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内容 抄袭必究

文:谢汶青

甄嬛在各种势力的推动下,终于穿过重重阻碍准备回宫了。不管和果郡王的那段情感是不是孽缘,反正两个人已经说清楚了。

至于彼此内心如何,面子上果郡王答应皇上做了甄嬛回宫的册封使,亲自迎接甄嬛回宫。甄嬛处理好了她和果郡王的情缘,

还有什么遗漏的吗?

有,当然有了。在甘露寺修行期间,静白对她的各种欺辱可是犹在昨日,她是个有仇必报的人,大家今天就跟着我来看看甄嬛是如何报复的。

甄嬛回宫前为何不杀了静白呢?

甄嬛回宫惩罚静白 甄嬛传甄嬛笼络人心66(1)

甄嬛回宫时浓装艳服,和以前的甄嬛在穿着打扮上简直大相径庭。

她站在甘露寺的台阶上,面对着跪拜的各位贫尼,说到:静白师太,本宫在此清修数年,多谢师太的照顾。

这句话说得很文艺,照顾一词更是讽刺。甄嬛从来都是恩怨分明的人,她绝对不是一个受了欺侮不还手,不报复的人。

但是她也绝对不是一个主动欺负别人的人。所以临走之前静白是要收拾收拾的,要不也枉费了她筹谋回宫忍受的煎熬和艰辛。

静白:出家人本该慈悲为怀,娘娘,娘娘不必多谢了。

静白这是故意装糊涂,还是真没有听懂?我从她回话时颤抖的声调,还有跪拜时眼神的惶恐中看出,她是装糊涂。

因为她暴露出的害怕就说明她知道自己曾经对甄嬛有过欺辱的行径。

甄嬛:师太昔日的照顾,本宫没齿难忘,必当报答。静岸师太,本宫向来恩怨分明,师太昔日的照拂本宫感激在心。

然后让槿汐拿她亲手抄的太平经送与静岸师太。

把这两个人放在一起,然后用不同的方式对待,以证明她是个恩怨分明的人。她对静岸的好来源于静岸对她的好。

至于下面对静白的处罚也让寺院中那些不知缘由的人,看到她不是无缘无故的。这种话术是考虑到影响力的

静岸师太接到槿汐拿过来的太平经,一边看了一眼静白,一边说道:只是贫尼尚有一心愿,望娘娘成全。

甄嬛:师太要说的本宫全然明白,本宫便饶她一条贱命,希望她能痛改前非,一心向佛。

很久之前我分解的很多内容中就说到甄嬛具有很敏锐的观察力。看到静岸师太的肢体语言,她肯定猜到了静岸师太要说的请求是什么。

甄嬛:莫言何在?静岸师太虽为住持,但心肠过于慈软。从今日起,便由你接替静白监寺一职 ,好好纠一纠甘露寺的风气。

静岸师太之前很多时候确实想对甄嬛好些的,可因为性子太过软弱,每每遇事,最后的决断都按照了静白的意思行事了。

甄嬛是一个恩怨分明的人,她没有因为静岸师太顺着静白的心意诬陷她,说她得了痨病把她在大雪天赶到凌云峰而怨恨。

要知道很多人在遇到这种情况,说起静白作恶的时候,也会加一句:静岸师太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因为他们觉得静岸师太作为甘露寺的主持默认了静白的行为,虽然不是直接作恶者,不过也算得上是追随者。

而甄嬛则没有因此怨恨连累到静岸师太,

这种行为我理解为甄嬛判断的标准是静岸师太以往的行为,也就是说静岸师太不是只在静白对她这件事上被静白拿捏,而是其它事情上都是。

这种思维模式很是开明,值得学习。

不过后来我又一想,也有对比的功效,甄嬛以此做差异化对比,以留得一个好名声。

要不,你觉得静白师太不是个东西,各种欺负你,静岸师太也不是个好东西,也各种欺负你,

难道甘露寺领导层面在你眼中没有一个好东西,就光欺负你?

