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见鲁庄公

大约三千年前,中国正处在周朝。周朝在公元前七七O年,曾经搬过一次首都。以后人们就把搬首都前的周朝,称为西周;搬首都后的周朝,称为东周。

曹刿论战齐师士气转衰(曹刿长勺破齐君)(1)

东周一共五百五十年,其中前面一半多时间,从公元前七七○年开始,到公元前四七六年为止,称做春秋。

春秋时期的周朝,名义上是一个统一的大国家,实际上四分五裂,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国中之国。周朝的最高统治者周天子,也只是摆摆样子的,他说话没人听,人家打起来,他也管不着。

就在春秋时期,今天山东半岛的地方,有这么两个国家:一个占了中部、北部和东部,叫齐国;一个在南部,是鲁国。齐国大,鲁国小;齐国强,鲁国弱。两个国家虽说是邻邦,齐国和鲁国的国君还沾点亲带点故,可是它们的关系却并不那么好,动不动就打仗。

曹刿论战齐师士气转衰(曹刿长勺破齐君)(2)

发生在公元前六八四年的齐鲁战争,就是比较著名的一战。

原来,在这前一年,公元前六八五年,齐国的国君齐桓公,曾经为了当国君的事,跟鲁国的军队打过一仗,结果把鲁国打败了。齐桓公打了胜仗,心里还不满足,仗着齐国强大,整天儿就想出兵,恨不得一下子把鲁国消灭掉。

鲁国的国君呢,是鲁庄公,讲本事没齐桓公大,可他也憋着一肚子的气,总想找个机会报仇,打败齐国。

公元前六八四年春天,齐桓公正式发兵,攻打鲁国。鲁庄公也不顾自己国小兵弱,准备迎战。

鲁庄公没有本事,他本国的人差不多心中都明白。特别是去年鲁国刚给齐国打败过,人们记得还很清楚。听说这阵子齐军又杀了过来,老百姓哪能不担心呢!

有一个名叫曹刿的人,就是这么想的。他不愿意自己的国家被齐国欺侮,也不愿意本国的人民再受吃败仗的耻辱,决定去找鲁庄公,帮他出出主意。

曹刿来到京城时,鲁庄公正在忙着调派军队粮草。他听说宫门外有个没名气的人来找他,有点不大乐意接见,但是曹刿一定要见,也就叫看门的人让他进来。

曹刿论战齐师士气转衰(曹刿长勺破齐君)(3)

鲁庄公见了曹刿,大声地说:“我这会儿正忙着要去打仗,你要说什么话,请快点讲。”

曹刿笑笑:“我知道您要去打仗。可是,齐国强大,鲁国弱小,您到底凭着什么同齐国打呢?”

“凭什么?”鲁庄公冷不防曹刿有这么一问,答不出话来,只是支支吾吾地说:“那还要凭什么,打就打呗!”

“不行哪。弱小国家同强大国家打仗,总得凭着点儿什么,才好对抗呀!”

“总得凭.....”鲁庄公一想,“有了。我凡是穿的衣服,吃的食物,总要分一些给手下的人。如今国家有难,他们还能不替我出力气、拼性命吗?”

曹刿摇摇头:“这算什么啦。穿的、吃的,不过是些小恩小惠,叫人替您出力气还可以,拼性命就难说了。而且,得到您衣服、食物的,毕竟是少数人。”

“那么,”鲁庄公闭着眼睛想了想,说,“还有一样,我凡是处理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保证每一件都判断得清楚正确,但总是周密地调查,尽量做到公平合理。不信,您可以问问大家。”

曹刿一听,鲁庄公说的倒是实话,便点点头:“行啦。案件无论大小,都和老百姓的生命财产相关。一个国君能把案件处理得公平合理,就是做好了本份的事。您得了老百姓的人心,老百姓不会不支持您的。凭着这个,鲁国可以同齐国打一仗了。”

鲁庄公给曹刿说得心服口服,再也不象刚才见面时那样瞧他不起了,于是恭恭敬敬地说:“先生关于军事上是不是可以给点指教呢?”

