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很有特色,写得通俗易懂,没有华丽的辞藻,也不会刻意去引经据典,有一些诗人往往喜欢刻意引用典故,以及使用一些生僻字,这样使得作品看似高深莫测,其实典故用多了,反而会让作品落入俗套,对于后人来说理解上也会出现争议。杨万里的诗显然没有这方面的硬伤,他的诗平淡而朴实,但是同样意境高远,写得也是很唯美。

微风不燥,秋意渐浓(秋意渐浓凉风习习)(1)

那我个人是很喜欢杨万里简练的风格,尽管看上去写得很普通,可是只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则是会发现他的作品别具一格,每一首都很有韵味,譬如他的《小池》完全就是信手拈来,可是非常有画面感,把寻常的之景描写得如诗如画;再譬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也是脍炙人口,这首诗表面看是在写西湖四时不同的风景,以及不一样的荷花,可是又另有深意,正是劝慰朋友不要离开临安。

微风不燥,秋意渐浓(秋意渐浓凉风习习)(2)

杨万里的诗很有个性,也是自成一派,被后人称为“诚斋”,主要的特点,那就是如前面提到的简练,通俗易懂,不会刻意去炫技,写得很真实。以这首《初秋行圃》来说,那同样也是一首很简练,同时很有意境的作品,当时诗人无非是出门散步,然后即景写景,信手拈来写下了这么一首唯美的诗作。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微风不燥,秋意渐浓(秋意渐浓凉风习习)(3)

杨万里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与当时的陆游,以及范成大等人并称,被后人称为“中兴四大家”,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公元1127年生于江西吉州吉水,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城,他的父亲只担任很小的官职,但是对于儿子的教育却重视,从小杨万里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最终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南宋著名的诗人。

微风不燥,秋意渐浓(秋意渐浓凉风习习)(4)

秋天天气开始渐渐转凉,此时微风习习,秋意也更浓,杨万里一个人独自出门散步,看到了眼前不一样的秋色美景,于是有一种极为平淡的口吻,写下了所见所闻,还有所思所想,正是这样的一种描写,让这首诗也是显得与众不同,每一句都充满了诗情画意,读来也是让人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微风不燥,秋意渐浓(秋意渐浓凉风习习)(5)

这首诗第一句就令人惊艳,“落日无情最有情”,秋天的落日最是无情,可是它又有情意绵绵,每当到了这个时候,催促着树枝上的蝉,那千树万树上的蝉到了傍晚时分,会一起鸣叫,那声音非常的响亮,即使是在很远的地方,那都是能够听得清清楚楚。最后两句则是进一步地描写了当时的感受,还有蝉叫的声音,那些声音听来就像是近在咫尺,可是想要寻找时,却又是找不到,等你寻到了身边时,才发现那声音突然又不见了,所有的蝉好像突然之间消失了。

微风不燥,秋意渐浓(秋意渐浓凉风习习)(6)

杨万里这首诗并没有什么独特的技巧,也没有其它的深意,只不过是描写了秋天的景色,还有树枝上鸣叫的蝉声,所以从字面上来看的话,通篇看似很一般。但是杨万里写得很细腻,也非常的生动,反而让这首诗推陈出新,从而达到了一种独特的韵味,同时每一句都意境高远,读来也是让人赞叹不已。这样的作品最是值得一读,尤其现在正是秋天,在这样的季节读一读这样的作品,也是最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尽管只是普通的事物,还有寻常之景,但是写得生动有趣,犹如一幅淡淡的山水画卷,美得也是令人心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