这种连静岸师太都报复的行为会让人诟病,很多不明白事情缘由的人就会推断出她才是最大的不好。

我举个例子:在abc三个人的一个小团队中,a假如和b闹了矛盾,而她和c 关系尚好,那旁观者是很难判断出a或者b哪个有问题的。

可是,假如a和b,和c都闹矛盾,然后还对别人说b和c都不好,那别人就会很容易判断出这个小团队中真正有问题的人是a。

记得甄嬛曾经在浣碧和槿汐面前抱怨过静岸师太的软弱,要知道领导的软弱不作为也是一种罪过。

《延禧攻略》中,娴皇后跪求皇上赦免父亲,说道父亲是因为仁慈,而皇上说仁慈就是无能,无能就是罪过。

作为决策层,因为仁慈让无辜的人受尽欺辱,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罪过。

所以,我最后得出甄嬛的思维应该是站在维护自己形象的角度差异化对待静白和静岸师太的。

甄嬛回宫惩罚静白 甄嬛传甄嬛笼络人心66(2)

最后还不免羞辱静白一通:本宫这般安排可好?

静白敢说不好吗?能留下一条贱命那都是静岸师太求来的。

静白很识像:娘娘圣明。贫尼无才无能,早该让贤。

甄嬛:今日起,由莫言师太执掌监寺一职,你等悉听管教,不得有违。

静白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当年她诬赖本宫偷盗,今日就赏她二十板子,略作惩戒吧!

看完这段,很多人都跟我一样,有个疑惑,甄嬛为何不把静白直接处死呢?

我们很多人看多了电视剧中关于古代的恩怨,大多都是那种,你打了我,我直接杀你全家的戏码。

可是,大家忘记了甄嬛一直是一个很有包容心,从来不主动作恶的人。

在她的价值认知中,静白欺辱诬陷过她,但是也没有到了那种非要杀了她的地步。

这种思维认知是很符合正常人,也就是没有被逼急的人的思维的。

例如你被人欺负了,诬陷了,你心里不舒服,一般人最多想着稍微报复她一下,因为她的欺负和诬陷也没有造成生命上的危害,何必要把事情做绝呢?

我就是这样的心里,你踢我一脚,我最多还你一脚,最不济还两脚。

至于弄死,我觉得这种思维太恐怖,离我很遥远。

而甄嬛最初进宫的时候也是单纯善良的一个正常人,从她和华妃的几次战斗中,就可以看出来。

华妃最初开始对她的各种难为,找事,她都是尽量躲着,能避让就避让,能不招惹就不招惹。

那什么时候她潜意识要狠狠报复华妃的?那就是孩子流产那次。

你口舌上贬低,折辱我,我大不了也口舌上回击一下。可是,你要害我孩子,那对不起,我就要你一命还一命。

和妙音娘子也是,妙音娘子最初对甄嬛各种不敬,甄嬛也是口头上回击回击。

发觉妙音娘子下药毒害她时,她才有了狠狠报复的思维。最后妙音娘子被打入冷宫,去冷宫弄死妙音娘子的是安陵容,也不是甄嬛。

这种处理矛盾和仇恨的方式是一个心理健康人的正常思维。皇后那种无差别打胎行为,其实是一种心理疾病。

要让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因为别人和他之间发生一些小矛盾就去杀人,那是需要很多背景资料做推动的。

显然静白和甄嬛之间不具有。

静白就是仗着手里的权利,诬陷,欺负,为难甄嬛几次,但是,从来没有要了甄嬛命的行为。

所以,只需要剥夺掉她手中的权利,打她20大板子,也就可以了。

容人之心,甄嬛是一直拥有的。

甄嬛对于后宫的各种宫斗,虽然有心理准备,但是从内心来说,并不是像敬妃那般身心已经接纳融入的。

她也用那些宫斗计谋,不过大多都是回击,以及保护自己时才用的。

甄嬛回宫惩罚静白 甄嬛传甄嬛笼络人心66(3)

从甄嬛让莫言代替静白职位,我们应该得到一个启示,那就是多种善缘。

甄嬛作为废妃去甘露寺修行,一般势利眼的眼估计都会踢两脚,静白就是为首的那一个,而莫言则没有欺负,而是适时地伸出了援手。

有人说那是因为莫言有远见,预估出甄嬛有一天会回宫,我不这样认为。

通过莫言师太做事说话不注意细节,大大咧咧,我判断莫言是一位内心真正向善之人。

这样的人性子直爽,好打抱不平,不会忸怩作态,不会掩饰,很多行为纯出于本心。

我是情感领域创作者,喜欢研究婚恋,两性关系,痛恨道德说教,喜欢挖掘事情的根源解刨分析问题,如果喜欢欢迎关注我。

,