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用户的需求是很难收集,工厂只能大规模的生产,现在网络终端把每个个性的需求都可以连起来,进行大规模的处理和分析,然后模块化,再分散到网上的若干企业上去。所以现在真正制造业满足用户个性需求的时代真正到来,因为有了网络,因为有了互联网的平台,使得每个个性的制造、柔性的制造都成为可能,而且成本完全可以保持和原来甚至更低。

制造的个性化现在在很多的智能家居,彩电方方面面,海尔从三年前就开始探讨,由个性创客来支持海尔的个性设计,由海尔的个性设计再往海尔全球的工厂进行个性制造。现在已经建了一些互联的工厂,直接用用户的个性需求来驱动工厂的生产,把一系列中间环节省掉。

互联网也使得制造由过去集中式的生产开始走向分散化,我们看到研发可以分散化,生产可以分散化,资金也得可以分散筹资。所以整个制造基于网络无所不在的新的体系下。分散制造使得全社会的社会资源,通过网络、云计算汇聚在一起,所以云制造的概念也跟着出来了。

云计算是把大量分散的计算资源,通过网络汇聚起来,提供个性服务。云计算是把所有分散的个性资源,个性的机床,连起网形成资源池,供所有的制造设计的使用,所以是一个最佳制造资源的使用方式。

大力推动智能制造

我们国家当前在推动智能制造,推动互联网 工业。首先我们国家的制造业面临了一个深刻转型和挑战,我们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现在各地都在开展劳动力成本增高以后,机器换人,我相信苏州工业园区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情况。同时我们看到我们国家的制造业总体来讲,既存在优势也存在劣势。

在这方面,制造业科技的需要非常迫切。首先我们在基础能力方面比较薄弱,迫切希望通过制造科技的发展,通过新一代互联网 为制造业插上高技术翅膀。我们的企业管理模式也比较落后,我们还是在传统的工业体系的思维模式下进行工业的发展,工业的组织。现在互联网 给我们带来很多基于网络生产、设计、管理的新模式,制造怎么管理网上资源,服务怎么来管理网上的物流等一系列都在为制造业发生深刻的影响。

我们国家的制造业智能化水平也比较薄弱,至少我们的很多工业装备还是参差不齐的,不能形成庞大的联网。德国的工业4.0的最根本,像西门子这样一个庞大的全球的工业自动化以及软硬结合的体系。德国工业的发展一定是软硬结合,一定是把知识和数据的处理和工业数字化装备结合。正是由于这样的发展思路走到今天,孕育出了德国工业4.0的代表未来工业发展的机遇。

我们也看到我们国家一系列的新兴产业,迫切也需要大型的装备,新一代的电子装备来满足我们国家工业生产的需求。绿色技术,当前制造业有一个问题,制造业是浪费能源,所以有人不主张发展制造业。但是制造业是人们生活的物质,所以我们必须发展制造业,我们怎么样能高效、绿色、节省原材料。恰恰因为产品本身可以智慧,工厂可以智慧,网络形成成一个大的智慧,才对未来制造业的改造成绿色、节约、低碳提供了巨大的可能。

也正是因为这样,中国制造2025在双重挤压,我国科技发展的迫切以及迫切需要改变我们,中国提出了要朝制造强国转变,要由一次革命二次革命,三次革命向第四次革命迈进。当然中国的工业会涉及到2.0,也会涉及到3.0。

也正是这样,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任务就是推动制造业全面的发展,我们看到制造业的智能化,基础能力、创新能力、多层次的创新体系、绿色制造、服务性制造、优势产业,制造2025已经在纲要即将发布,大家都已经在网上看到了很多的内容。

智能制造工厂实际上是中国制造2025的前端的突破点,这个将属于高科技技术来带动,在国家实施两化融合重大工程率先实施的一个重大科技产业的发展体系。智能制造的工程体系非常庞大,包括工厂、网络、车间、物理。整个制造大约有六个方面,一个是智慧的大脑,网络协同制造。第二个是小脑方面,工厂企业的实体管理,智能工厂,同时智能制造还发展智能机器人、高端制造装备、3D打印制造以及智能制造保障的基础。所以整个智能制造将会引领中国制造2025迈向一个全新的、高端的,面向智能化、网络化的现代制造体系。

十三五整个中国的10年制造业也在全面的发展,为此我们也做了一些十三五发展目标的构想,提出了十三五发展的重点任务。像制造资源、智能工厂,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等,这些将代表着我国制造业朝中国制造2025发展的关键。

如何找准工业互联风口(创新工业发展新模式)(1)

本文转载自杨海成:从《2025 规划》解读中国工业4.0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