曹刿连忙回答:“我这回来,就是帮您出主意的。这样吧,哪天上阵的时候,让我坐在您的战车上,好不好?”“那很好!”鲁庄公乐得直点头,他对于这场战争,心里总算踏实了几分。

曹刿论战齐师士气转衰(曹刿长勺破齐君)(4)

一鼓作气

鲁军开到长勺(今山东省曲阜县北面),摆开战车,列成阵势。没多久,齐军赶到了,也把战车摆开,列阵在鲁军的对面。春秋时打仗,以车战为主。每辆战车用四匹马拉着,车上乘着三名将士,一个专门驾车,一个管射箭,一个使长矛;车旁车后是步兵。许多战车整整齐齐地排成阵势,只等着主将的命令。主将把指挥的大旗一挥,战鼓咚咚咚咚一敲,战车就一齐冲锋,杀向敌军。对方呢,也是一样,要听到战鼓才迎击应战。这叫击鼓进军。如果冲到一半,主将发觉对方有埋伏,或是别的危险,那就赶紧敲锣。锣敲一次,停止前进;锣敲三次,迅速撤退。这叫鸣金收兵。

曹刿论战齐师士气转衰(曹刿长勺破齐君)(5)

齐军仗着国大兵强,去年又刚打过胜仗,根本不把鲁军放在眼里,虽说是远道而来,也不休息休息,才摆开阵势,就播起了战鼓。

古代播战鼓,三百三十三下为一通。听到战鼓不冲锋,就是违反军令。齐军战鼓一插,士兵们也就一阵呐喊,驱动战车,潮水一般冲向鲁军阵地。

曹刿论战齐师士气转衰(曹刿长勺破齐君)(6)

鲁庄公正在中间一辆大战车上,紧靠在他身边的是曹刿。

见齐军冲了过来,鲁庄公赶紧叫掌管大旗的将军挥动指挥大旗,也击鼓进军。可是他的命令才喊出口,就叫曹刿给阻住了。“慢!不能冲!”曹刿一边说,一边就按住了那个掌旗将军的手臂。

“为什么不能冲?”鲁庄公弄不明白,瞪着眼睛问,“你说,为什么?”

“稳住阵脚,叫弓箭手放箭!”曹刿也不回答,既是告诉鲁庄公该怎么办,也象直接对那位将军下命令。

将军挥了一下旗子,把“稳住阵脚,弓箭手放箭”的命令传了下去。

鲁军将士眼睁睁看敌人冲过来,正要出战,可是没听到鼓声,谁也不敢冲上前,只是按照主将的命令,向齐军射着箭。那边的齐军呢,从本国赶来,跑了好多路,累了,真有点不大想动;但是战鼓既然播响了,不冲是不行的,于是指望打败了鲁军,再舒舒服服地休息。他们冲啊,冲啊,一边冲,一边等着鲁军出阵迎战。没想到,鲁军稳住了阵脚,就是不动。齐军士兵一股劲儿直冲过来,却碰不上厮杀的对手,有的还挨了对方阵营里射出来的箭,锐气顿时减弱了一大半。齐军主将看看不对头,便把锣儿一敲,命令士兵退了回去。

齐军打老远路跑来,就是为了打仗,第一次冲锋没成功,紧接着,第二通战鼓擂响了:“咚!咚!咚!咚!”将士们才退回阵地,还没喘完一口大气,又得冲锋了。

冲就冲吧,可是这时将士们的劲头,比第一次冲锋那阵减退多啦。拿旗子的,旗杆不朝前斜,只是直直的举着;持长矛的,不用两只手握住长矛柄,而是夹在胳肢窝里;连驾车的战马,也不那么神气了,踏踏踏踏,不快不慢地朝前跑着小步,好象不在打仗,而是去赶集似的。

