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读书人都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按照古代“士农工商”排序,读书人也稳居于“四民”榜首。这说明在古代人的思维中,就已经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现代社会所倡导的科技、人才兴国,其实也是基于知识就是力量。

在伟大先贤孔子诞生之前,处于社会底层的老百姓,根本没有机会和资格读书。在孔子的倡导下,“私学”才蔚然成风,并且与贵族阶级的“官学”分庭抗礼。在“有教无类”育人观点的影响之下,一场轰轰烈烈的读书热甚嚣尘上。

宋代读书人(宋代读书人幸福吗)(1)

至此之后,可以读书的士人,不再仅限于锦衣玉食的贵族阶级。很多处于社会底层的贫民子弟,也可以背上书包入学读书。虽然在孔子的私学教育观中,曾大力倡导“学而优则仕”。但如果从其打破只有贵族,才能书读的壁垒角度来看,也确实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举。

从此读书成为天下男儿的志向,“学而优则仕”也成为了他们的终极理想。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管子》一书,在原有“农工商”三民的基础上,将“士”归入“四民”之首。这也充分体现出了古代人,对读书人的重视与推崇。

宋代读书人(宋代读书人幸福吗)(2)

《管子·小匡》中有云:“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石民”就可以堪当国家柱石的人民,而“士”作为“石民”首位,更是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从先秦时期开始读书人正式走上历史舞台,成为了一个令人敬仰的职业。

笔者认为,纵观历史中的历朝历代,秦、汉、唐、宋四个伟大王朝中,唯一可称得上读书人乐土的就是宋代。为了鼓励宋代读书人积极入仕,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还亲自撰写过一首《励学篇》,时至今日依然被人们奉为经典。

宋代读书人(宋代读书人幸福吗)(3)

宋代读书人的幸福生活,乐哉、悠哉、幸哉

宋朝在很多历史爱好者的心目中,是一个两极分化特别严重的王朝。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两宋王朝发展史中,政治、军事与经济、文化,所呈现出来的畸形或病态发展,一直都让很多后世人唏嘘不已。

这主要是因为宋代完全可以称得上,古代历史中经济发展最强盛的国家。但反观其政治与军事发展,却一直都处于自顾不暇的状态中。作为当时社会中国土面积最大,以及人口数量最多的封建王朝。却被金朝与蒙元以摧枯拉朽之势,在短时间内就灰飞烟灭。

宋代读书人(宋代读书人幸福吗)(4)

在长达319年的国祚中,宋代创造了很多历史第一。并通过“重文抑武”方针,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如果按这种态势发展下去,相信宋朝也一定会“万邦来朝”。但历史没有如果也不可能假设,虽然宋朝已经灭亡,但关于它的传说却从未消失。

这个充满矛盾的封建王朝,虽然在军事力量上尤为孱弱,但却在经济、文化、科技方面,创造出了令世界为之赞叹的伟大成就。同时,“重文抑武”虽然备受后世诟病,但却让宋代读书人活成了传奇,可以说宋代就是古代读书人的天堂。

宋代读书人(宋代读书人幸福吗)(5)

一、宋代是读书人的天堂

1.宋代进士基数较大

宋朝教育体系几乎完全照搬唐代,兴起于隋朝发展于唐代的科举制,在宋朝时期依然如火如荼。尤其是在北宋政治稳定时期,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读书人。在宋代统治者的大力宣传下,宋代人将读书当成了职业。

据史料记载在长达319年间,两宋共出现过11.5万多名进士。如果按照这个进士基数计算,可以发现平均每年就有高达361名进士。相比较于唐元明清四朝而言,在将近900多年的封建王朝统治史中,一共才产生了7万余名进士。如果按照这个数据平均算下来,可以发现每年才仅有大约80名进士。

笔者认为,从这个数据分析来看,其实已经说明了宋代读书人,不仅数量庞大而且中举人数也较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科举盛况,除了与宋代人口数量激增有关系,同时还与优越的读书氛围息息相关。

宋代读书人(宋代读书人幸福吗)(6)

2.统治者倡导学风正浓

唐代文人、书法家颜真卿,曾创作过一首《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不仅充分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出了唐朝时期的读书氛围。

“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也曾写过一篇《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都是在不断劝说世人,只有读书才是人生正途。而宋代统治者也曾为了劝导,宋朝学子用心读书而撰写《励学篇》。

宋代读书人(宋代读书人幸福吗)(7)

(1)《励学篇》中的读书宣言

《励学篇》原文为: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笔者认为这首《励学篇》中,所描绘的千钟粟、黄金屋,以及颜如玉、车马簇,都是统治者为读书人画的一张大饼。要想实现这些美好的愿望,根源就在于“五经勤向窗前读”。实际上还是在反复强调,读书对于个人理想、志向的影响。

如果想要人前显贵,就得背后“遭罪”。 对于读书人来说勤学苦读,或者在尚未进士及第之前,看起来确实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但是“十年寒窗苦读日”,如果能换来“一朝金榜题名时”,那么就会拥有黄金屋和颜如玉。

宋代读书人(宋代读书人幸福吗)(8)

