奖状)(2)

同事大手一挥∶“就叫这个,谐音“奖状”,我小时候天天盼着能得个奖状,大学毕业了也没捧回来一个,正好我姓蒋,就让我女儿帮我圆了这个梦,多多往家拿奖状。”没想到李姐在旁边冷哼一声∶“就怕到时候你哭都来不及。”大家都很疑惑。

孩子拿了第一张奖状父母倍感欣慰(孩子天天往家拿奖状)(3)

孩子天天往家拿奖状,爸妈却开心不起来

前些天李姐家装修,我们帮着去忙活,才明白当时她那句话所言非虚。李姐家整整一面墙上都是孩子的奖状,我们大家一半是恭维,一半是真心佩服,纷纷夸奖孩子真是太厉害了,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孩子吗?

孩子拿了第一张奖状父母倍感欣慰(孩子天天往家拿奖状)(4)

我细细打量着各种规格的奖状,有跳舞的、唱歌的、围棋的,还真是个多才多艺的小家伙。李姐一边收拾东西,一边抛出一个大盒子,盖子掉落,里边露出一大沓全都是奖状,这可把我们这些人都给镇住了。

李姐无奈地表示:“这才不是什么奖状,要我说这该叫收据才对。”

李姐的女儿才上小学二年级,从幼儿园开始就致力于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同班同学的家庭非富即贵,从小接受的都是贵族教育,举手投足之间表现出来的气质都不一样。

孩子拿了第一张奖状父母倍感欣慰(孩子天天往家拿奖状)(5)

为了让女儿不至于太不合群,能和同学们有共同话题,李姐给孩子一口气报了好几个课外班,这种广撒网的教育方式还算是挺有用,到最后孩子小有所成,到今天一直坚持下来的兴趣班有五个。

孩子拿了第一张奖状父母倍感欣慰(孩子天天往家拿奖状)(6)

看着多才多艺的孩子,李姐自然是乐开了花,但每个月交费用的时候,却是十分肉痛。想着孩子能够学到真东西,花点钱就花点钱吧。但让李姐始料未及的是,上这些兴趣班除了要付出学费、交通费以外,还有一大笔隐形费用,真是一点都开心不起来。

孩子拿了第一张奖状父母倍感欣慰(孩子天天往家拿奖状)(7)

爸妈辛苦钱换来的奖状,实在太有“含金量”

如今不论是从事什么行业,想要得到认可,都要进行考试或是比赛来认证,拿到的证书越多,比赛规模越大,证明这个人能力越强。

辅导班也是深谙这个道理,舞蹈班定期就组织孩子去参加各种比赛,歌唱班经常带孩子参加文艺汇演,围棋班更不用说了,时不时就要天南海北地飞到各个地方,迎战其他小棋手。

孩子拿了第一张奖状父母倍感欣慰(孩子天天往家拿奖状)(8)

从孩子上幼儿园到现在,奖状确实是一张一张往家拿,多到墙上都贴不满了只能收起来,可每次参加比赛的报名费、食宿费,也是流水一样往外掏。

孩子拿了第一张奖状父母倍感欣慰(孩子天天往家拿奖状)(9)

一张张红红的奖状,既是通过孩子自己努力得来的,也是爸爸妈妈用同样红彤彤的钞票换来的,可谓是“含金量”十足。然而既然选择让孩子走上了这条路,家长自然要义不容辞地支持,如今,有许多父母面临着和李姐一家一样的窘境。

孩子拿了第一张奖状父母倍感欣慰(孩子天天往家拿奖状)(10)

为孩子选择兴趣班,应遵循三个原则

其实对于幼儿来说,掌握才艺确实是好事,有老师负责传授各项专业知识,进行训练,有助于锻炼孩子手眼协调能力、专注力等多项能力,达到开发智力,掌握技能的目的。

孩子拿了第一张奖状父母倍感欣慰(孩子天天往家拿奖状)(11)

但是兴趣班并不是参加得越多越好,在为孩子报名时不能盲目,主要应遵循这样几点。

1. 给孩子留出娱乐时间

在我们看来跳舞、唱歌这一类兴趣班更像娱乐活动,不会对孩子造成太大压力。但实际上在学习过程中,孩子同样要接收、消化许多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仍是严格乏味的。

孩子的课余时间不应全部被兴趣班填满,而是要留出真正的娱乐、游戏时间,让孩子做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享受童年的快乐。

孩子拿了第一张奖状父母倍感欣慰(孩子天天往家拿奖状)(12)

2. 兴趣班最佳数量是两种

李玫瑾老师曾在访谈节目上公开表示,对于已经上学的孩子,兴趣班的最佳数量是两个,一个安排在周六,一个安排在周日,其他时间还给孩子。

同时报名太多兴趣班,不仅会让孩子“难以消化”,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也会带来相当大的学习压力,到最后样样都学得囫囵吞枣,家长的经济负担也相对加重。

3. 兴趣班选择要动静结合

孩子拿了第一张奖状父母倍感欣慰(孩子天天往家拿奖状)(13)

对于兴趣班的选择,主要还是遵循孩子自己的意愿,在大方向上,符合“动静结合”的标准,一类可以是绘画围棋这种针对智力开发的兴趣班,一类可以是篮球、武术这种锻炼身体的兴趣班,让孩子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

我是糖果妈妈,一个学习成长型宝妈,专注孕产和育儿,想要轻松养娃别忘了关注,糖果妈妈团队将为您的育儿之路答疑解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