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寒假余额不足,该收心啦!第一教育特别邀请了沪上名师,带来他们“掏心窝子”的学习建议。

本期来看曹杨二中物理教师李希凡给高一、高二学生的物理寒假学习建议,供大家查漏补缺,当然这些方法日常学习中也可以用哦!

李希凡

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物理教师,普陀区教师专业发展团队高级指导教师。曾获上海市中小学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活动中学物理组一等奖,参编非统编《普通高中教科书 物理》,多次参与空中课堂录制。

高中物理最后两个月复习策略(师说高中物理寒假咋复习)(1)

刚结束的一学期充实紧凑,同学们每天都在吸收消化新的学习内容。经过期末总结,相信多多少少会发现一些不足,寒假正是优化调整的大好时机。

但复习不等于盲目地做更多的题,更需要做的是静下心来,弄懂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物理意义,总结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从易错情境中提取信息。

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同学复习策略会稍有不同,高一的同学目前集中于运动和力的学习,学习线索比较清晰;高二的同学则已经开始处理能量的相关问题,学习内容也从力学过渡到了电磁学;高三的同学则已经进入冲刺阶段。

下面的复习建议主要供高一、高二同学参考。

高一年级

01 运动规律

——关联数学表达与实际情景

高中物理以直线运动规律作为开端,给人的印象就是公式多而杂,“记不住、用不对、不知用哪个”的问题困扰着部分同学。

关隘之一是只“记住”了概念定义和规律表达式,而没有理解其物理意义。关隘之二是无法将公式、图像和运动过程对应起来,而导致这一问题的一大原因是对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理解不充分,虽然“知道”这些物理量是矢量,但对直线运动规律的表达式和图像中的正负理解不到位。

基于此,建议在复习时围绕图像展开。以位移-时间图像理解位移的矢量性、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意义,从速度-时间图像逐步推演得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系列规律,建立图像与表达式的关联。还可以将两种图像表达的直线运动用示意图画出来,联想与哪些实际运动类似;或选择生活中直线运动,画出其运动图像,建立运动图像与实际运动的关联。

02 受力分析

——关联运动情况与受力情况

受力分析是解决很多物理问题的重要一步,也是不少同学的弱项。养成画受力分析图的习惯是前提,可以回看本学期的作业和试卷,该画而未画的图应补上。

而要解决分析时错力、漏力、多力的问题,首先需要准确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的特点,掌握判断其有无、大小和方向的基本方法,阅读教材、整理节练习中的错题很有帮助。

其次,可能有同学认为受力分析时只需要看力,其实不然,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息息相关,在做受力分析时也可能需要运用共点力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二定律作出定性判断,整理错题时可以留意并标注。

03 问题解决

——情境信息提取与规范表达

理解概念和规律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基础而非全部,高效地理解问题情境中的信息同样重要。比如,“物体能到达P点”意味着物体到达P点时的速度应该大于等于零;又如,“物体不脱离轨道”需要满足物体与轨道之间的弹力大于等于零。诸如此类,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高一第一学期另一项重要任务提高规范表达的意识和能力,这指的不仅是列表达式,还有必要的文字叙述等。可以对照教材中的例题、老师平时提出的要求和参考答案等,对自己的解答过程进行评价,也可以同学之间互相修改指正。

高二年级

01 串联跨单元相关概念规律

高中物理学习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学习内容不是简单的累加,而是围绕着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观念彼此关联、层层深入。因此,打破单元的限制,建立概念规律的联系是有益的。

串联概念规律的线索很多,新学概念规律和原有概念规律的比较是不错的复习切入点,既有利于理解新知,也有利于巩固原有内容。如,从平方反比律、数量级、力的方向等比较库仑力与万有引力;从做功特点、做功与势能变化的关系等比较静电力与重力;从力与场的方向关系等比较静电力和磁场力等。

以物理观念为线索可以串联更多的内容,有利于形成物理学习的整体观。如,带电粒子在电场或磁场中的运动,虽然多了电场力或磁场力的作用,但带电粒子所做的运动仍然是熟悉的几类。因此,在整理错题时,可以先判断是电磁相关的概念理解不到位,还是之前的知识有漏洞。如果是前者,可以系统地梳理一下常见运动的规律和受力情况。

02 总结定性半定量分析方法

不少同学认为物理问题的解决就是列式计算,其实不然,很多时候问题的解决需要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尤其是各类变化过程的分析。如,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当其中某些力发生变化时,其他力的变化;物体所受力发生变化时,运动状态的变化;电路中某个元件发生变化时,电流、电压、电功率等的变化等都包含类似的分析过程。

遇到这类问题时,有些同学会盲目列式,或是“凭感觉”判断,这就容易导致各种错误发生。分析动态变化的问题,首先要把初始状态弄明白,之后展开环环相扣“有理有据”的推理——“理”是物理规律,“据”是题设条件。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选择有比较详细参考答案的练习,将自己的推理过程与之比较,找出错误点并修正。但这个前提是先将自己的思路表达出来,除了利用流程图等方法“写”出来以外,“说”也是一种可选的方法。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讲给对方听,或录下来后向老师咨询。

突破“只会算”的瓶颈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意义还体现在实验中。如,判断各种实验中阻力是否可以忽略涉及对阻力大小的估计;电路设计中元件的选择涉及到对电流、电压值变化范围的估计等。在复习实验的过程中可以留意这些内容。

03 反思问题情境的理解疏漏

随着物理情境越来越多样复杂,且更多的真实情境加入进来,对问题情境的理解是问题解决的第一道关。同学们可能在做题时都会做标记,但通篇读完发现全是“重点”。

在复习时,可以翻阅过去做过的练习,有意识地总结平时作业或考试时容易忽略的关键信息,并在之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醒自己。如,“光滑”“电阻不计”“阻力不可忽略”“电源电压恒定”等假设条件;电荷的电性;物体具有初速度等。还有一些真实情境中的限制条件,如,电场或磁场有一定范围;运动距离或速度有限;绳子提供的拉力有最大值等。

用好教材、整理错题、利用空中课堂等资源都有助于在假期中开展有效的复习,补齐一些短板。此外,还可以利用假期阅读一些科普书籍或做做家庭小实验,丰富物理学习的经验,为新学期的学习打好基础。

照片由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