(2)金榜题名时,鲤鱼跃龙门

虽然《励学篇》中所宣扬的价值观,在很多人眼中都俗不可耐,但是在宋朝读书人的心中,却是一生奋斗的目标和理想。因为一旦金榜题名之后,不仅个人可以鲤鱼跃龙门,而且还很可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笔者认为,宋代统治者的大力支持,才是宋朝读书人幸福的根源。尤其是在“重文抑武”政策的影响下,一大批名垂千古的宋代文臣,开始登上宋朝政治舞台。虽然后世有“文人误国”之说,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某个特定历史阶段,宋代读书人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宋代读书人(宋代读书人幸福吗)(9)

3.进士及第,待遇优渥

宋朝之所以被称为读书人的天堂,实际上除了统治者对读书人,一贯实行的尊崇优容之外,还有一个特别吸引人的原因。那就是宋代官员的待遇十分优厚,无论是权倾朝野的庙堂大员,还是因事被贬谪的外放官员,都可以过着锦衣玉食的奢华生活。

宋朝读书人一旦进士及第,并被授予大小不等的官职,那么就会拥有丰厚的俸禄。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俸银、禄米之外,还会在不同节日中分钱发物。绫、罗、绸、缎、绵等布匹,以及各种时令食物或补贴等,会让宋代官员轻松度日。

宋代读书人(宋代读书人幸福吗)(10)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只要入朝为官,那么除了这些基本的福利待遇之外,还会有根据不同岗位,以及贡献大小发放“职钱”,简而言之就是现代社会中的岗位工资。同时,还可以享受免费住房、食宿,以及围绕与身边的“随扈”。

“随扈”就是朝廷统一配给的仆人,根据官职高低“随扈”人员不等。类似于王安石、范仲淹等朝廷大员,“随扈”人员可以高达百人以上。就算是芝麻绿豆的小官,也至少可以拥有1-2名免费随从。这种待遇怎能不让读书而动心呢?

薪炭钱、马料钱、厨料钱、茶酒钱等,各种名目繁多的利补贴,在宋朝官员群体中简直就是常态。可以负责任的说,在宋朝当官,衣食住行、吃喝拉撒都免费。这种大力鼓励读书人当官的做法,在当时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宋代读书人(宋代读书人幸福吗)(11)

4.宋代读书人的反思

窥探两宋300余年王朝发展史,可以发现虽然宋代进士较多,但如果从其庞大的人口基数来看,高达11.5余万的进士群体,其实只是宋代人口的几十万乃至百万分之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宋代参加科举考试,其实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宋代婉约派词人秦观、柳永,虽然在当时社会乃至后世,都颇具文学大家之名但在当时社会中,也是科举考试的门外汉,他们甚至都曾屡试不第。被誉为婉约派一代词宗的秦观。在北宋都城东京等待选官之时,甚至落魄到无米下锅的地步。

宋代读书人(宋代读书人幸福吗)(12)

笔者认为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在宋朝时期统治者大力提倡读书,并且读书人的地位在当时也一时无二。但是在宋代参加科举考试,并想成功进士及第的几率,简直比现代学生高考难上不知多少倍。

从这一点可以得知,宋代特别重视读书人,而且也为读书人,提供了,多便利条件以及优惠政策。但是这种能过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的人犹如凤毛麟角。所以宋代虽然是读书人的天堂,但并不是所有读书人都能迈入天堂大门。

宋代读书人(宋代读书人幸福吗)(13)

如果不能实现“学而优则仕”的理想,或者说没有在进士考试中一举中第,那么他们就很可能,成为一名既不会耕田种地,也没有养家能力的废人。可以说是否进士及第,是宋代读书人的一个人生分水岭。

但是这种现象不是宋代读书人的专利,从隋朝时期开始一直到宋元明清,每一个有科举制的封建王朝,几乎都存在这样的历史问题。毕竟封建统治者在大肆招揽,天下贤才以及有识之士的时候,并不会因为某人才华横溢,或者说博学多才而降低科举标准。

宋代读书人(宋代读书人幸福吗)(14)

结 语

纵观古代历史中的任何一个朝代,在对待读书人和文官的态度上,几乎没有任何朝代敢站出来,堂而皇之的与宋代叫板。尤其是明朝时期的读书人,或者说已经居于庙堂的栋梁之才,更是无法与宋代相提并论。

因为单凭“邢不上大夫”这一点,就没有人可以与宋代匹敌。在宋代朝廷中做官的文人,就算是犯错误也不会受到刑罚。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不会受刑,虽然会以减免待遇作为处罚标准,或者对于犯大错之人贬谪、流放,但却一直都遵守这条组训。

笔者认为,宋朝的统治者之所以优待读书人,主要与宋太祖赵匡胤的治国理念有关系。宋太祖作为北周王朝的武将,就曾以“黄袍加身”夺取北周政权。所以在他的心中一直都有一个心结,那就是只有天下都是读书人,才能让大宋江山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龚文浩《宋代私塾教育研究》

贺有德《大宋朝,读书人的天堂》

陈峰《宋朝的科举入仕与官场底线》

张全明《宋代人的读书风气与高雅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