可也怪,这样没有火性的冲锋,鲁军还是严阵以待,就跟在地上扎了根一样,一动也不动。

齐军将士空忙了一阵,也没见半个人出来交手,象是皮球儿泄了气,两条腿自动立定下来。好些人嘴里还嘀嘀咕咕地骂开了。有的骂自己的统帅,说是人家不跟你打,一次又一次地击鼓冲锋,这不是拿咱们当兵的开玩笑吗?有的骂对方的主将,说是也不知哪个怪人在指挥,明明摆开了阵势准备打仗,却连一个人也不冲出阵来,天下哪有这样作战的!

曹刿论战齐师士气转衰(曹刿长勺破齐君)(7)

鲁军干吗不冲出阵来呢,同上回一样,鲁庄公早就想冲了,只是给曹刿拦住,叫他沉住气,把性子耐一耐,等到最有利的时机再冲。

齐军主将没有办法,只好传令鸣金收兵,让将士们退回阵地。

这仗还打不打呢?齐军几位指挥官商量了一下,真有点进退两难。不打,就这么草草收兵,是不行的,不但脸上没有光彩,这一趟也算是白来了;打吧,人家不干,再冲也是白搭。商量到最后,估计鲁军是害怕齐军强大,所以不敢交锋,决定还是再冲一下。

说着,第三通战鼓又敲响了。这回,齐军将士更提不起精神来——反正冲上去人家也不出阵,还不是白辛苦一场,干吗要使劲儿呢!扛旗子的把旗杆搁在肩上,往后斜着;抉长矛的只把一只手抓着长矛柄,长矛尖拖在地下也不管;驾车的有气无力,战马踢助踢飛,象是吃饱了草料在散步蹈圈儿……瞧着这副懒洋洋的模样,连齐军主将也只好叹气。

眼看齐军疲沓地到了鲁军跟前,将士们停住脚步,只等着锣声响好收兵回阵;有的还自作聪明,嘻喀哈哈地把身子向后转,想待会儿好跑得快一点。

曹刿论战齐师士气转衰(曹刿长勺破齐君)(8)

正在齐军毫无防备的当儿,猛然间鲁军阵中大旗一挥,战鼓隆隆,将士们排山倒海般冲了出来!他们早就憋不住气了。齐军第一次冲锋时,大家就准备出阵,只因为没有命令不好随便行动。第二次齐军冲过来,好多人摩拳擦掌,只要鼓声一起,马上就会象放松了的弹簧一样朝外蹦,管保打得敌军丢盔弃甲。结果,又是曹刿阻止了鲁庄公。大伙儿浑身的劲儿无处使,把拳头捏得格格响。这一回,从鲁庄公开始,到鲁军烧饭的小兵,上上下下,同仇敌恺,再也忍不住了。曹刿呢,看到最有利的时机到了,这才叫鲁庄公下令击鼓进军。说时迟,那时快,中军大旗呼地一挥,战鼓播得象春天的炸雷,将士们一个个好比饿虎下山岗,一下子冲了过去,“冲呀!杀呀!”喊声把齐兵的耳朵都震聋了。

曹刿论战齐师士气转衰(曹刿长勺破齐君)(9)

齐军万万没有想到鲁军会有这么一手,慌慌张张地举起弓箭、长矛抵抗,已经来不及啦;有的早已在三次冲锋中使完了劲,连个招架的力气都没有。不多一会,齐军给打得溃不成军,纷纷往后逃跑。

乘胜追击

鲁庄公见将士们打了胜仗,乐得嘴也合不拢,右手一个劲儿地拍着战车的栏杆,嘴里急不可待地叫着:“冲!追上去!杀,杀!快追呀!”

