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晚间,福田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参股公司北京宝沃与华夏银行就4亿元存量借款的“借新还旧”方案未达成一致,且无力偿还华夏银行4亿元本金及相关利息。公司已于9月18日向华夏银行支付4.04亿元用于支付上述担保借款的本金及利息罚息。
福田汽车在公告中提到,由于北京宝沃尚未复工复产,生产经营存在较大的风险,有可能无法按期偿还债务及利息,公司将有可能面临承担剩余逾期担保责任的风险。同时公司对北京宝沃的长期股权投资、股权转让尾款及应收账款(含股东借款、债务代偿款等)将可能面临减值风险。
受该消息影响,9月22日,福田汽车股价开盘走低,一度跌超2.4%,截至收盘,跌幅为0.49%。
此番公告不免惹人唏嘘,福田与宝沃的多年纠葛一直被业内看在眼里,期间宝沃也曾被他人接手,但却再度“暴雷”,辗转过后,为持续亏损的宝沃兜底的仍是福田。而从宝沃汽车现状来看,福田的这场踩雷困境仍旧难解。
一场落空的乘用车美梦
福田与宝沃的缘分起于前者对乘用车市场的一次尝试。2010年,福田汽车提出了五大转型战略,其中之一便是由商用类向乘用类转型。
彼时,时任福田汽车总经理的王金玉公开表示,做轿车要么不做,要么就大做。显然福田当时对乘用车有着不小的野心,而这个商用车起家的品牌在这方面并没有太多优势,于是借势已有品牌成为了一个不错的可选项。
或许是受吉利收购沃尔沃启发,福田将目光投向了同样源自德国的宝沃汽车。2014年,福田汽车耗资500万欧元收购了当时已破产的宝沃。尽管都有过德系豪华的招牌,但福田所收购的宝沃与沃尔沃相比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在宝沃汽车历史中,确实有过辉煌时刻,曾是二战期间德国军方用车,也走过豪华路线,但1963年因经营不善破产后,宝沃汽车就开始了50余年的断代。至福田收购之时,宝沃所剩的也仅是商标和一个曾经风光的品牌故事,当年的技术早已落后于时代。
在此背景下,想要凭借一具空壳打开乘用车市场的福田最终没能如愿以偿。2016年1月,北京宝沃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但宝沃汽车一直没给福田带来盈利。据福田汽车财报显示,2016年-2018年,宝沃汽车累计亏损高达40.14亿元,严重拖累了福田汽车的业绩表现。2016年-2018年累计仅10.69万的销量也打破了福田汽车的希望。无奈之下,北汽福田调整了战略,2019年3月,福田以41亿元所持有的宝沃汽车 67% 股权转让给神州优车,由控股变为参股。
同年,福田汽车发布《北汽福田三年(2018-2020)行动计划》,放弃“商乘并举”的路线,将精力聚焦于商用车。
根据福田汽车的规划,在出售宝沃汽车股权后,公司将继续陆续退出其它非主营低效业务,重点发力重卡、轻卡和皮卡等主营业务,以达到提高商用车市场份额,确保福田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领先优势,实现品牌价值第一的目标。
而在剥离宝沃汽车,聚焦商用车主业后,福田也于2019年上半年快速扭亏。
市场不再为“故事”买单
从福田汽车公告来看,截至2021年6月30日,北京宝沃资产总额为83.5亿元、负债总额为85.3亿元、净资产总额-1.87亿元,2021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为约5亿元、净利润-7.3亿元。
看得出,目前的宝沃汽车仍旧处于严重亏损中,负资产也让其自身不具偿债能力。
事实上,自新股东神州优车业绩暴雷后,宝沃陷入停工状态,发展停滞,加上身负巨额债务,彻底成为了一个烫手山芋。
无论是当初的北汽福田还是后来的神州优车,愿意买下宝沃汽车必然离不开这个品牌曾经的德系豪华故事。
但眼下来看,市场为这个故事买单的意愿似乎已经不复存在。
近段时间以来,被视为新造车实力选手的小米汽车是否会选择收购资质自建工厂,成为业内讨论的热门话题。尘埃未定,宝沃汽车网传为被收购的对象之一。毕竟宝沃还拥有车厂、整车制造能力以及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整车双生产资质,这些要素是其可能被收购的“剩余价值”。
不过,小米似乎并不想为宝沃所谓的“德国工业4.0”工厂花冤枉钱。
今年4月,有消息称,小米在造车问题上于宝沃汽车有过深度洽谈,但因双方对宝沃汽车估值差距实在太悬殊,谈判最终戛然而止。知情人士透露:"雷军出价极低,远远低于陆正耀为宝沃付出的代价。"
雷军的考虑并非没有根据,事实上,除了债务,小米收购宝沃工厂还面临其他风险。有业内人士分析,宝沃工厂只有燃油车生产线,要生产小米的新能源汽车还需要另建生产线,这意味着数十亿元的额外投入。
福田汽车在公告中表示,本次代偿后,福田对宝沃的担保额度余额为3.1亿元,逾期担保金额为3.1亿元。这意味着在3.1亿担保额度用尽后,宝沃的债务由谁担负将成为一个未知数。
可以预见的是,若小米汽车不接手,宝沃汽车下一个“接盘侠”的出现又将遥遥无期,不过对福田来说,乘用车的美梦已经破灭,并为此付出了沉痛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