不料,又是曹刿,严厉地对掌指挥大旗的将军喝道:“慢!”把追击的命令阻止了。

鲁庄公给曹刿又是这么一喝,顿时把脸上一团高兴变做了怒气。曹刿只对他说了一句:“别急,让我瞧瞧。”说完,跳下战车,仔细端详起齐军后退时战车留下的车辙儿。鲁庄公可急啦,这会儿不乘胜追击,岂不白白错过机会吗?他一边问:“您还瞧什么呀?”一边以为曹刿掉了什么要紧东西,准备下车帮助一起找找看。曹刿并不搭话,禁着战车栏杆又上了车,这回他往前除了,跳起脚尖还嫌低,一直爬上战车前面的横木梁,往远处张望。

曹刿论战齐师士气转衰(曹刿长勺破齐君)(10)

鲁庄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顺着曹刿的目光向前瞧去,只见一片蒙蒙尘土中,齐军战旗隐隐约约,人呀,车呀,马呀,正在逃命,他忍不住大叫:“追,快追呀!”

“对,快追!”这回曹刿也叫追了,斩钉截铁地下了命令。

指挥的将军听到命令,呼地把大旗一挥。雾时间,战鼓加猛烈地播响起来。鲁军将士在战鼓激励下,争先恐后,奋勇杀敌,一气追击了三、四十里路,把齐军杀得落花流水,死的死,伤的伤,车马兵器扔得满地都是。

曹刿论战齐师士气转衰(曹刿长勺破齐君)(11)

鲁军打了大胜仗,鲁庄公对于曹刿指挥战争的那些做法,还很纳闷。他问曹刿:“先生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齐军头两次冲过来,您都叫我按兵不动;直到第三回才出阵,冲锋向前,和敌人作战呢?“这道理是挺明白的。”曹刿笑笑,回答道,“临阵作战,全凭一股子勇气。击鼓进军,就是用鼓声来激励将士们的勇气。

齐军第一次进攻,士气最旺盛,这时我军出击,正好迎合了他们的心意,碰在敌人的长矛尖上,吃亏最大。第二次它冲锋,士气就衰弱了,但还不是我军反攻最有利的时机,弄不好打个平手。第三次,就是齐军把战鼓播破,将士们的勇气也提不起来了。因为他们精神上已经放松,失去了斗志;体力上已经疲劳,跑都跑不动啦。而我军呢,前两回没有击鼓进军,是把勇气养着,越积越足。第三回,一鼓作气,将士们怎会不奋勇作战!这时,齐军的士气不振,鲁军的勇气充沛,谁胜谁败,还不是明摆着的吗?

曹刿论战齐师士气转衰(曹刿长勺破齐君)(12)

“哦,原来是这样!”鲁庄公听曹刿一解释,对于这个战役是怎么打胜的,总算明白了些,但是,还有一件事仍弄不懂:“那么,您跳下战车看看地下,又爬到车上瞧瞧前方,又是怎么一回事?”

“这个嘛,您想过没有,齐国是强国、大国,兵多,将广,又善于用计,说不定假装吃败仗,后面有埋伏,等着给咱们厉害的瞧呢!要知道它到底有埋伏没有,可以从士兵退逃的情形看出来。如果是有秩序、有计划的撤退,八成儿后面有埋伏,我军追过去,可就上当啦。如果是乱哄哄的、你挤我夺的溃逃,后面就不会有埋伏——因为有埋伏的话,将士们心里有“底’,决不至于这么慌乱。所以,我下车看看齐军的车轮印儿,那印儿横七竖八,乱得很;再登车瞧瞧齐军战旗的样子,那些战旗东倒西歪,有的竟拖在地下。从这些狼狈迹象,我断定齐军是真的败退,后面没有埋伏。”

“于是,您就同意我下命令追击啦!”鲁庄公恍然大悟,接过话头,说完了曹刿的意思。

“对呀,”曹岁点点头,“咱们也就打了一个真正的大胜仗啦!”

曹刿论战齐师士气转衰(曹刿长勺破齐君)(13)


若有不足之处还望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